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2001118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20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

2、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

3、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

4、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B. 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层面是相通的。C. 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D.

5、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B. 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C. 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D.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不仅给人

6、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B.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C. 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D. 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这

7、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不是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而是和“文学”相比。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错误。根据第3段的内容,中秋节与清明节、中元节,不是类比关系,而是对比的关系。类比论证的侧重点是寻求两个同质同类的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或相似点,

8、对比则强调两个(可同类,也可不同类)事物之间差异性。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不合逻辑,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B项,奇大其词,“从根本上”于文无据,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或主要作用;C项,张冠李戴,原文第2段论述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但并未表示“忧

9、虑”或“焦虑”之情,原文第5段分析了科学不断地对神话传说等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的“去魅”,乃至造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对此作者有一定的担忧,但也不至于“深深焦虑”。故选D。【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

10、。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4年11月,中国在浙江乌镇举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就很“响亮”。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来,由中国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互联网大国的自信。参加这次盛会的嘉宾可谓“明星云集”。作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此次大会第一次汇集了来自全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

11、发展大计。此次大会设置了8大板块、13个分论坛,涵盖网络空间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在分论坛议题的设置中,不仅第一次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成就,而且就世界性的互联网热点议题进行头脑风暴。(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8日)材料二: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古老历史与未来技术的牵手,赋予“万物智能互联”丰富内涵站在屏幕前,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幅有世界名画特色的艺术照;走上传送带,就能跟随交互设计穿越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听机械臂灵巧拔动“手指”演奏茉莉花,化身航天员登陆“月球”今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

12、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然而迈向“万物智能互联”,有喜亦有忧。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努力做网络空间发展的贡献者、网络空间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建设者。(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材料三:今年是互联网发展五十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

13、联网大会。在这个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望成为全球互联网再出发的新起点。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一方面,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延续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代表性的全球秩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崇同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漠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其结果是该话语体系与现实层面的断裂,既无法反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互联网发展正进入下半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

14、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光明网2019年10月25日)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来看,这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B. 从参会的规模来看,首届互联网大会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和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C. 从大会涵盖的内容来看,这次盛会不仅全景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网络企业发展状况,而且对世界互联网热议问题产生重要意义。D. 全方位展示了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情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我国首次举办这一世界性盛会的自豪

15、感。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二用形象的描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万物智能互联”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表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B. 材料三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分析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已经无法解决全球互联网背景下的全球范围内的问题。C. 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和强国的责任和担当。D. 综合三则材料来看,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主线将材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辩证地分析了全球互联网发展中的喜与忧。6. 从哪些方面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A 5. C 6.

16、 保障互联网安全,消除网络公害,促进互联网领域均衡发展;要在全球范围内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中国要继续发挥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互联网格局的重构,健全互联网合理秩序,使技术进步与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相匹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曲解文意或推断错误。“这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不是“彰显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的依据,依据是“中国接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