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简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19769 上传时间:2017-06-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东南大学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东南大学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东南大学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东南大学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简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南大学简介2、东南大学校标释义3、今日东南大学的校风、校训和校歌4、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介绍5、经管学院介绍东南大学简介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 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 5880 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 1902 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 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

2、,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 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 年 5 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 6月 6 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 。2000 年 4 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东南

3、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 29000 余人,其中研究生 13000 余人,另有在职硕士研

4、究生 3100 余人。专任教师近 2500 人,其中正、副教授 1800 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 605 人,硕士生指导教师 1300 多人,两院院士 11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2 人,国家“”17 人, “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30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5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7 人,国家“十二五”863 计划主题专家 3 人、专项专家 1 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7 人。目前,学校设有 29 个院(系) ,拥有 75 个本科专业,29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 个博士后

5、科研流动站, 5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 15 个二级学科) ,5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 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群) ,10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2009全国学科评估高校排名中,我校有 5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5 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 1 位,交通

6、运输工程位列第 2 位,建筑学和艺术学均位列第 3 位,土木工程位列第 5 位;另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 6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 名,高水平学科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我校已有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7 个学科进入 ESI 学科排名全球前 1%。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坚持 “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 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

7、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图书馆面积 6.69 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 364.9 万册。学校共有 23 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0 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6 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1 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8 项成果荣获近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建有 4 个国家级基地和 12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吴健雄学院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一流资源,采用分级导

8、师制,是东南大学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区” 。 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第七届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两度捧得“挑战杯” ,成为继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之后两次捧杯的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共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13 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26 篇。2007 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 583 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 243 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

9、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接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目前在校的硕士和博士留学生约 300 人。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11 年,科研经费达 12.19 亿元;申请专利 2893 项,授权 1864 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249 项,授权 434 项,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牵头在研“97

10、3”项目 6 项。近年来,学校相继产生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一批专利,成为国内乃至国际 3G、4G、显示技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我校尤肖虎教授团队获 2011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2010 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六项指标名列第一。学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包括南京长江后街园区、建邺园区、栖霞园区、江宁园区、浦口园区、苏州园区和

11、扬州园区等,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 100 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现有来自10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1200 余人,其中 81%为学历生。学校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设有孔子学院。2006 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

12、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 3752.35 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 59.9 万平方米。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坚持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 2020 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35年前后跻身世

13、界一流大学行列。东南大学校标释义1、东南大学现使用的校标于 1997 年 5 月由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张道一教授设计完成。2、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环线条用外粗内细“文武线”装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外环上半部分为东南大学英文名称“SOUTHEAST UNIVERSITY”,下半部分为集王羲之书法体校训“止于至善” 。3、标识中间主体部分延续了中央大学时期校徽的倒三角图形。倒三角形内部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四牌楼校区大礼堂。细线为大礼堂轮廓线,中间黑实线为大礼堂正立面爱奥尼亚柱式和山花构图。内部等腰三角形的下面一角冲破内圆,含“遵守规则又敢于创新”之深意。内圈的三角形和外圈的圆

14、形分别代表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两者的配合,既体现出形式上相反相成的互渗与融合,也凸现出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之间的张力,预示了东南大学无限美好的辉煌的未来。4、内圆中还有被三角形分割成的三个弓形区域,上方标明校名“东南大学” ,也为集王羲之书法体;下方左侧“1902” , 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 1902 年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下方右侧“南京” ,表明学校的办学地点。5、校标的颜色选取黄色和绿色。外环和大礼堂为黄色,三角形内大礼堂背景为绿色。黄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同时也表明我校校址曾是六朝皇宫内苑和国子监所在地。绿色喻意青年学子风华正茂,代表六朝松历经千年仍然生

15、机勃勃旺盛生命力,同时表明我校位于长江之滨、玄武湖畔。今日东南大学的校风、校训和校歌年,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明确以综合性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的方向。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东南大学得到了继承和维护。进入新的世纪,在百年校庆筹备过程中,干部职工普遍认为,还应该选一个简单明了的说法概括学校的精神并作为师生行为的准则。一批海外校友和知名教授提出恢复二十年代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的校训止于至善(郭秉文校长时期)。“止于至善”源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把“止于至善”作为校训,意在鼓励师生孜孜不倦、奋力以求,不断提高人生境界和学术境界

16、,勇往直前,永不自满。这一校训奠基于华厦文明的深厚土壤之中,承接东南大学悠久历史传统,既可以表达继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和学校优良传统的决心,又蕴含着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中追求尽善尽美的愿望,可以激励一代代东大人不断进取,永不止步,办一流大学,做一流学者,成为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年月日,校领导集体会议审议通过,恢复“止於至善”为东南大学校训。百年校庆时,谱写了新的东南大学校歌 。东南大学校歌歌词: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箫韶。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海涵地负展宏韬。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 东南大学校歌词作者是人文学院教授王步高。曲作者是国家一级作曲家印青。校歌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止于至善”的校训,既与校风、校训一道体现了东南大学的精神面貌,又表达了东大人的追求。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介绍校 区 简 介2006 年 夏 季 起 , 东 南 大 学 主 教 学 区 迁 至 九 龙 湖 校 区 。 九 龙 湖 校 区 坐 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