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

上传人:lei****085 文档编号:143318585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旅 游 者,中国旅游出版社,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目 录,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2,3,4,5,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从近年来的全球旅游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欧洲、美洲以及亚太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要远远高于非洲、中东和南亚地区。因此,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形成与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活动是在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回顾旅游活动发展的历程,在古代生

2、产水平地下,物质生活贫乏、科技水平落后的情况下,除了少数王室贵族、富商巨贾有能力外出旅游之外,绝大部分劳动人民既没有外出旅游的能力也没有外出旅游的愿望。,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旅,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

3、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是一个国民概念。,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者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

4、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部分。,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不仅决定了人们是否拥有外出旅游的物质条件,而且决定了人们在旅游期间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可

5、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影响旅游者的消费结构,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往返交通费用占全部旅游消费费用比例的大小。,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家庭或者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会在吃、住、购、娱等方面花费更多的钱,所以,对于这部分旅游者来说,在他们的旅游消费结构中,往返交通费用占全部旅游消费费用的比例较小。,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对于家庭收入不是很富裕的旅游者来说,往返交通费用占全部旅游消费费用的比

6、例会较高。原因在于,人们外出旅游期间,要想在吃、住、购、娱等方面节省开支,往往会比较容易,而要想在交通开支方面进行节省,通常比较困难。,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影响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家庭或者个人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相对比较宽泛。只要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高,对于出国旅游甚至洲际旅游,家庭富裕的旅游者也会选择。,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

7、由支配收入的水平是决定个人是否外出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自由支配收入很高的人们都会选择外出旅游。,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即使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很高,但是因时间、生活习惯等因素却不曾,也不愿意外出旅游。因此,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影响人们是否外出旅游的重要经济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二)足够的闲暇时间,2闲暇时间的组成,旅游是需要消耗时间的,用于满足生理需求的时间,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闲暇时间,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

8、,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是指这段时间必须进行工作和学习,不得由个人随意支配去做其他的事情。 例如,我国的法定就业时间就是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闲暇时间,余暇时间是指人们可随意支配和随意安排的时间,它等于人们全部的时间扣除法定就业工作时间、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后剩下的时间。,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是指用于必要的社交约会、班会、参加志愿者、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等活动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个人随意支配。,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是指必要的加班加点、必要的补课等因素需要花费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不得由个人随

9、意支配的。,用于满足生理需求的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是指个人为了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时间花费,人们为了生存需要吃饭、睡觉、洗澡等等,这部分时间更不能随意支配。,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二)足够的闲暇时间,3余暇时间对旅游的影响,旅游是需要消耗时间的,足够的余暇时间不仅决定个人或者家庭能否成为旅游者,而且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 一个人没有闲暇时间或者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例如前面所说的只有每日闲暇时间,那么这个人不可能成为旅游者。,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二)足够的闲暇时间,3余暇时间对旅游的影响,旅游是需要消耗时间的,旅游不是生活的

10、必需品,没有人会不工作、不休息而去旅游。闲暇时间较长,在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离居住地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甚至出国旅游,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也会相对较长。,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二)足够的闲暇时间,3余暇时间对旅游的影响,旅游是需要消耗时间的,例如,在我国7、8月份,学生放暑假期间,由于放假时间较长,家庭出国游市场最为火爆。而闲暇时间较短,人们大多选择一些近距离旅游,停留时间也会短一些。,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三)其他客观条件,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是旅游者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客观条件。除了这两个条件之外,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的形成和实现还受到身体

11、状况、家庭生命周期、旅游目的地的的可进入性和社会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三)其他客观条件,1旅游者的身体状况,2家庭生命周期,3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三)其他客观条件,1旅游者的身体状况,2家庭生命周期,3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外出旅游需要有健康的体魄,也是需要消耗体力的。特别一些户外旅游、探险旅游等对旅游者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更高。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人们即使有旅游的想法也很难实现。,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三)其他客观条件,1旅游者的身体状况,2家庭生命周期,3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每个家庭都有生命周期。家庭

12、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单身阶段、新婚阶段、初为父母阶段、空巢阶段、分解阶段。在单身阶段、新婚至初为父母阶段以及空巢阶段,人们经济负担较轻,闲暇时间较多,外出旅游的几率较高。调查表明,拥有4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很小。,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三)其他客观条件,1旅游者的身体状况,2家庭生命周期,3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者进入目的地的难以程度,主要表现在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状况,入境手续办理难易程度等方面。其中,交通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一个人要想成为现实的旅游者,除了具备

13、必要的客观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外因,主观条件是内因,如果人们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意愿,即使具备外出旅游的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一)旅游动机的定义,(三)其他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四)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五)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一)旅游动机的定义,旅游动机就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而决意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或者是促使一个人有意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因。,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

14、需要,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维持个体生存和人类繁衍而产生的需要,例如对食物、饮水、氧气等等的需要。,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获得保护和安全感的需要。例如要求身体健康,有秩序、安全的环境,稳定的职业和有保障的生活等。,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希望给予或者接受他人的友谊、关怀和爱护,得到某些群体的承认、接待和重视。例如结识朋友,融入某些社会团体并参加他们的活动等。,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希望获得荣誉,受到尊重和尊敬,博得好评,得

15、到一定的社会地位。,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通过上述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旅游动机不可能来源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一个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人在生理需要都未满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外出旅游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为了外出旅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这样旅行目的是为了谋生、就业、移民,不符合旅游的定义,不能称之为旅游活动。众所周知,人们待在自己熟悉的惯常环境会比在陌生环境更有安全感,因此,人们也不可能为了追求安全需要而出去旅游。,二、

16、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旅游动机主要来源于三个高层次的个人需求,即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例如寻根问祖游、探亲访友游等旅游形式增进社会交往,促进人们的友谊,从而使人们获得归属感。旅游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从而能使人能满足受尊重的需要。通过一些登山游、探险游来克服自身的恐惧,完成对自我的挑战,也是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三)其他需要,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因此而增加了对异国他乡事物的兴趣,从而使人们更加希望能有机会前往他乡游历,因为单凭阅读书报或听取他人介绍等间接手段去了解和想象外部世界的情况已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人们更希望能够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外部世界的新奇。,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三)其他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