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455488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一、教育理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可从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目的、任务、功能和教育体制等角度选题)2. 区域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3. 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角度选题)4.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5. 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6. 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设置与实施策略研究7

2、. 区域教育供给适切性及效能问题的研究8. 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9. 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10. 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11. 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12. 中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13. 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14. 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15. 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内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16. 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二、基础教育发展17. 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关键指

3、标体系与监测机制研究18. 区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阶段性目标、关键任务及实施方案研究19. 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区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研究20. 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研究21. 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22. 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23.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实践研究24. 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25. 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题诊断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26. 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研究27. 示范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28.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4、研究三、农村教育29. 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30.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31.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保障等)32. “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33.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研究34. 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35.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36.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7. 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38. 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39. 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40. 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四、教育管理41. 教育行政机关与教

5、育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研究42. 教育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研究43. 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机制研究44. 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绩效评估、薪酬激励、职称评定、校长培训、后备干部培养等)45. 教育科研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及提升教育科研效益的策略研究46. 地方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表彰及学生表彰活动的形式、效果及改进策略研究47. 学校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48. 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机制研究49. 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及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效果研究50. 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51. 普通

6、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52. 招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建设研究53.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54. 学校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案例研究55.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民主制度的建设成效、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56. 借鉴其他行业优秀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研究57. 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与团队效能研究58. 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研究59. 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研究60. 中小学收费规范化的制度研究61.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构研究62.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63. 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64. 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服务状

7、况与利用情况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五、素质教育65. 中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66. 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7. 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研究68. 中小幼三级教育体系沟通衔接模式研究69.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70. 中小学全员育人体系构建研究71. 我国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72. 当代教师、学生、家长成才观调查和引导其树立科学成才观的策略研究73. 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塑造、特长培养策略研究74. 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75. 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76. 开发、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行动研究77. 中学生

8、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78. 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发研究79.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研究80. 新时期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征、培养机制与策略研究81. 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82. 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和成效研究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83. 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内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84.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贯彻“因材施教”方针的行动研究85. 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86. 各学科主流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与教法整合研究87. 信息时代各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实践及成效研究88. 通过教

9、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89. 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与效果研究90. 自主学习课程、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设计与效能研究91. 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92. 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93. 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94. 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95. 学分认定操作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96. 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97. 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98. 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99. 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10、100.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中、高考加分政策研究101. 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研究七、教师队伍建设102. 区域内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103.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104. 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105. 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师德建设策略研究106.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成就感、幸福感、职业枯竭感等107. 全方位育人目标下教师对新角色的认同和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108. 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109. 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110. 免费师范生与特岗教师生涯规划研究111. 师范生支教、顶岗

11、实习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112. 教师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八、德育研究113. 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德育理念、内容与途径变革的研究与探索114.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非同向性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5. 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116. 关于中小学德育主要形式、实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17. 学校与家庭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118. 德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不同类型德育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如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119. 德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验研究120. 提高课任教师德育能力与德育积极性的策略研究121.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

12、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122. 中小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123. 新时期学生党校、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124. 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研究125. 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126. 学生公民人格和公民道德品格培养策略研究127. 以德育为抓手提升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128. 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研究129. 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130. 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九、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131. 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

13、健康的影响132. 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和教育艺术、干预策略研究133. 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效果研究134. 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研究135.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36. 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时评价策略与培养策略研究137. 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研究138. 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研究139. 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行动研究140.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141. 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142. “学困生”存

14、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143. 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培养研究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144.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含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145. 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146. 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147. 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活动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148. 学生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149.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150. 超常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案例研究151.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152. 信息时代家校

15、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研究153. 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开展效果的研究154. 家庭辅导教师服务质量和供需状况调查研究十一、教育信息化155. 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156.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完善与利用策略研究157. 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158.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59. 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160.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演变趋势研究161.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62. 信息化背景下课外教育模式与效能研究163.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效益研究164. 教师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十二、民办教育165. 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166. 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167. 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168. 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169. 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