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3单元课件PPT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2204818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X 页数:391 大小:18.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3单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1页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3单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1页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3单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1页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3单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1页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3单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3单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3单元课件PPT(3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目录 10 岳阳楼记 11 醉翁亭记 12 湖心亭看雪 13 诗词三首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外古诗词诵读,10 岳阳楼记,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1)自幼孤贫,勤学苦读; (2)庆历新政,政治革新; (3)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4)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5)先忧后乐,心系天下。,范仲淹,猜猜他是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作者简介,滕子京和范仲淹同榜考上进士,两人的友谊从此开始。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黜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支持范仲淹改革的滕子京也因此被谪贬到岳州。第二年,滕子京重新修建岳阳楼,想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欣然受命,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此诞生。,写作背景,走进岳阳楼,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贬守岳州的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

3、,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顺,读准字音节奏,具( ),同“俱” 属( ),同“嘱” 谪守( ) 浩浩汤汤( ) 嗟夫( ) 淫雨霏霏( )( ) 怒号( ) 樯倾楫摧( )( ) 薄暮冥冥( )( ),j,zh,zh,shn,yn,fi,ji f,qin,ho,j,mn,b,骈句的节奏要整齐对称。 例句: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散句的节奏要根据意义来停顿。 例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重点词语要重读

4、。 例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朗读指导:,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齐读重点句子:,听朗读录音,感受情绪;自读分享情绪。,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第1段以叙事为主,要读出平缓沉稳之情。,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第2段要读出激昂豪迈之情。,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5、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第3段要读出悲凉失落之感。,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第4段要读出欢快愉悦之情。,(1)找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并探究它们在今天的意义。,【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 办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写 “俱”)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 多写作“浩浩荡荡”) 【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2)找出文中的名言警句。,寻找读,理解重点词语。利用工具书,参

6、照注释,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读通,理解文意,百废具兴,通假字,“具”同“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一词多义,南极潇湘,至、到达,尽头,此乐何极,感极而悲者矣,到达极点,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看、观赏,景象,在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全,整个,数词,一,全,去国怀乡 国恒亡,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国都,国家,介词,因为,连词,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词类活用,百废具兴,然则北通巫峡 如此那么 若夫淫雨霏霏 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 下文 则有心旷神怡 就,虚词,2.翻译读,理解句意。与同桌探讨翻译, 疑难共同解决。,越明年,

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识记本节课积累的文言词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课后作业,第2课时,1.自读,读出每段主要内容; 2.辨读,读

8、出语言表达方式。,再读,读出内容与思路,第1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政绩,交代作记缘由。 第2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方位的胜景,是登楼所见。 第3、4段:细致描写洞庭湖阴晴之景带来的悲喜之情,是登楼所感。,(叙事),(融情于景),(写景抒情),第5段:抒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忧后乐的人生抱负,是劝勉言志。,(议论抒情),3.析读,读出本文写作思路。,作记缘由(第1段),洞庭湖胜景(第2段),迁客骚人看到阴晴之景所产生的 悲喜之情(第3、4段),阐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第5段),(引出下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总结全文,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4.思读,读出略写

9、楼详写湖之因。,当时滕子京谪贬岳州,情绪十分低落,范仲淹担心他惹出祸患,想找机会劝他,所以作者借滕子京请他为新修的岳阳楼作记的契机,将洞庭湖晦明变化、风雨阴晴的景色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联系起来,跳出一般亭台楼记的框架,将立意放在抒写政治胸怀和思,思想抱负上,规劝朋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既完成了楼记之作,亦收到规劝之效。,读出滕子京的身份、作为。,身份 作为,议读,初识情怀,谪贬,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说说你眼中的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见滕子京虽遭谪贬,却积极有为,造福一方,是一个地方好官。,1

10、.自由读,领略洞庭全景,赏读,感观湖景,瞰洞庭全景,(1)读出描写洞庭全景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空间之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时间之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空间上宽阔无边; 时间上气象万千。,(2)读出全景的层次,说说你的理由。,(3)读出每层的感受。,(4)读出全景的特点。,壮美,2.比较读,体会用词效果,“衔远山,吞长江”中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勾勒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两字替换,

11、则只能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缺了灵气。,第一,前人之述备矣;第二,这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3.设疑读,感悟段落作用,(1)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提出一个“异”字,从而开启下文,引出全文的主体。,(2)作者运用“然则”一词,从写岳阳楼的 地理形势,转入到写什么?,感洞庭阴晴,自由读课文第3、4段,读出音韵之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

12、歌互答。,四字句,以骈句为主。,互读,发现句式特点。,评读,体会句式效果。,在散文中穿插大量骈句,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易于熟读成诵,形成音乐美。,2.对比读,读出景情之异,(1)第3段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 样的气氛?产生了什么心情?为什 么会有这种心情?,洞庭风雨图。 作者用“淫雨”“阴风”“浊浪”“薄暮”等词营造了一幅日月无光、暮色沉沉、虎啸猿啼的“悲”的气氛。因为 “去国怀乡”,所以“感极而悲”。,(2)第4段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 样的气氛?产生了什么心情?为什么 会有这种心情?,洞庭春晴图。 作者绘出了春风和煦、景色明丽、水天一色的

13、良辰美景,更有鸥鸟翱翔、鱼儿畅游、花草郁青的景色,渲染了“喜”的气氛。因为“把酒临风”,所以“其喜洋洋”。,(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这两段景色的特点。,写景抒情。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是为了抒发登楼者“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3.思考读,读出景情之用,(1)这两段写景的目的是什么?,不赞赏。作者缘情设景,以洞庭湖阴晴之景来体现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态,为的是对比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更为高尚的人生境界,然后留给滕子京自己去甄别、选择。既扣住了楼记,又达到了委婉规劝的目的。,(2)作者赞赏这种阴晴悲喜的心情变化吗?,第3课时,(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或异二 者

14、之为”中的“异”各指什么?,辨读,理解作者情怀,1.品读作者的胸襟句,“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他们的思想感情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异二者之为,“异”是指迁客骚人因阴晴的自然天气产生的或悲或喜的不同感情;,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的好坏没有关系,跟个人的升迁际遇也没有关系。,(2)“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如何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此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博大胸襟的追求,并借此规劝滕子京放平心态。,(3)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仁人之心”?,2.品读作者的情怀句,(1)“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里

15、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古仁人为官在任,无论身处朝廷,还是被贬地方,心里始终装的是国家和人民,可谓是“心忧天下”。国家强盛了,人民幸福了,他们才会快乐。,借此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2)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仁人”的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品读作者的抱负句,(1)作者的抱负是怎样的?,不是。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这次他只是想以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2)这句话是作者一时冲动而说吗?,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勤政亲民,积极进取,忧

16、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的伟大抱负。,(3)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4)具有这种思想的仁人志士你还知道多 少?根据提示语,再补续两个仁人志 士事迹,构成排比句。,“进亦忧,退亦忧”,多少仁人志士无论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忧国忧民之心,未曾废替。有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_;有_;“先忧后乐”才是仁人情怀。,有_ 有_ 有_ _,惨遭迫害以身殉国写赤诚的屈原,身遭扣留仍手持汉节牧羊的苏武,思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朗读指导:“噫”字拉长,“谁”“归”二字重读,深情,语调上扬。,4.深读,读懂作者意图,“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你读出了一份什么味道?,一份敬慕表达了对“古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