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精神护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0762 上传时间:2017-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与精神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与精神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精神护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系部: 护理系 教研室: 基础护理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职称 授课日期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 教学手段助理讲师2012.9.32012.9.42012.9.7心理与精神护理11 级护理1、 9、10、11班理论讲授 多媒体教学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学时数 2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和讲授提纲) 时间安排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述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三节 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及对护士的要求课堂小结35min30min10min5min教学目的掌握心理健康标准理解心理与精神的实质理解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区别了解心理与精神护理工作对护士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1.讲授法2

2、.讨论法教学重点1.心理与精神的实质2.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区别教学难点1.心理健康标准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心理与精神护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李丽华参考书:心理与精神护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 曾慧思考题1.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2. 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如何区别?2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第一章 绪论【导入新课】我们所学习的这门课程叫做心理与精神护理 ,分为心理护理和精神病护理两部分。心理护理从心理学衍生出来,心理学对于同学们似乎并不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社会科学。每个人都有心理,正常病人都有心理。精神病护理是从精神病学衍生出来,人们对于精神病学多数感觉很神秘,因为精神病患者的言行往往

3、不被大家所理解,所以人们希望好奇希望了解它。精神病学又称病态心理学,它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认识心理学。能够区分心理学是一种社会科学,精神病学是病理心理学,属于生物科学。你的朋友出现心理问题时你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还是看精神科医生?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各种心理咨询,在影视剧中也经常看到某人受刺激或郁闷时会想到看心理医生。就是不管是学心理的还是学社会学的或是教育学管理的,大家都在搞心理咨询,首先肯定心理咨询是好事,但是在做心理咨询之前先应该由精神病专家做甄别,这是心理咨询的前提,否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在国外先由精神病专家判断此人属于轻型还是重型的精神病,是需要药

4、物治疗还是需要心理治疗或两者兼用。然后再请心理学家做心理咨询。我国尚不规范,希望同学们学完后能够广泛宣传。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概述1、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又称精神,简称心理现象,是指人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与他人和内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活动及行为表现。1.心理过程: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一)心理结构2.人格: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自我意识。(二)心理的实质 1、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 人类对于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代人们认为心是心理的实质。心之官则思(孟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王清任,清朝 1768 年出生。自 1797

5、年至 l828 年的 30 余年中,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了解剖学的研究活动。对人的大脑也有新的认识。他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如果脑子出了毛病,就会引起耳聋目暗、鼻塞甚至死亡。1861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一位病人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发音器官也无损,但就是自己不能讲话。这个病人死后在解剖尸体时,发现额叶的额下回后部由于脑溢血造成一块内伤。因而证明这个部位与人的言语表达能力有关,后被确定为布氏语言区,属于这个中枢的疾病称为运动性失语症精讲点拨讨论重点讲述3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1870 年,德国解剖学家弗里奇在为伤兵包扎头部创伤时,偶然碰到裸露出来的大脑皮层,引起伤兵侧肢

6、体的运动。同时,德国神经病学家希奇格也发现,用电流直接刺激大脑皮层表面的某一部位,可以引起眼动。后来两人合作,通过试验,找到了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其它发现:角回损伤,导致“失读症” ,即看不懂文字;枕叶受到破坏,影响视觉;颞叶受到破坏,影响听觉;额叶某些部位受损伤,智力下降。大量的实验证明脑有接受、储存、分析、发布各种信息的功能。是心理的物质基础。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但是他不能直接产生心理,只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心理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印度“狼孩” (1920 年发现) 。发现以前:“衣、食、住、行、言”“狼的心理” 。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

7、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像狼那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返人类社会以后:开始逐渐出现人的心理。卡玛拉经过强化训练和教育之后,10 岁时才学会站立,12 岁时才学会六个单词,14 岁时才学会走路,15 岁时才学会 45 个单词,并能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17 岁时死去,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 3、4 岁的孩子。 猪孩。20 世纪 80 年代发现于我国东北地区,是年 11 岁,从形体上看,分明是人,但却满身猪的习性

8、,而且智力相当于三岁半的小孩。这个“猪孩”叫王显凤,于 1974 年 12 月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其父为聋哑人,其母是一位由于大脑炎而导致的中度智残者。她出生后,父亲已经离去,母亲生活不能自理。无奈,她饿了渴了就偷吃猪食,吸吮猪奶;浑身发痒,就往墙上蹭;冷了困了,就偎依在老母猪怀里取暖、睡觉就这样与猪生活了 11 年。经过八年的精心、耐心教育,王显凤的猪的习性越来越少,能生活自理,还能做一些服务社会的工作,智力已相当于小学三年级的水平(69) ,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巴登大公国的王子。卡斯巴豪瑟于 1812 年 9 月 9 日出生,一出生就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

9、儿进行了调换,然后被当作人质扣压起来,开始由一个性格忧郁的女人抚养, 34 岁以后被关入了地牢,直到 17 年后他继承王位已经不可能才被释放出来。他的身高只有 144cm,目光呆滞,表情如同幼儿,膝盖已经变形,走路摇摇晃晃如同刚学步的孩子。非常怕光,明视觉很差,但暗视觉特别敏锐,晚上可以辨认出 180 步以外马匹的数目,听觉敏锐,可以凭脚步声辨别来人,嗅觉比一般人灵敏。但智力如同幼儿。3、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际行动才能实现。二、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什么是健康?1989 世界卫生组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提问4教 学

10、内 容 教学活动(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二)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本原则 郭念峰教授提出的三条原则是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思想行为是否脱离现实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被打了却高兴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内向的人突然异常热情(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心理活动强度;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2) 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3) 周期节律性;比如晚上工作效率高,长期保持这种规律4) 意识水平;注意力5) 暗示性;人人都有,强弱不同6) 康复能力;从创伤刺

11、激中复原,失恋7) 心理自控力;情绪、情感表达、思维受自我控制较好8) 自信心;恰当9) 社会交往; 正与人交往10) 环境适应能力。(四)心理健康的现状 1996 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 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许多精神疾病没有被发现。举例:一个急诊病人觉得自己咽喉有异物,去了三家医院,都没有查出来。呼吸内科,感觉肺内有鹅毛。感觉异常。焦虑症的惊恐发作,症状与冠心病心绞痛一样,但心电图正常。中医科失眠、身体异常,但西医检查不出来。目前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净胜障碍、酒精与毒品滥用导致精神障碍明显增多。1

12、993 年我国自杀死亡率 22 人/10 万人。重点讲解精讲点拨举例说明重点讲解5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三、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 心理问题引发原因单一,内容尚未泛化或部分泛化,思维仍保持严密的逻辑性,自知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人格完整或部分缺陷,能主动就医。 是正常心理的不健康状态。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多数比较复杂,自我意识不完整或完全丧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人格解体,社会功能丧失,无求治愿望。病情严重者可对社会造成危害。是异常心理。心理问题 精神疾病引发原因 单一 复杂思维逻辑性 严密 不严密自我意识 基本完整 不完整或完全丧失人格 完整或部分缺陷 解体就医 主动 被动分类 正常心理不健

13、康状态 异常心理(一)心理问题的分类一般心理问题 是近期发生的由社会的现实因素激发而引起的心境和情绪的波动,其特点是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得到理智控制,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但思维保持严密的逻辑性,人格完整。严重心理问题 是由应激引起相对强烈的心身紊乱状态,其特点是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在一年之内、内容部分泛化、有时伴有某一方面人格缺陷。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情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对人的生活起着良好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先兆。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吗?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美国心理学家用两

14、只猴子来做实验,这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把一只猴子放在笼子里,将其双脚绑在铜条上,然后给铜条通电。通电后猴子很痛苦,旁边有一个弹簧拉手,是一个电源开关,猴子偶然拉动,它可能就知道了,一拉开关就不痛苦了。以后只要一通电,它直接就拉开关来逃避电击。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一个二级条件反射。在它的前方亮一盏红灯,红灯亮后过几秒钟电就来了,猴子就要拉开关。猴子非常聪明,它就知道了,这个红灯不是危险的信号,红灯一亮,它就拉开关了。这是一个二级条件反射,这个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预备实验就算完成了,下边开始正式实验。在它的旁边,再放一只种族大小身体状况一样的猴子,每天把这两只猴子放在同一个笼

15、子里边 6 个小时,两 只 猴 子 是 绑 在 同 一 根 铜 条 上 。 第一只猴子一进到笼子里边,就会高度专注,聚精会神,盯着红灯,不敢丝毫懈怠和疏忽,红灯一亮赶紧拉开关,但红灯不停地亮,猴子忙得不亦乐乎,非常紧张。旁边那只猴子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它不知道红灯的含义,只是觉得好玩,在那儿看热闹,东张西望,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这个实验只做了 20几天,第一只猴子就死掉了。第一只猴子是因为什么死的呢?科学家发现,它死于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胃表格对照实验讲解6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烂掉了,但是实验之前体检时,它没有任何胃病,没有溃疡,这就是说它的溃疡是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内新得的。为什么这只猴子得

16、了溃疡而另一只猴子没有?别的条件全部都控制了,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每天在笼子里的 6 个小时,第一只猴子要工作,它的责任重,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老担惊受怕,它的消化液和各种内分泌紊乱了,所以就会得溃疡。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当代医学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又称心身疾病。医学模式发生了多次转变,古时候,人们认为得病是由于做了坏事,遭到老天爷惩罚,所以人要积德行善,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还有的人认为,人得病是鬼魂附体、妖魔缠身,或被狐狸精缠上了,所以就得病了,因此要请巫婆神汉跳大神,驱鬼。这都叫做迷信,不懂科学。有了科学,特别是有了医学,我们认为人得病,是由于细菌、病毒、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这叫生物医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医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认为人得病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但是现在医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当代的医学模式叫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