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875273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储粟(s) 壶觞(shng) 庭柯(k) 熹微(x)B. 幼稚(zh) 一稔(shn) 盘桓(hun) 怡颜(y)C. 轻飏(yng) 出岫(yu) 翳翳(y) 眷然(jun)D. 东皋(go) 怅然(chng) 窈窕(yo) 耘耔(z)【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A项,正确;B项,“一稔”的“稳”应读“rn”,“怡颜”的“怡”应读“y”;C项,“出岫”的“岫”应

2、读“xi”。D项,“东皋”的“皋”应读“go”。故选A。【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深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B. 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C. 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

3、朝不保夕了。D. 这群热心的义工,长期照顾着这些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们衣食无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应对此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项,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不能用于形容“暮年”,句中并无“快要断气”的样子。使用错误。B项,茕茕子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使用正确。C项,朝不保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

4、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使用正确。D项,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使用正确。故选A。【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感觉。B.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5、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C. 在离开学校已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D.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A项,表意不明,

6、到底是松下产品有薄的感觉还是索尼产品有薄的感觉,有歧义,可改为“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感觉”;B项,正确;C项,表意不明,到底是老师自我评价还是老师评价“我”,有歧义,将“自己”改为“我”,或者将“对自己的评价”改为“的自我评价”;D项,表意不明,否定的内容是“嘴上说说”还是“采取措施”,有歧义,将“的看法是否定的”改为“也无法确定”。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7、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下列选项中,错误一项是A. 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多篇小说,著有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B.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湖南凤凰县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

8、大学任教,长篇小说边城围城是其代表作。C.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围城是其代表作”错误,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故选B。【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9、、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A. B. C. D. 【答案】A

10、【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核语句连贯能力,通过各个分句可以看出,这个语段讨论了对进一步简化汉字的看法。第句中“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所指的应该是第句中“不少人认为”这一看法,故组合在一起。这一组合表明了文段的论题和观点,故排在首位。第句中的 “首先”和第句中的“其次”相照应,故应该将组合。这一组合初步解释了汉字不宜进一步简化的原因,故排在之后。第句进一步指明简化汉字的不当之处,第句得出了结论,故将排列在末尾。这样排逻辑清晰,语意明确,故正确的排序顺序为。故选A。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学术界一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

11、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虽然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法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理论对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少人还是认为,法家的法是刑法,法家只有刑法之治。这样的看法有其道理、不过也有过于简单之嫌。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著称,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法家的“法治”思想产生于我国古代发生社会巨变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试图改变之前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并着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国家之间尽可能建立起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并以此为联结、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

12、国家。国家不再是诸侯贵族的血缘联合,法律使得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础。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这有别于以往古老社会的习惯或者不公开、不外传、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的治国典则。这种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写成的,写成以后是公布的,以普遍规则的形式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结果。这些法律公布以后,一方面使民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官吏,使其不能轻易违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在法家看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才能更好发挥法作为有效治理工具的有效作用。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强调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君主是否仁德

13、,而在于法律制度。可以说,将法律视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将“法治”视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指导国家这个庞大官僚机器运转的不仅有儒家的“德政”,也有法家的“法治”。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成文法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历经秦律、汉律、唐律、明清律例,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石,帮助国家维护长治久安。古代中国能够有效治理非常广袤的地域,并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威力能够触及社会基层,法家思想和成文法系统功不可没。而与法家同时期的许多其他文明形态还是城邦、城邦联盟、贵族联合等,不能不说法家的“法治”思想在那个时期

14、展现出独有的智慧。不过,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们今天来看,仍然属于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过来为我们所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学借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摘编自武树臣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和法治统治)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需要理论依据,法家的“法治”理论就满足了这种需要。B. 以往的治国典则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并公布的成文法。C. 学术界有些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有的只是法家的刑法之治。D. 古代中国能

15、够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其重要原因是地域广袤和历史悠久。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文章引论部分采用设问的方法,在论及他人观点的同时,客观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B. 文章从保护民众和约束官吏两个方面论述公布法律的意图,显现法家的平等思想。C. 文章本论部分论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理论宗旨、表现形式、实质内涵及其历史作用。D. 文章指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法治建设的价值,显现了审慎的思维品质。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 法家的“法治”思想试图改变中国旧有的社会结构,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 法家把法律制度放到和君主品德同等的高度,其实质是要借此来调整社会关系C. 秦律、汉律、唐律、明清律例是中华法系的基石,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D. 在现代社会,不能借用法家的“法治”思想,因其仍属古典法治。【答案】6. D 7. B 8. C【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