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2205816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认证版)部 门:电气工程学院部门负责人:江 明专业负责人:刘世林审 核:凤 权校 长:王绍武制订日期:2019年9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解决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相应素质,能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体能力包括:(1)具有独立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项目分析、设计

2、与集成能力;(2)能够应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从事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具备工程创新能力;(3)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承担社会责任;(4)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具备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

3、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重要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和软件编程设计能力,受到良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决策能力。6、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对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7、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部件)、系统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

5、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

6、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要求及分解指标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项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1-1

7、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1-2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解决基本电气问题能力。1-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解决复杂电气问题能力。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电气问题的核心步骤。2-2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电气问题多种方案及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2-3能正确表达电气工程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2-4能运用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获得电气工程复杂问题有效结论。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

8、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3-1能够根据电气工程复杂问题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解决方案。3-2能够设计电气系统的单元(部件),制定其制造工艺流程。3-3能对电气工程复杂问题进行设计方案优选,体现创新意识。3-4设计电气工程复杂问题解决方案时能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1能够对电气工程相关的各类物理现象、材料

9、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零件、结构、装置、系统制定设计方案。4-3能够构建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5-1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5-2能够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预测与模拟复杂电气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设计制造

10、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6-1了解电气行业的特性,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6-2能够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6-3能够理解工程和技术的价值与人类伦理准则,工程师社会责任,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1关注人类面临的挑战,认识地球生态环境和全球变化,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与本专业工程实践的关系。7-2能够理解和评价与电气工程复杂领域工程问题相关的专业实践对环

11、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8-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并履行责任。8-2能够结合工程实践理解工程伦理,并履行责任。8-3能够结合工程实践理解电气领域职业道德,并履行责任。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9-1多学科背景下具备团队意识和个人责任。9-2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沟通与交流,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

12、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0-1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应用专业知识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中、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10-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1-1 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1-2掌握一定的经济决策方法,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毕业要求12:终身学

13、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2-1 能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12-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学习,在基础知识上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3培养目标4培养目标5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二、专业特色1、紧扣“立足地方、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服务面向,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2、根据

14、电气行业发展趋势,设置了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利用两个专业方向,满足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产业的需求。3、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化生产实习、创新综合实验等实践环节。三、学制:标准学制4或5年(1)留在国内攻读安徽工程大学学士学位(本科学历),标准学制为4年。(2)攻读安徽工程大学和底特律大学“双学士学位”(安徽工程大学本科学历),标准学制为5年。(3)修业年限:36年。四、学分总体要求根据安徽工程大学关于制(修)订201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校教字201943号)要求,各类课程的学分计算方法见下表。课程学分计算方法备注体育每32学时计1学分必修形势与政策计2学分必修

15、其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必修和选修军事理论计2学分必修军事技能计2学分必修实践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每周计1学分必修留在国内攻读安徽工程大学学士学位(本科学历)的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180,其中:通识必修课:61学分,占33.9%通识选修课:7学分,占3.9%学科基础课:43.5学分,占24.2%专业核心课:16学分,占8.9%专业方向课:8.5学分,占4.7%实践教学环节:40学分,占22.2%第二课堂:4学分,占2.2%赴底特律大学攻读“双学士学位”(安徽工程大学本科学历)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215.5,其中:前三学年在安徽工程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教育教学计划中的第一阶段课程(与留在国内攻读学位学生的前六学期课程设置方案相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