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与循环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653599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8.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液与循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体液与循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体液与循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体液与循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体液与循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液与循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液与循环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液与血液 心血管系统及健康与疾病 淋巴系统,“人类生物学”课程 第五讲 体液与循环,主讲:刘良国 教授,体液:体内以水作为基质的液体 细胞内液(3040) 细胞外液(组织液,又称细胞间液占16;管内 液包括血浆和淋巴,占4) 内环境:细胞外液就是身体的内环境(机体细胞 直接生活于其中) 血液:一种结缔组织,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一)体液与血液,血液的组成,血 液 1)血量: 约占体重的7-8% 2)组成: 血细胞45%和血浆55% 3)功能 运载和联系作用 防御作用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血红蛋白分子,血型与输血,血型是血液中各种成份相互区别的泛称。血液各种成份如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上都有它

2、们各自特有的血型. 我们常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上的ABO血型,分A、B、O、AB 4种血型,这是根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的化学物质组成(抗原)不同而分的。,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以往曾经把O型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universal donor)”,认为他们的血液可以输给其他血液的人。 但目前认为这种输血是不足取的。因为,虽然O型的红细胞上没有A和B凝集原,因而不会被受血者的血浆凝集,然而O型人的血浆中的抗A和抗B凝集素能与其它血型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当输入的血量较大时,供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未被受血者的血浆足够稀释时,受血者的红细胞会被广泛凝集。,长期以来,人们对血型存在着许

3、多误解。很多人认为,人类仅有A、B、O和AB这4种血型。其实人类的血型十分复杂,仅在红细胞上就有29个血型系统,每个人至少带有100种以上不同的血型抗原。,除了同卵双生之外,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的血型是完全相同的。 与临床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O和Rh血型系统(Rh阳性占绝大多数,Rh阴性极少数),其它的因子很少引起输血反应。 人类有关血型的应用相当广泛,除输血外,还可在确认血缘关系、辅助侦破案件、诊断遗传病以及进行器官移植时应用。如白细胞血型(HLA)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此可用于鉴定父子关系等。,大多数人都以为人的血型终生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血型自受精卵形成时产生,一直保持到生命终结而

4、不改变。 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的血型也会发生暂时变异。如患白血病、某些肠道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的病人,或进行放疗时,血型都可能发生暂时性变异,但当症状缓解或停止放射治疗后,又可恢复原来血型。,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但在正常人,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用一个小撞针或注射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一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出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正常出血时间为1-3分钟。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即相应延长,这说明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5、;但是血浆中一些蛋白质因子所完成的血液凝固过程也十分重要。凝血有缺陷时常可出血不止。,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或血凝。 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血纤蛋白。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血液疾病,1、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情况。 健康人正常标准,

6、血细胞数量,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血克数:每100毫升血液中约1215克;女性:每立方毫米350450万,血克数:每100毫升血液中约1114克。 症状:头晕、眼花、耳鸣、面部及耳轮色泽苍白,心慌、心悸、夜寐不安、疲乏无力、指甲变平凹而易脆裂、注意力不能集中、食欲不佳、月经失调。,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会使人的身体在对抗其他疾病或伤害是变得脆弱无力。 原因:饮食中所含铁不足以补偿每天所失去的铁质;即使饮食中的铁质足够,但消化系统无法吸收这些铁质;由于过度失血而减少。 服用铁剂丸,如硫酸亚铁等,为防止消化不良,应在饭后服用。 很严重时应输血。 当治疗好后,应该继续服用铁剂六个月。 如果

7、是由于饮食原因,可多食含铁食物,如猪肝、绿叶蔬菜、黄豆、黑木耳、海带等。,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及叶酸缺乏性贫血:,由于人体无法正常吸收维生素B12或叶酸,则体内的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导致贫血。 因为B12必须在胃部与胃黏膜分泌物中一种内因子的物质结合,才能被小肠吸收。 症状: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在维持神经系统及生产红细胞方面具重大作用。缺乏时,会危害脑和脊髓,皮肤苍白、易疲劳、气促、心悸,用力时心悸现象更明显。口舌会疼痛、皮肤发黄。如影响到脊髓,无法行走或保持平衡,并有手脚针刺感。 防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多吃有色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柑橘、酸枣、猕猴桃、番茄、红枣、桂圆、淡菜

8、、芝麻酱、黄豆、黑豆、芹菜、油菜、杏、桃、葡萄干、无花果、蜂乳、黑木耳。,(二)心血管系统及健康与疾病,循环系统 组成:由体内一系列连续的密闭管道所组成,因其内所含液体不同而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机能: 1、完成体内物质运输; 2、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 3、防御机能; 4、内分泌功能。,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1、心血管系的组成和功能,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组成: 动脉:运送血离心的血管 血管 静脉:运送血回心的血管 毛细血管: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 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功能: 推动血液在心与血管内单向循环流动,心脏的构造,心的位置和外形: 位置:斜位于胸腔纵隔内,

9、约2/3在身体中线左侧,1/3在身体中线右侧。心两侧为肺,下方为膈。 外形:一尖一底: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向右后上方。 两面三沟:胸肋面, 膈面;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一般结构: 心有四个腔,后上部为左、右心房(耳),二者之间隔 以房中隔;前下部为左、右心室,二者之间隔以室中隔。 心中隔 房中隔 室中隔,心脏的体表投影,心脏的血管 心的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分左、右冠状动脉 心的静脉: 心小静脉 心中静脉 冠状窦 右心房 心大静脉 心包 纤维层(壁层外) 浆膜 壁层(紧贴纤维层内面) 脏层(心外膜) 脏、壁层之间为心包腔,心的血管,血管系统,心脏与大血管,血管的种类及结构,1)动

10、脉 中动脉 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弹性蛋白) 中膜:2040层平滑肌 外膜:外弹性膜,疏松结缔组织,血管(营养) 大动脉 内皮下层:较厚 中膜:厚,主要由弹性膜构成(4070层) 外膜:薄,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小动脉(肌性) 内外膜弹性不发达,24层平滑肌,管壁薄,2)静脉 三层界线不清,外膜比中膜厚,内弹性膜不明显,无外弹性膜。血压低,有瓣膜,只许血液流到心脏,防止血液回流。 3)毛细血管 特点:分布最广,分支多(网、丛),管壁薄。 结构:内皮细胞基膜。,电镜下: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孔,分布胃、肠、肾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孔,分布肌组织、结缔组织 血窦:管径粗细不均匀

11、,分布甲状腺、垂体、肝、胰,肌肉收缩与静脉血流,2、血液循环,小循环(即肺循环) 全身返回心的含CO2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大循环(即体循环) 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肺动脉,主动脉,肺泡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肺静脉,腔静脉,肺循环,体循环,心脏,肺循环,体循环,3、心和血管的内分泌功能 心:由心肌细胞产生,分泌心钠素、抗心率 失常肽

12、、肾素-血管紧张素 血管:由内皮细胞产生,分泌血管紧张素 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前列腺素等,(三)心血管疾病,人体血脂调节:人体血液中血脂的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方面。 外源性主要指来自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内源性是由体内自身合成的,主要合成部位在肝脏及小肠。 正常情况下,当进食的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肠道吸收增加时,血脂浓度即增高,肝脏内合成则受抑制;反之,肠道摄入减少时,肝内合成增加。当肝脏代谢异常或患肠道疾病时,人体调节脂类代谢发生障碍,如仍继续进食高脂食物,将引发血脂持续增高。,1、高脂血症,凡成人每100毫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超过220毫克或甘油三脂超过150毫克者称为高脂血症。 高

13、密度脂蛋白HDL 约含15%的胆固醇,从细胞转运胆固醇到肝,再转化成胆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理想水平是50毫克。 “血管清道夫” 低密度脂蛋白LDL 约含40%的胆固醇,将胆固醇从肝脏转运到各种组织,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其理想水平是160毫克。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高脂血症的预防: 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适当节食,多吃水果蔬菜; 少吃富含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黄油、动物脂肪与内脏(尤其是猪蹄、脑、肝、肠、骨髓等),以及水产品中乌贼、鱿鱼、小虾米、蟹黄及蚶肉等; 少吃糖,以免甘油三脂升高。,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内膜中沉积含胆固醇

14、的脂肪,形成粥样斑块。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 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肉类、牛油及鸡蛋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吸烟、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男性及家族史等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3、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

15、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1倍。 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冠心病呢?经调查研究,发现以下诸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这些因素称之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 年龄: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年龄关系密切,多在40岁以后发病,每增加10岁,患病率递增约1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大。

16、性别:冠心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约为2-5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代谢缺陷,发生高脂血症,内膜损伤、肥胖、高血压等,这些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发冠心病。 体重: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易患冠心病。,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高脂血症:人群研究结果亦表明,高血脂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高。尤其是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者,冠心病患病率高,呈正相关。 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的患病率较血压正常人高2-3倍左右。高血压使血管内压力升高而损伤内膜,并可加速血浆进入血管壁,从而促进血浆脂质在内膜中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吸烟:现已公认,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它仅次于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为冠心病的第三个大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硬化,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通道变得狭窄,无法供应心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流过动脉的血液有时很可能会形成血凝块(血栓)将动脉阻塞起来。结果造成劳力性心绞痛或心痛。 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