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568457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概论,1、诗是中国文学的主流 2、乐观的精神 3、尚善的态度 4、含蓄美,中国文学的特色,一、诗是文学的主流,中国文学的长河,是以诗歌为主流的。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诗和宋词,是中国诗歌史的两个高峰。中国诗坛和词坛,美不胜收。,诗与社会生活,1、古代祭神的时候要唱诗 2、朋友宴会成离别的时候要赠诗 3、青年男女表示爱情常以诗歌相赠答 4、出外旅行遇到名胜古迹还往往要题诗 5、就连科举考试也要考做诗,诗作得好就可以考取功名,获得做官的资格 6、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在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外交仪式上,常常要唱诗。一些不便于直截了当地讲出来的话,可以通过诗歌

2、委婉地表达出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二、乐观的精神,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植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在中国人看来,逆境的极点就是顺境的开始,黑夜的尽头就有曙光的出现。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文学往往是以乐观的精神看待人生。,乐观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里也表现得十分突出,主要是对人生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中国有入世的诗歌,也有出世的诗歌即山林隐逸一派,但少有厌弃人生的诗歌。出世并不是厌弃人生,只是厌弃世俗社会、厌弃官场仕途

3、,要到大自然里建立一种理想的生活。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后期受佛教影响,有些诗歌的情调比较冷寂。但即使在这些诗里仍然有一种生活的情趣。看他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三、尚善的态度,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一样,要求真、善、美的统一。所不同的是西方文学把“真”放在第一位,而中国文学把“善”放在第一位。 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占主导地位的是摹仿说。文学既然是摹仿,那么当然强调真实,以真为美。 在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观点,首先要求的是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

4、之日:思无邪。” 孔子说韶:“尽美矣,尽善也。”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在他看来,仅仅做到尽美还是不够的,应当尽美、尽善才算达到完满的地步。 这种尚善的态度不仅为儒家所有,也为道家所有,不过他们所谓“善”的社会、政治内容不同儒家以仁义为善,道家以自然为善。文学只有符合了自然这个准则才称得上善,称得上美。 尚善的态度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成为一种理想主义和人格力量。追求进步理想,坚守高尚人格,是中国文学最可贵的一个特点。,四、含蓄美,一个国家的文学的特色,总是同这个国家的人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含蓄,中国文学也有一种含蓄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朝末年的司空图是一位著名的诗歌

5、理论家,他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清代的文学理论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被,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下)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艺术的一个共同特点。,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 唐诗是嚷出来的, 宋诗是讲出来的, 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

6、的。 启功(元白),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轫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 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 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繁盛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古体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骚体诗),汉乐府、古诗,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以五言诗为主,近体诗,唐诗,宋词,元曲,新诗,(白话诗),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文学样式。最早的诗歌创作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诗歌的起源,各领风骚数百年,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

7、传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现实主义源头,手法以写实为主 形式以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真情流露、毫不作假,风,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十五国风”,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所作 大雅、小雅 合称“二雅”,颂,宗庙祭祀时的乐曲歌词 周、鲁、商 合称“三颂”,赋,铺陈叙事,比,打比方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体例,表现手法,代表作离骚 古代最早的抒情诗,楚辞浪漫主义源头,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汉乐府民歌,两 汉,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

8、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代表作品,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建安风骨,魏晋南北朝,“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9、、徐干、阮籍、应旸、刘桢,“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文心雕龙风骨,正始文学,魏晋南北朝,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玄学开始盛行。庄子所强调的精神自由,也为玄学家所重视。政治现实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文

10、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建安文学的昂扬的基调是对於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望和自信。但是,也存在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个体生命能否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的怀疑。阮瑀的诗已有这样的内容,曹植后期的某些作品更为突出。正式文人面对远为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换言之,建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高扬奋发、积极进取

11、的精神,在正始文学中已经基本消失了。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这就是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文学特点:深刻的理性思考 尖锐的人生悲哀,代表人物: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文心雕龙,阮籍,“青白眼” “大醉六十日”,个性谨慎 明哲保身,“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晋书阮籍传,发言玄远 口不臧否人物

12、,嵇康,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晋书 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 山涛,服食养生 偶得古曲 绝交山涛与山巨源绝交书 仗义执言(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 临死托孤(“嵇绍不孤 ”) 广陵绝响:“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唐 朝,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从其说。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万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

13、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1.初 唐,陈子昂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韩愈荐士,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2.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唐 朝,大李杜,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

14、美不能道, 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 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离别等子美不道; 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 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 严羽沧浪诗话,诗仙李白,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25岁之前。 2、壮游与求仕期。41岁之前。 3、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岁。 4、再次游历期。45-55岁 5、安史之乱期。5662岁。,诗圣杜甫,1、读书和漫游时期;(30岁之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2、困居长安时期;(30岁-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 3、为官时期;(44岁-48岁) “三吏”、“

15、三别”。 4、西南漂泊时期。(48岁-58岁)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诗佛 王维,“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3.中唐: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16、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唐 朝,诗魔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居易湘灵 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诗鬼李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