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08238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打印稿) 作者: 日期: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戎向东( 南京炮兵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1132)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县域而言,一般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不同产业间的产值、比值等指标体系均劣于发达地区的县。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很快,但是现存的发展困境,如环境建设滞后、招商引资困难、民营经济稚嫩、科技力量薄弱、思想观念陈旧等,使得欠发达

2、地区依然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即一方面是沿袭了几千年的自然经济、落后的农业经济; 另一方面也有了商品性的乡镇经济、现代性的县工业) ,与已实现或趋于商品化、现代化生产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一元经济结构的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经验表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县域经济本身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否完善。因此,深入改革现行县域经济体制,培育健全、进一步完善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对于推动欠发地区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欠发达地区完善运行机制,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机制陈旧的思想观念,使得欠发达地区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

3、制,这是其经济商品化、现代化进程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这么一种思路: 要加强某部门、某地区某项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强对其领导。讨论县域经济发展这一题目本身,也容易导致人们把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加强县政府对经济的领导等同起来。更有人进而认为,只有在县政府重视、县政府加强领导、县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经济机构强化的条件下,才能促进县域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其实不然,在探讨欠发达地区县域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时候,恰恰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弱化政府对县域经济的直接领导和干预的同时,发挥其在完善市场机制过程中的推动和校正作用。首先,完善市场机制最重要的是弱化县府对经济的领导

4、、干预,使其从微观经济活动中撤离,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条件,并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指出的是,弱化县政府对经济的领导、干预,并不是要削弱县政府应有的政治、行政职能,也不是要取消教育局、卫生局等行政事务机关,更不意味着县政府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行政机构而存在,再也不具有任何经济职能了。县政府对本县域的经济发展,仍然要关心、管理,有关机构仍要行使经济职能,做好保障经济发展的工作。区别在于: 一是经济职能从直接领导、干预企业、生产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转变到为它们提供更有计划的独立生产经营服务,提供规划指导和社会保障。二是对经济的服务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5、转变到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这就需要把过去那些实体性的主管局改造成各种经济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培训中心等服务中心。其次,政府应当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发挥其协调职能,促进市场运行和谐有序。一是县域经济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中,在由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过渡中,势必出现很多转轨性质的摩擦,免不了各种不相适应的矛盾产生。因而需要县政府有关机构加以协调。二是县域经济作为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区域、中间层次,具有上下疏导、缓冲矛盾的作用。也有必要把协调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努力协调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控制之间的矛盾。三是微观经济单元相互之间的矛盾,有些也要由县政府出面协调。微观经济单元之间的矛盾,有经

6、济性的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可以通过价值规律的市场调节与法律手段解决。但也有不少属于社会性的、人际关系性的矛盾,有必要由县政府机构作为第三者从中调解、协调。此外,经济发展中,一、二、三产业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的相互关系,仍要保持协调、和谐及必要的比例。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及协调三个产业的相互关系上,县政府机关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再次,要发挥县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监督、服务作用。保证市场运行合理、合法、高效。二、重视机遇、内外互动,完善对外开放联系的机制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机遇,机遇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许多事实表明: 不抓住机遇,不借助机遇,一个县区域的经济只能缓慢地渐进

7、地发展,像蜗牛一样地爬行。很难想象经济发展的奇迹会在不会利用机遇的县域内出现。相反,假如一个县善于捕捉、利用发展中的机遇,这个县的经济就可能出现跳跃式发展、跃迁式进步,创造经济起飞的奇迹。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苏、锡、常地区的发达县( 如无锡、江阴、常熟、沙洲、武进“苏南五虎”) 之所以能在经济上迅速起飞,以加速度前进,发展成为商品生产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高产值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县抓住了沪、苏、锡、常、宁等中心城市辐射、扩散生产力的机会。同时,在商品经济的横向联系中又抓住了市场机会,因而得以腾飞。这就启示我们: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不可不重视机遇、不可不抓住机遇,不可不利用机遇。抓机遇,首先

8、要求县域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在对外的联系中遇到机会、发现机会、利用机会。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 商品经济之所以能比自然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就在于它是动态的开放系统,吸收、消化和提高了人类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利用了种种机会开拓前进。对外开放、联系既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客观要求,又是其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开放,将商品生产者置于整个社会的比较之中,并从比较中知其不足,产生奋发进取追求进步的内在动力; 开放,又将商品生产者置于整个社会的激烈竞争之中,产生图生存、求发展的外在压力。这种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相融合,必然推动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既然开放、联系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如此密切

9、的关系,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又依赖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既然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从开放中寻求机遇、利用机遇,因此,完善对159外开放、联系的机制,便是完善县域商品经济机制的首要任务。问题是,目前多数县域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县,由于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到目前为止商品经济还不够发展。因而他们在观念上闭关自守、懒于交往; 在行为关系上则“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在经济格局上一个县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在管理体制上地区分割、城乡分割、条块分割,一个县犹如若干个大大小小互不往来的自然经济单位的迭加组合,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当然更谈不上从外界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物质、技术、信息及能量。这种封闭半封

10、闭的状况严重窒息和阻碍着县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从以下方面来完善对外开放、联系的机制。首先是在县域内部实行自我开放。打破所有制界限、城乡界限、部门界限、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改变条块分割、各种经济单位自给自足、互不往来的状态。把县域经济由过去“封闭型社会”变为“开放性系统”。让物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能够自由流动组合,以使县域各经济单位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其次,各县要勇于敞开大门。县域经济系统应努力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开放,严禁人为地搞市场封锁,积极欢迎外地区的产品进入本县市场,并为外地商品进入本县提供方便。再次,各县还要积极走出去,努力将自己的产品投入外地市场、参与外地竞争。要使自己的商

11、品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就一定要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技术等条件,选择适合本县域特点的产业、产品、资源,大力加以开发和经营。在对外开放的联系中,各县域经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在商品经济的社会分工总体系中塑造出各县域的地方形象,即拥有县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第四,开放,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行劳动力市场开放,允许并积极鼓励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的过剩迫切要求流动,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才能通过流动而与外村、外乡、外地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最后,各县域应努力通过人员、技术、资金、物资、文化、信息等具体形式的交流,促进本县与外地的经济

12、联系,加速对外开放的进程。各个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应努力和外地建立起联合经营的关系,有条件的县也可与有关市、县攀亲结好,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完善产业机制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竞争力需要产业竞争力保障,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护航。首先,农业要做好发展定位,一是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本性、代表性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农业可以做成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农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和农业主产区的县域经济。二是一些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也要关注农业的多功能性,发挥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

13、业。三是“兴工促农”,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县域内农业和工业的比较优势均能得到发挥,并驾齐驱。其次,加快推进工业化,一要联大靠强,二要做大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建设,三要做好区域经济协作和产业转移,四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能“一业独大”,也不能“一企独大”。外贸导向的县域经济需要提高发展自主性,从产品贴牌加工转变到产品制造,从产品制造转变到产品创造; 资源简单开发的县域经济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做好后续产业,特别是将驻县资源开发企业与县域的和谐发展协调起来。县域经济走产业集群式发展,需要延长产业链和建设产业集群,在招商引资中采用产业链招商,提高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次,发展县域商贸

14、、物流、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特别要发展县域旅游经济。需要指出的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强调“小而全”,也不单纯追求三产比例,要注重特色和竞争力。比如,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受到国家有关农业的区域布局和统筹的影响,县域产业调整受到更大区域和中心城市的产业规划和转移的影响。县域经济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大力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经济。地理标志经济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三农”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解放思想,着眼长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落后的状态之所以长期以来很难改变,成为我国最落后的一块经济空间,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落后

15、在它与城市经济的技术进步差距上( 如乡镇企业设备陈旧简陋、工艺水平落后; 农民生产工具落后简单,耕作方式原始) 。要从根本上改变县域经济这种落后的状态,使县域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飞,使人民生活达到较为富裕的程度,进而消灭城乡差别,一个根本的途径: 就是提高县域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加速科技创新。现在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外无竞争之压力,内无追求资金增值之动力,因而缺乏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观念,不重视技术进步。一讲发展生产、往往就想到盖厂房、办企业、购置机器设备,而对于技术进步、技术革新、提高管理水平、挖掘原有生产潜力却很少顾及。一些乡镇企业急功近利,缺乏长、近期计划,购买的一些设备往往是“超龄多病”,早该“退休”的、被先进企业淘汰下来的落后装备。与此相应的工艺方法也很陈旧( 当然不否定乡镇企业从实际出发、采用一定的陈旧设备) 。从农民方面说,许多地方的农民种田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看不到也不相信技术进步对于发展生产的作用。种田仍然是手工操作为主,耕作方式照旧是原始的精耕细作,不愿采用新的耕作方法。即使有了资金也不知用于购买先进生产工具、改善生产条件,致使他们很难摆脱土地的束缚和羁绊。当然,农民不重视技术进步还有其它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农村改革产生的相异效应: 一方面重建家庭经济,焕发了微观的活力,但同时也造成了无法避免的土地小块分割垄断经营的格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