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教育学论述题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42596205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教育学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X年教育学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X年教育学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X年教育学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X年教育学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教育学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教育学论述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论述题1、试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现代教育制度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也小学教育的衔接。“二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 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学校教育。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 180多个国家中有2/3以上实行了 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 教育制度。(3)普通教育约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

2、学为目标,以基 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 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 制度,即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和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制度,双规之间几乎是不通的。 双轨制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缺乏社会生 活的能力。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 的趋势。(4)高等学校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 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 纷纷出现;在内

3、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考试 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 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逐渐减少,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性越来越强,社会教 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 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强学制、 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答:20世纪以来的教育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教育

4、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 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 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把终身教育等同于 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所有的教育形式之中。(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 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离文盲身份 的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一方

5、面,它 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机 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 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化和统一化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 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

6、序、 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3、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答: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著有民本主义与教育 一书。(1)对教育本质的论述。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 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即生长。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 环境就需要不断改变或改组经验。所以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必须促进学生形成更新、 更好的经验。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和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在做中学”,在问 题中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促进并激发学生的 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

7、题的科学方法。(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 育目的的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铄性的批判。他认为,这种外铄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 无思考的余地,限制人的思维。受教育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空间, 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的对教师所教的东西作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 隶。他反对灌输式的教学,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 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主张教育没有外铄的目的,是让学生在 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改造和改组经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发展。(3)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最重要的思想

8、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4、有些教师说,他们没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答:该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第一,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进行教育实践,他们忽视了理论与实践之间 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 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 更有效率的实现教育目的。第二,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 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

9、教育改革;从时间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 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 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就。第三,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 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5、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

10、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 教育。(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的唯一方法。(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 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他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 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

11、育学研究过 程中,人们没有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犯一些简单化、机械化的毛 病,这是我们应当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6、试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答: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要求。一方面,办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发展到一定 水平,它所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 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首先,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

12、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力为 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 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入学率、 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其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 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生产力的 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 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再次,生产力发展水

13、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由此促 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 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后,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 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期内,人们 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 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时,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

14、至 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教育相对独立于 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 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的。7、试述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首先,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首先,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 信息技术把图书馆微型化,将世界上无数大型图书馆通过网络搬进电脑、搬进个人的家里。 个人在知识的获得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其次,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质量观念。根据情报 专家的统计,“二战”以来,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进入90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其次

15、,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 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 通过信息技术接收信息。再次,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 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它能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 励或惩罚。在人机系统中,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反应,教学活动将会终止,学习者的积极主 动性乃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

16、要条件。(3)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然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 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 养成。8、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答:(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 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为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 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的筛选掉想不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 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和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 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