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4054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2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 、 最有价值 、 最为 核 心的 课程 , 作 为学科专业的平台 课程 , 并加以重点建设 , 确 保学生知识基础 和 专 业规 格 。 第二 , 实现课程资源共 享 。在学校 办学资源不可能 急剧扩张的条件下 , 尽可能 建立共享的教学机制 , 如建 立跨学院 、跨 系 的共享课程 平台 , 建立从公共课到专业 课的各类分级教学平台 , 建 立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共 享的课程平台 。 第三 , 加 大 选修课比例 。 目前选修课的 比例是 , 要争取提高 到左右国外选 修课 比例一般是以上 。 第 四 , 进一 步提高高年级学生 修读研究生课程的 比例 , 使 部分优秀本科生 能够 提前

2、 进人研究性学习阶段 。学校 目前每年保送研究生的学 生多人 , 占每届本科生 左右 。 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 机制问题 。 自教育部启动教 学评估工作以来 , 对要不要 进行本科教学评估 , 以及如 何进行评估和设置评估标 准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评估 工作 , 学校深刻体会到评估 所倡 导的 “ 以评促建 , 以评 促管 、 以评促 改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 的意义之所在 。 因此 , 我个人认为 , 开展 本 科教学评估不仅必要 , 而且 应建 立健全评估的长效 机 制 。 在年通过教育部 组织的评估基础上 , 学校决 定参照教育部本科教学 工 作评估的模式 , 每年自行组 织 一次对

3、各院系本科教学 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 以此促 进学校本科教学质 的进 一 步提高 。 【 作者系厦门大学校长】 贵任 编 辑徐越 谈高术平大学 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 爹麟舞巷 撇珊墓澎静瞰瓤雀濒娜缈断滩翻黔翻珊熬兔撇我江 滩翔敏瀚黔翁滩 沐辨储燕摊黔游蒸熟黝务费 舞掌枷笋 娜丫 令李志义 问题的提出 近年 来 ,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举 世瞩目 。 年以来的扩招 , 使我国高 等教 育很快跨人大众化教育 阶段 。 此 后 , 培养质量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也是高 等教 育界高度重视的问题 。 教 育部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 , 加 强 本科教 学工作 , 提高教学质量 。 我国高等教育 规模的显

4、 著扩大和对培养质的高度 关注 , 在学术界 和高等学校引出了一 个热点问题 培养模式 。 面对扩招 后净增了倍多的在校 本科生 , 人们不禁要问 , 精英教育阶段的 培养模式还能 、 或者还要适用大众化教 育阶段吗提高培养质是高等教育界 的共识和追求 , 但人们同样不得不问 , 精 英教育阶段的质标准还能 、 或者还要 适用大众化教育阶段吗面向大众化教 育阶段的多元化质标准 , 是一个仍在 讨论的问题 ,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 质标 准改变必然导致培养模式变化 。 上世纪年代 , 我国商 校本科教 育基本 上借鉴了前苏 联的培 养模式 , 实行 “ 专才教 育 ”。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 的战

5、略调 整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 立与完善 , 这种 培养模式导致的专 业 过细 、 知识面太窄 、适 应 性 不 强 、 创造 力不 足 等 弊病逐渐凸显 , 为此 , 国家先 后颁布了一系列 文件 , 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 , 推 动与引导高校开展培养棋 式 改革 。 例 如年国家颁布了关于 教 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于年和 年两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目录调 整 , 将 原来的种 专业 调整 至 种 , 年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 等 。 高等 学校积极 响应 , 逐 步摒 弃 “ 统 一招生 、 统一分配 、 统一培养方 案 、统 一培 养方 式 、统 一管理制度 ”

6、的“ 大统一 ”办 学模 式 , 积极 改革 “ 用一个模子 ”进行“ 千人 一 面 ” 培养的模式 , 引入了 “ 素质教 育 ”、“ 创新教 育 ”等 先进的人才培 养理 念 。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 、复杂 性和关联性 , 以及其效果显现的迟滞 性等 , 我国高校本科培养模式改革 实 质性推进步伐不大 , 这些年来蓦本上 是 “ 修修补 补 ”, 外 界评论是 “ 说得多 , 做得少 ”。 本文所关心的就是国家重点 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应如何构建自己的 人才培养模式 。 进人新世纪 , 国家 大力推进科教 兴国 、 人才强国 以及建设创 新 型国家 的发展 战略 , 党的十六 大提出 “

7、 要 造就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 数以千万 计的专门人才和 一大批拔尖创 新人 才 ”。 这一历史重任 , 高等教育 贵无旁 贷 。 上世纪年代以来 , 国家 实施 “”、“”工 程 重点建设一批高水 平研究型大学 , 培养拔尖创 新型人才 成为这些高校的根本任务 。 对培养模式的理解 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 , 目前尚无 公认的定义 。 一种比较常见的表述是 “ 人 才培 养模 式 是在 一 定 教 育 思 想和 理论指 导 下 , 为 学 生 构建的 知识 、 能 力 、紊 质结构 , 以及 实现这种结构的方 式 ” 。 还有许多其他表达 , 例如人 才 培养模式 “ 是在一 定的教育教

8、学 思想 、 , ”, 年, 、” 观念的指 导 下 , 为 实现一 定的培养目标 , 构成人 才培 养系统的诸要 素之间的组 合方式 及其运 作 流程范 式 ”“ 是指 在一定教育思想 指 导 下 , 为实现一定 的培 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方案 和教育方式 ”“ 是人才素质 要求和培养目标实施的综合过程和实践过程 ”“ 是在 一定教育思想指导 下 , 为完成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 构建起来的人才培养结构和策略体系 ”等 等 。 分析上述种 种表述 , 其共同点是 人才培 养模式的 目的性实现人 才培养目标和 约束性 教育思想 和理 论指 导 , 分歧在 于人才培养模式涉及 的内容静态内 容组织样

9、 式 、构造 样式 、组 合方式等动态内容 运作 流程 范式 、 运行 方式 、 运行机制 、 策略体系等和属性 具体的过程 、结 构等 抽象的样式 、方式 等 。 我们认为 , 人才培 养模式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 才和 怎样培 养人才的有机整体 , 它 涉及人才培养活 动 的所有方面和整个过程 , 是对人才培养活 动结构和过 程及其相互关系的模式化 , 决定了组成要素 、 要 素之 间 的相互关系及运行特点 。 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包括 目的性要素培养目标 、 计划性要素培养制 度 、 实 施性要素培养过程和评价性要素培养评价等四 个方面 , 具体包括培养目标 、 培养方案 、 培 养 途径

10、、 培 养方式 、 管理制度 、评 价体系等 。 在操作层 面上 , 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对培养 模式的理解不要简单化 , 二是培养模式的不可通约性 。 人们 常常会把培养模式与它的个别要素 , 甚至个别要 素的某些内容或特征等同起来 。 例如 , 将培养模式与培 养方案等同起来 。 有些教改项目或教学成果 , 实质是针 对培养方案的改革 , 却冠以 “ 培养模式改革 ”之名。 再如 将大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列人培养计划 , 就称之为 “ 创 新型人才培 养模式 ” 提高外语学分要求 , 对外语进行 强化教学 , 就称之为 “外 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 进行学制 改革 , 实行本硕连读 , 就称

11、之为们 人才 培养模式 ” 改革 , 等等 。 问题在于只是强化科研训 练 、提 高外语水 平 , 就能培养出创新型和外向型人才吗 培养模式的不可通约性反 映了人才 培养活 动的 复杂性 。 一 种在一 定教育 环境下效果很好的培养模 式 , 如 果 照搬或移植到另一个教 育环境可能 就 不适 应 。 换句话说 , 培养经验可以学习 , 但培养模式一般难 以模仿 。 培 养模式的有效性体现在培养目标的符合 性 , 即培 养活动是否 体 现了培养目标 , 培养结果是否 达到了培养目标 。 培养模式的不可通约性也决定了它 的多样性 。 不同的培养目标 , 就有不同 的培养模式相 同的培养目标 ,

12、也会有 不同的培养模式 。 下 面主要针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模式的 两个主要要素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 作一讨论 。 关 于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确定了培养人才的质规格 。 它是人才 培养方案的起点 , 也是其终点 , 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 过程 。 一个在学术界尚存争论的间题是 , 在大众化教 育 阶段要不要 实施精英教育 。 从国际 高等教育发展 着 , 精英教育是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一种 重要形式 。 无 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精英式高端的人才资源的孺求 , 还是体 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优秀学生自我 实 现的需要 , 实施精英教育 , 培养精英人才 , 是高 等教育 发展到什么阶段也十分必

13、要的 。 当然 , 大众化教育 阶 段的精 英教 育与精英教育 阶段的精 英教 育 是 有区别 的 。 前者更多体现为一种 “ 质 ”的 教育 , 而后 者更多反 映了 “ 量 ”的 限定 。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一流的教育 资源和育人环境 , 包括一流的学苗 、一 流 的师资 、一 流 的学科 、 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广 泛的国际交流等 , 应该肩负起精英教育的贵任 。 因此 , 高水平研究型大 学应该实施精英教育 , 培养拔尖创 新型精 英 人才 , 他 们将会 成为先进思想文化和社 会主义核 心 价值体系 的捍卫者和引领者 , 成为国家政 治 、 经济 、科 技 、 文化 等领域的开拓者

14、和领导者 。 另一 个需要探讨的 问题是拔 尖创新型人才的家 质特征 。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偏要和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现状 , 我们认为拔尖创新型人才至少应具备如下 一些素质特征 高尚的道德品质 。 人才培养 , 以德为先 。 司马光曾 言 “ 才者 , 德之资也德者 , 才 之 师也 ”, 又讲 君子 挟 才以为善 , 小人挟才以为害 ”。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 提出 “ 欲成才 , 先成人 , 不成人宁无才 ”。 我们 培养的 拔尖创 新型人才首先要知道何可 言 , 何不可 言何可 为 , 何不可为何可取 , 何不可取 。 要有 高尚 的道德情 操 , 坚定的理想信念 , 崇高的科学与人

15、文精神 , 高度的 社会贵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人 生观 、价 值观 。 宽厚的知识基础 。 知识是基础 , 是素质的基础 、 能 力的基础 、创新 的基础 。 素质是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 能 力是素质的外现 。 素质和能力 , 离 开知识就成了无源 之水 , 无本之木 。 知识 、思 维和实践 , 是创新教育的三 要素 。 其中知识是墓础 , 思维是关键 , 实践是根本 。 没 有知识的继承 , 何言创新 。 因此 , 我们培养的拔尖创新 型人才 , 一定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 。 突出的能力潜质 。 人才培养 , 重在成人成才 。 也就 是说 , 不仅要使被培养者学会做人 , 而且要学会做事

16、。 能力是做事的本领 , 成才的关键 。 我们培养的拔尖创新 型人才至少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能力学习能力即独 立获取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的速度比获 取的知识更重要 , 实践能力即独立 实践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实践是认识之源 , 创新之本 , 创新能力即批 判性观察 、创新性思维、创新性 实践的能力 要求新 、求 真 、求实 和交往能力即交流 、表达、合作、适应、协调、 领导能力不仅要 “ 有志 、有 力 ”, 还要 “ 善假物 ” 等 。 优秀的综合素质 。 这 里所说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 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 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 我国高 中 。, 年 耀黔甄必确卿圈 黝 等教育尚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 。 人文是 科学之本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 , 有利 于形成 正确的人生追求 , 有利于形 成完 备的知识基础 , 有 利 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 有 利 于提高人的创造力 。 因 此 , 在拔尖创 新型人才培养中 , 在重视其他素质培养 的 同时 , 要加强人文教育 , 努力提高文化素质 。 开阔的国际视野 。 面对经济的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