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01152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必修三,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章,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 1概念:发生在_、_地区及一些_地区的土地退化,是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_相互作用的产物。 2过程 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_和_。,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变异,过度的经济活动,水土流失,生,产力长,期丧失,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点拨: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

2、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为_,为_,为_。 (2)年降水量:图中A为_,B为_,C为_。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_也随之减少。,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400mm,200mm,50mm,载畜量,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

3、的主要自然因素:_使脆弱的生态环境_。,地表水,流水,植被,风沙,沙质,沙漠,气候异常,失衡,点拨: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异常。气候的干旱使许多自然要素成为荒漠化的潜在环境。,三、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_、_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_和水资源利用不当。,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开垦,点拨:掘井带来的影响,日渐丧失,持续,生存,潜在荒漠化,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生态平衡,经济效益,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_; (2)

4、利用_和_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 (5)_。,水资源,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林,牧,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点拨:荒漠化防治中应以“防”为主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治沙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以“防”为主,只是有重点地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此强调“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要防与治并重”是片面的。,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与

5、防治措施,(2)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规律技巧 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方法 (1)自然原因: 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

6、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根据题干信息,绿洲区过度抽取地下

7、水,会使附近交错地带的自然植被遭受破坏、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A、B、D错;绿洲区过度抽取地下水,绿洲区地下水位下降,会使交错地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策。荒漠区水资源极度匮乏,栽培需水相对较多的森林植被难以成活,做法不可取,A错;交错地带发展灌溉农业,引发对绿洲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不利于绿洲区生态可持续发展,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虽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C错;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D正确。 答案:(1)C(2)D,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

8、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荒漠植被)。 (2)西北风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

9、分和温度,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解析:第(1)题,地表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源和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据此分析即可。,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1定义: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

10、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水土流失的形成、危害与治理,2形成原因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3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 (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

11、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4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宜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提示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1)下图中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2)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湖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湖泊的比热容大,因此夏季升温慢,气温较低;冬季降温慢,气温较高;受湖泊影响,降水量冬季、夏季均有所增加。区域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和收获主要在夏、秋

12、季节,夏季降水多,气温高有利于玉米生长,因此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夏季降水多,选项A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植被以森林为主,大规模发展畜牧业会破坏原始自然环境,导致森林覆盖率减小,选项B正确。 答案:(1)A(2)B,(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2)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A春季的东南丘陵B夏季的黄土高原 C秋季的山东丘陵D冬季的天山山脉 答案:(1)C(2)A,解析:第(1)题,图

13、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大,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第(2)题,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而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

14、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一定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针对原因来分析,即使题中没有对原

15、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4)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材料二沙湖位于银川市的北面,西依贺兰山,当地盛行东北风,其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沙湖原本是一片湿地,20世纪50年代,一场罕见的暴雨侵袭了贺兰山脉,暴雨引发山洪,顺着山势呼啸而下,倾泻进贺兰山山脚下的一处低洼地,雨过天晴,一汪湖泊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材料三银川,这个美丽的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一种流传很广泛的说法是,当地土壤碱性重,地面常常呈白色,故名“银川”。银川平原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洪水漫流,若排水不畅,形成的湖泊、湿地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风沙狂吹,水汽蒸发,很快挥发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导致银川地区土壤碱性重、盐碱地众多。,(1)分析宁夏沙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