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873645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摘要: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本文在大量阅读与习惯养成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习,调查分析目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论述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原理,探索养成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关键词: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就人类历史看,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对习惯就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虽然前人关于习惯的集中论述和专门著作不多,但在人类的思想史、教育思想史和心理思想史中,还是蕴涵着丰富的关于习惯问题的思想。

2、这些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某些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如孔子在教育自己学生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习惯的培养。汉书贾谊传里记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即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天生的一般。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爱弥尔一书中也认为从自然的角度看,教育就是培养适应天性的习惯。这些关于习惯的研究和论述,至近仍闪烁着智慧之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习惯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教育中,在还是在西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留下了许多关于习惯及习惯培养的思想和论述。一、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的研究(一)国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的研究明

3、清之初的王夫之强调从小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他说:“易言,蒙以养正,圣功也,养其圣于童蒙,则作圣之基于此。人不幸而失教,陷入于恶习旧溅月渍于里巷村落之中,而有志者欲挽回成人之后,非洗髓伐毛,必不能胜。”1近现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杰出的教育思想家行知先生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指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顺着他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2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鹤琴非常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的

4、动作大多数是受习惯支配的,幼年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3王军虎(2002)、海英(2002)、牛春红(2001)、于(2004)等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4 5 6 7学会学习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学习技能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学习情境,使学习变为容易的能力。学会学习是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的一

5、个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思慧在其研究(1999)中提出学习习惯对学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l)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益的重要条件。(3)从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王军虎、思慧等的观点告诉我们: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把目光盯在成绩上是近视的,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终生受益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而且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二者是密不可分

6、,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关系。(二)国外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的研究上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C.L.Hull)在其学习理论9中就提出,学习由驱力和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sEr = DsHr 。sEr代表反应势能,D代表驱力,sHr代表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当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要视习惯强度而定。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所谓元认知,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部分。1

7、0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M.C. Witt rock)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威特罗克进一步指出,生成模式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即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知觉。布鲁姆11认为,学生学好的先决条件有两个:第一是“认知前提能力”,即学习新学科相应的知识基础及预习课程的学习习惯等;第二是“情感前提能力”,即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一观点准确指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有效学习中的地位。有关学习习惯的研究,需要从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发挥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和提高学生的

8、学习成绩的角度来认识。根据以上所述,不难发现国外对于学习习惯养成对学生的重要性持一致的看法。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如果此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如若在幼年时期没有养成好习惯,将会对学生一生造成影响。其次,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影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益,有助于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二、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容的理论研究(一)学习习惯的定义国专家对于学习习惯的解释很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的结果(曾庆庆,2002)。12学习习惯

9、是指学习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振水,1996)。13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部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吴雨明,1997)。14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焦丽荣,2000)。15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汪丽、鑫,1999)。16分析以上各位专家对学习习惯的定义,可以得出他们对学习习惯定义的几个重点都是一致的。首先它是一种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方式,其次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再者是经过多次重复性地训练,才巩固下来

10、,比较稳定的一种倾向。(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理论构想吴阿坚,明珠(2007)认为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主要有十二个方面的容体系:课前预习的习惯,出声早读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单元总结的习惯,学习分析的习惯,时间计划的习惯,讲究效率的习惯。17海英(2002)把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界定为以下八个方面:课前准备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学习卫生习惯、元认知学习习惯、阅读习惯、考试习惯和守纪律习惯。18王新明和巫惠茹(2001)提出学习习惯是学生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当稳定的学习行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基

11、本学习习惯为四种: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和作业的习惯。19文(2007)在研究中提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一心向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和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等。20申仁洪(2007)在研究中认为学习习惯包括对学习活动的监控习惯和领域或科目学习习惯。21综上所述,吴阿坚等构建的学习习惯的理论基本上都涵盖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各方面,在发生时间上都涉及到课前,课堂,课后及课外的习惯。吴阿坚的理论相对来说比较细化,因此在概念上有重复,比如认真上课、勤学好问、学习分析这几点容可以统归为课堂习惯,书写工整也与独立作业的习惯相关,而文的理论构

12、建也存在概念上的重复这一问题,如一心向学和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同时在量化为具体目标时具有一定的困难。王新明和巫惠茹的理论在研究容上就比较狭窄,比如课堂上的学习习惯就只能通过听讲这单方面的一点来体现,不够全面。通过对上述理论构想的分析,发现以上学习习惯的理论构想是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因此缺乏具体年龄阶段的针对性。部分构想可实施性不高,难以形成定量的测量,如海英提出的元认知学习习惯,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如何意识自己的学习及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实施上就存在困难,目标应该具体化。笔者认为,由于研究对象是小学生,针对小学生从学习发生的时间上将学习习惯分为课前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结合以

13、上研究分析、整理、总结,初步提出学习习惯的结构维度,包括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听课习惯、课后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完成作业习惯、应对考试习惯、合作学习习惯、学习卫生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由于在小学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属于习惯养成的初期阶段,个性学习习惯还没有明显显现,所以在本研究中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进行阐述。三、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王新明和巫惠茹在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文中指出,按照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学习习惯培养的三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步骤22:明白道理、反复训练、强化反馈。锌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行动研究一文中提出五个方面的策略来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习惯:(1)提高学生学

14、习兴趣,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班杜拉(ABandure)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在自我效能的认识与理解一文中有详细指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加深学生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3(2)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文化气氛和教养方式。G. Awujo.在学习习惯和孩子的抚养方式一文中指出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青少年在广泛的学习成绩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结果,能力提高、自尊、偏差少和自主性,深受他们受到的养育类型的影响。24 ( 3)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4)创设进取向上的班级氛围,发挥集体的力量。(5)疏堵结合,减少不良媒体

15、对学生的影响。由已有的研究可见,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归结为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入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旦学生自身对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在学习习惯养成上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态度、性格与意志品质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方面。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最基本、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起着巨大的作用。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态度、家庭氛围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有了不同的学习行为。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家庭环境,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这两方面外,学校教育同样具有十

16、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基本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对学习习惯的形会产生影响。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坚持性差、自我监控能力弱,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关于习惯研究的课题多针对行为习惯,缺少学习习惯养成的明确目标及具体化的测量表。四、笔者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观点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整理和阅读后,不难发现,现阶段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有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挖掘。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以小学整体阶段的学习习惯所展开的,在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