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1895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 作者: 日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说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王治平【基于标准的陈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安排为一课时。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

2、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学习目标】、认识“炕、虐、踞、淤”等生字,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等词语的意思;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青山是

3、不会老的”深刻含义。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2、难点: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评价方案】1、“学习目标1”:自己借助学习工具,再通过读文,认清生字,读懂词语。100%学生达标;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2、“学习目标2”: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文体会,深入合作探究,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出老人在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辛的情况下,创造出“ 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的奇迹。至少80%的学生达标;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3、“学习目标3”:通过深层次的读文,借助对

4、课文段落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白“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75%的学生达标。体现了语文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导学与学习】1、导学方法: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以及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单元的重点及本课的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2、学习方法: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我会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

5、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资料,重点文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导学流程】 为了完成导学目标,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我决定抓住“中心线索”来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以“奇迹”为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奇迹走进奇迹感悟奇迹。我会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初探奇迹”“潜心会文,感受奇迹”“呼应课题,探究中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6、出示院屋图片,创设情境:问:“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教师深情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1)大家自由读读这段话。(2)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配乐,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认识一下一位81岁的不凡老人。他用十五年的时光在祖国晋西北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用毕生的余热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的出示及教师的引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

7、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另外,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生自由读以及与老师的合作读,初步完成“学习目标1、2”。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二、初读感知,初探奇迹。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老人究竟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句段品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并找、划相关文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完成“学习目标1”,初步完成“学习目标2”。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部分人文性。)三、潜心会文,感受奇迹。1.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

8、创造了这样的奇迹?(1)老人工作的山沟的大环境恶劣(板书:大环境恶劣)指导朗读:读出晋西北地区的荒芜、险恶(2)老人居住的小环境艰苦(板书:小环境艰苦)指导朗读:读出老人生活环境的孤独、忙碌、凄苦(3)探讨人物的品质:老人的居住环境怎样?工作环境怎样?你感受到了什么?2.老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个奇迹?(板书:无私奉献 造福人类)引读第四段:(1)领悟植树造林与防风固沙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树木和土壤休戚相关的关系。(2)抓住关键词句,再一次领悟老人的高贵品质。3.老人努力的结果怎样了?引读第一段;感受奇迹的力量(1)交流讨论:如果没有这位老人,贫瘠的山沟会怎样?有了这一位老人,贫瘠的山沟怎样了?(2)

9、感悟作者环境描写的技巧并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老师的点拨、导读,学生朗读、交流、讨论,完成“学习目标2”,初步完成“学习目标3”。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部分人文性。)四、呼应课题,探究中心。1.为什么作者说“青山不老”呢?文中哪一段话是对这句话的解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2.不老的是什么?(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合作探究,完成 “学习目标3”。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与其说是青山不老,不如说是老人改造环境,为人类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老。请同学们谈一谈:在你心目中有没有什么像老人的精神一样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人或事?(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使学生以上所学进一步升华,完成 “学习目标3”。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板书设计】18、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 无私奉献 造福人类小环境艰苦 (设计意图: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一篇精致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奇迹的,展示的是老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