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范v2.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455550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范v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范v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范v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范v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范v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范v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范v2.1.doc(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中国移动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China Mobile Transport-network Resource Naming Specification(版本V2.1)目 录1.范围52.参考文献53.缩写词54.参照字符集65.区域、站点、机房65.1站点的命名65.2机房的命名75.3站点命名的约束75.4省份名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75.5城市的排序76.管道86.1长途管道86.2市区管道86.3普通人/手井96.4局前井/局内井的命名96.5扩建井的命名96.6管孔106.6.1管孔位置的描述106.6.2管孔命名格式106.6.3子管的命名格式117.杆路1

2、17.1长途杆路117.2市区杆路117.3电杆127.4扩建杆的命名128.标石路由138.1标石路由的命名138.2标石的命名148.3扩建标石的命名149.引上1410.挂墙1511.光缆1511.1光缆的命名1511.1.1长途光缆的命名1511.1.2本地光缆的命名1511.1.3光缆命名的约束1611.2光缆路由的表示方式1611.3光缆段的命名格式1611.4纤芯段的命名格式1611.5光纤的路由1612.联络电缆1713.微波1713.1微波线路名称1713.2微波线路路由1713.3微波段的命名格式1714.传输子网1814.1干线传输子网命名1814.1.1干线SDH、PT

3、N传输子网命名1814.1.2干线WDM传输子网命名1914.2本地网传输子网命名2015.传输系统2015.1传输系统工程的命名2115.2光传输系统命名格式2115.2.1PDH、SPDH、SDH、PTN光传输系统名称格式2115.2.2WDM传输系统光复用段的命名格式2215.3微波传输系统命名格式2315.4非光缆、微波传输方式的传输系统的命名2316.电路/群路2316.1电路/群路命名2416.2电路路由2516.2.1光传输系统承载的电路路由2516.2.2微波传输系统承载的电路路由2816.3其它传输系统电路路由承载的电路路由2917.光交接点2917.1光交接箱的命名2917

4、.2光交接箱模块的命名2917.3例重庆新牌坊/GJ004-01 光交接箱端子的命名2917.4光分纤箱的命名3017.5光分纤箱端子的命名3017.6光缆预留的命名3017.7光缆分歧接头的命名3017.8光缆直通接头的命名3117.9光终端盒的命名3117.10光终端盒端子的命名3118.光路3218.1光路的命名3218.2光路的路由3219.机房设备3319.1设备机柜(机架)3319.2设备机柜子框3419.3传输网元设备3419.3.1干线传输网元设备的命名如下:3419.3.2本地网SDH、WDM、PTN网元设备的命名建议如下:3419.3.3PON传输网元设备的命名:3619.

5、4设备机盘3719.5端口3819.6同步设备3819.7光缆配线架(ODF)3819.8光缆配线模块(ODM)3819.9光配线端子3919.10光配线端子标签3919.11数字配线架(DDF)3919.12数字配线模块(DDM)3919.13数字配线端子4019.14数字配线端子标签4019.15列头柜4020.网管系统40附录40A1.全国各省省际业务及长途传输站点40A2.各省份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44A3.传输业务领导局关系51A4.全国一级干线波分系统命名52A5.开放电路命名后缀注释79A6.厂家缩写对应表80A7.集团客户专线电路基本信息属性表:81A8.修订说明82前言本规

6、范书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有关建议和国内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资源的命名。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1. 范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长途传送网(包括省际和省内)、本地传送网(包括城域网和接入网),包括自建、合建、租用。- 光传送网(PDH、SDH、DWDM、PTN、PON)、微波传送网。2. 参考文献下列标准

7、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本技术规范引用以下标准:- M.1400 Designations for inter-operator Networks(revised),1999- Structur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for the North America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SI T1.238,1997- Code Descr

8、iption and Cod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cation Entities for the North America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ANSI T1.253,19963. 缩写词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波分复用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DCN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数据通信网DXCDigital Cross C

9、onnect Equipment数字交叉连接设备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MWMicro Wave微波OFOptical Fiber 光缆SNMSSub-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子网管理系统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自动交换光网络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4. 参照字符集本规范中所有的命名规则中用到的字符必须属于下面规定的字符集,字符集包括:- 汉字(一个汉字等于2个字符

10、数);- 大写英文字母:A-Z;- 小写英文字母:a-z;- 阿拉伯数字:0-9;- 连接符:“-”(半角);- 斜线:“/”;- 其它符号包括:“.”,“+”,“”(乘号),“”,“(”,“)”,“”,“”,“”。5. 区域、站点、机房区域、站点、机房描述的是空间资源,它们之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树状包含和从属关系。区域命名包括省级、地市级、县级等区域的命名;省级区域包含地市级区域,地市级区域包含县级区域;每一级区域可以包含多个站点;一个站点包含一个或多个机房;区域、站点和机房的命名不区分长途网和本地网层面,应该是全网统一命名。5.1 站点的命名站点在地理上表现为包含一个或多个通信机房的建筑物或

11、建筑群。站点的类型主要有:l 局用站点:包括汇接局、数据骨干节点、枢纽楼等;l 用户站点:指只为其提供传输或其他辅助设备的,而主用交换、数据等设备为用户自身所有的站点等;l 接入网点: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建筑物等;l 基站点:指移动基站、无线基站所在的地点。命名格式如下:所在城市站点名称符号汉字汉字字符数说明:(1) 所在城市:可以是地级市或县市名。(2) 站点名称:采用站点所在地理位置(马路、街道、建筑物、大厦、住宅小区等)的名称表示(为保持连贯性,现有机楼名称可以保持现状,也可按规则重新命名)。(3) 总长度:18个汉字。省际长途传输站点中存在一干和二干设备,需要在集团和省网管系统中管理,要求

12、省际长途传输站点全国统一命名,见附录A1;5.2 机房的命名指包含在站点(机站)内的安装有传输通信设备及其他辅助设施或者光缆成端的房间。名称格式为:所在站点名楼层业务类别序号符号汉字字符汉字(可选)字符(可选)字符数说明:(1) 所在站点名:该机房所在的站点的名称;(2) 业务类别:如果可能指出机房的类型,如传输机房、综合机房、交换机房、数据机房、 接入网机房、用户机房、卡类机房、计算机机房、地下进线间、微波机房等;或者用机房所在的楼层描述机房;(3) 总长度:18个汉字。 5.3 站点命名的约束站点和机房的命名应该确保在全网范围内唯一,特别是对于涉及到长途网的任何站点和机房必须确保全网唯一;

13、对于纯粹的本地站点和机房,在全省唯一即可。5.4 省份名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对于是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的城市名,都有一个唯一的大写拼音缩写与其相对应。移动本地网名称和拼音缩写对照表见附录A2。如果网管系统支持中文,可以中文方式命名。不支持中文则规范中定义的拼音缩写规则命名。缩写规则简单叙述如下:(1) 省份缩写为两个拼音字母:采用前两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为缩写;如果重名,则先从第一个汉字的第二个拼音字母开始,如:河南、湖南、海南分别缩写为HN、UN、AN。(2) 省会城市缩写为两个拼音字母:采用前两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为缩写。(3) 非省会本地网名称缩写为三个拼音字母:在不重名的前提下,-

14、 如果是三个汉字以上的名称,则分别取前三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构成缩写,如“石河子”缩写为SHZ。- 如果是两个汉字的名称,则分别取第一个汉字的前两个拼音字母和第二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构成缩写或取第一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和第二个汉字的前两个拼音字母构成缩写,如“从化”缩写为COH,“花都”缩写为HUD。如果存在重名的话,两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取出以后,第三字母可以考虑两个汉字的第三个拼音字母,但字母顺序与原序是一致的。各省内的县市级以下地名的缩写(3-4个字母),请参考上述规则,自行制定缩写名称。如果在上述规则下得到的县市以下名称的缩写还是有重名的情况的话,则在该名称缩写后加序号(从1开始,依次加1)。如在某一本地网内有两个县市:古城和固城,则古城缩写为GUC1,固城缩写为GUC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