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19878 上传时间:2017-06-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9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 2011.9,提纲:,一、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检查三、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安,全,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阶段,原始管理阶段,也称经验自防阶段传统管理阶段,也称经验管理阶段现代安全管理阶段,也称系统管理阶段,传统管理理论-事故理论,认识论: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对象和认识对象,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逆向思维: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表 现:头痛医头、就事论事,被动与滞后。,传统管理理论-方法与特征,方法:事故分析(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四不放过原则(原因,当事人,责任人,措施)特征:建立在事故统

2、计学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人员集中场所相关安全管理规定,1、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危险性,1、未经消防验收或使用前检查;尤其是旧建筑改建,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安全出口数量不足。2、装修埋下隐患;使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发生火灾蔓延迅速。3、人员集中,疏散条件差;4、安全疏散设备不健全和安全出口数量少,造成疏散通道不畅。,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危险性,5、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6、用电设备多,着火源多,容易引起火灾。7、导致火灾的因素多;如随意用火、用电、吸烟乱丢烟蒂和火柴梗以及维修或装修违章动火。,网吧与娱乐场

3、所安全防火,1、建筑设计、内装修材料的防火。2、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楼梯口畅通,指示标志明显。3、电气线路的敷设,电器设备、空调的安装必须执行安全规程,并采取防火、隔热措施。4、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网吧与娱乐场所安全防火,5、用火用电和易燃易爆品管理。6、安全疏散管理。(额定人数3分钟内全部疏散)7、地下建筑物内娱乐场所必须符合规定。(一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楼梯宽度不小于1.5米、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严禁使用液化气。),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检查,1.安全生产检查类型2.安全检查表制作3.安全检查组织与实施,1.安全生产检查类型,按形式分类 定期检查 季节性及节假日

4、安全检查 经常性(日常)安全检查 不定期 (5)专业性安全检查 (6)综合性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内容,查思想; 2、查领导;3、查制度;4、查措施;5、查隐患;6、查事故处理;7、查组织;8、查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工作程序,准备:计划、人员、资料实施:访谈、查阅、观察、检测分析:分析、判断,确定问题。问题处理:整改意见和要求实现闭环:整改落实追踪,(策划) P(实施) D(检查) C(纠正) A,安全检查“五忌”1.一忌敷衍了事,外行凑数。2.二忌走马观花,马马虎虎。 3.三忌有始无终,查而不纠。 4.四忌时紧时松,不能坚持。 5.五忌放任自流,置之不理。,2.安全检查表制作,安全检查的最有效

5、工具类型涉及不同专业、不同检查对象、不同目的。优点是提高检查质量,防止遗漏不安全因素。常用格式:分类、项目、检查要点、检查情况及处理、日期及人员。 应该如何? 实际如何?(是、否 ),3.安全检查组织与实施,为使安全检查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思想和业务上的准备。思想上的准备,主要是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自检自查。通过自检,尽早发现危险隐患,形成自检自改、边查边改的局面。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重点(102页),业务上的准备是指 1)确定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建立检查组织,抽调检查入员,安排检查日程。 2)针对检查的项目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规、政策、技术、业务知识,提高检查入员的

6、法规、标准和政策水平。 3)分析过去几年(一般是近510年)所发生的各种事故(含无伤害的险肇事故、损失较小的事故)的资料,并根据实际需要准备一些表格、卡片,记载曾发生的事故的次数、部门、类型、伤害性质、伤害程度以及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采取的防护防范措施等,以提示检查人员注意。 4)准备齐全各项事先拟定的安全检查表,以便逐项检查,做好记录,防止遗漏要检查的项目内容。从实际出发,分清主次,力求检查取得实效,便于对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评价。,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辨识与控制,1、危险源概念2、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危害因素=危险源+环境因素,危害因素 HSE hazard identificati

7、on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或状态。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

8、分类:1. 物理性2. 化学性3. 生物性4. 心理与主观性5. 生理性6. 行为性7. 其他,第一类危险源举例,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电梯、绞手架、飞机等。能量载体,如带电的导体、行驶中的车辆等。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易爆物质等。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带电体、高温物体等。,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

9、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的五个因素如下多米诺骨牌所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链,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隐 患,损失,事故类别和职业病分类,1、物体打击2、机械伤害3、起重伤害4、触电5、淹溺6、灼烫,事故类别和职业病分类,7、火灾8、高处坠落9、坍塌10、锅炉爆炸11、容器爆炸12、中毒和窒息,危害和效应管理 (HEMP),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在风险管理上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如下图所示:,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

10、所,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基本步骤),危害及危害识别角度,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BHSEI,危害辨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

11、为归纳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危害辨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4大类,如下表所示。,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物理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动物、明火、高低温物质、粉尘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化学因素易燃易爆、自燃、有毒、腐蚀性物质等生物因素有害的动植物、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等生理、心理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行为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错误等其它,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为

12、防止遗漏,一般按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得出系统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等综合资料。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神经紊乱、窒息)。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如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内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13、。,辨识中应注意的事项,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在开始着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需仔细考虑以下方面:设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作业活动分类,以及每项工作活动所需的信息;识别危害和危害分类的方法;确定风险的程序;描述评价风险水平的词汇;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标准: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提出风险控制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现场观察法文件资料查阅工作危害分析(JHA)Bow-Tie Analysis领结图分析法(关联图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 (FMEA),1.1 按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包括施

14、工所在地地质特征及周围地区地形地貌、居民社区分布; 社会环境,包括风俗人情、社会治安状况、交通通讯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地方病及传染病情况等;自然气象,气温、湿度、风、雨、冰、雾总量及分布规律;水文和水质,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渠和地下水;自然灾害,包括气候、地质灾害等;可依托的抢险资源,包括消防、医疗急救等;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名胜、自然风景区与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1.2 按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生产、辅助、管理、生活);厂内运输和装卸(车流、人流、物流);危险设施的布置;安全距离等强噪声源、振动源的布置;建筑物自然通风、采光。,1.3作业环境,照明不足、通风不良

15、、空间狭小、地面凌乱、湿滑、眼线不清、烟雾弥漫、光线过强、过暗高温、低温、潮湿;操作工序设计或工位不合理等等。,关键任务,操 作,维修和保养,工程活动,关键任务,危害,可预见的事故,预防措施,后果,应急措施,领结图分析,危害提示表,作业活动期间存在以下危害吗?a)在平地上滑倒(跌倒);b)人员从高处坠落;c)工具、原材料等从高处坠落;d)头上空间不足:e)与工具、原材料等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害;f)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害;g)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h)火灾和爆炸;i)对员工的暴力行为;j)可吸入的物质;k)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危害提示表,1)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m)可通过摄入(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造成伤害的物质;n)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o)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P)不适当的热环境,如:过热;q)照明水平;r)易滑、不平坦的场地(地面);s)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t)承包方人员的活动。 上面所列并不全面,组织应考虑其工作活动和作业场所的特点编制自己的危害提示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