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冶金行业)矿井通风合理性分析品质

上传人:Y****敏 文档编号:14178942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冶金行业)矿井通风合理性分析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品质)(冶金行业)矿井通风合理性分析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质)(冶金行业)矿井通风合理性分析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冶金行业)矿井通风合理性分析品质(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矿井通风合理性分析方针、“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的瓦斯治理原则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揭煤前,必须建立健全瓦斯抽采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保证运行。3、煤尘爆炸性指数及爆炸危险性根据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M5、M10、M11、M20煤层的煤尘有爆炸性;M18、M29、M30、M40煤层没有取样鉴定,建议业主及时对M18、M29、M30、M40煤层采样作煤层采样作煤尘爆炸性鉴定。矿井按有爆炸性设计。4、煤层自燃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根据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2005年7月提交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

2、定报告,该矿M15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为类,即不易自燃煤层;M5、M10、M11、M20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为类,即自燃煤层。M18、M29、M30、M40煤层未进行鉴定。因此,本设计暂按煤层容易自燃(类)进行设计。建设矿井及时补作其它各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后按鉴定结果管理。5、煤层顶、底板情况区内可采煤层有M5、M10、M11、M15、M18、M20、M29、M30、M40煤层共九层煤,其顶底板情况如下:M5煤顶板为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顶底板较稳定。M10煤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顶底板较稳定。M11煤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顶底板不稳定。M1

3、5煤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顶底板稳定。M18煤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顶底板较稳定。M20煤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顶底板稳定。M29煤顶板为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顶底板稳定。M30煤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顶底板较稳定。M40煤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粘土岩,顶底板不稳定。区内各煤层顶板底板条件较差,一般较稳固,底板为粘土岩遇水后产生膨胀、底鼓现象。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不良事故发生。6、冲击地压危险性根据贵州省水城县鲁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未提供确定冲击地压的基础资料,根据本矿井生产资料未出现冲击地压现象。矿井暂按无冲击地

4、压考虑。但在巷道布置时应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掘进和采煤时也应注意应力集中影响。7、地温情况鲁能煤矿属地温正常型矿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区内从未发生过地温异常现象,无热害影响。二、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1、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及矿井开拓方式(1)煤层开采技术条件该矿位于格目底向斜南西翼西段,其总体构造形态呈单斜岩层。地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2532。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P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及至第四系(Q)。现由新到老分述于下:1)第四系(Q)分布于山麓风化残积、坡积物覆盖和矿区东部、南部沟谷中有洪积和冲积物堆积。厚度

5、015m,一般厚10.00m左右。2)下三叠系永宁镇组(T1yn)下部为浅灰至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灰绿色细砂岩组成。厚200-330米。3)下三叠系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矿区北部及北部外围的广大区域,为灰绿色、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地段夹泥灰岩组成。厚500-700米。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浅灰色至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夹煤层组成。厚400485米。根据龙潭组的岩性,化石及含煤情况,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龙潭组第四段(P3l4):下界为B4标志层顶,上界为飞仙关组第一段之底。岩性以

6、浅灰色、灰色含钙质的细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含煤10-15层,矿区范围可采及局部可采5层,编号M5、M10、M11、M15、M18。厚70110米。龙潭组第三段(P3l3):下界为B5标层底,上界为M20煤层顶。岩性为灰绿色细砂岩、灰色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含煤813层,矿区范围可采及局部可采3层,编号M29、M30、M40。分布于本段中、上部,厚70110m。龙潭组第二段(P3l2):岩性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含煤14-30层,均不可采。厚150200m。龙潭组第一段(P3l1):下界为峨眉山玄武岩顶,上界为M100煤层底,岩性以泥

7、岩、粉砂质泥岩等细粒级岩石为主、上部夹一层厚34m的花斑状钙质细砂岩(B8标志层),含煤6-8层。矿区范围本段未出露。厚5080m。5)峨眉山玄武岩(P3)为深灰至暗绿色玄武岩,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厚度大于100m,与上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该矿处于杨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位于格目底向斜南西翼西段,其总体构造形态呈单斜岩层。地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度2532。井田内发现的大小断层共9条,其中以作为井田北西边界的F40断层规模最大,其余断层规模均较小,垂直断距均小于30m,且多数断距在10m以内。现将位于本矿山中部的F40断层叙述如下:F40正断层:位于矿区以西,

8、该断层在矿区北西部,深部由ZK138钻孔控制到1400m标高以下。走向延伸约3000m,由南西往北东区外延伸,垂直断距约50110m,向浅部断距逐渐减小,切割所有煤层及P3-T1yn地层。断层走向约5888,倾向328358,倾角6071左右。综上所述,矿山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2)矿井开拓方式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井田南部边界附近,采用平硐暗斜井进行开拓,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副斜井、回风平硐四个井筒。主平硐铺设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副平硐、副斜井铺设轨道作辅助运输,回风平硐安设主要通风机作专用回风,原煤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至工业场地。主平硐在F20断层以南的+1910.062m标高开口以3的坡度

9、施工174m后再以17度的倾角施工至+1750m标高;副平硐在F20断层以南的+1910.085m标高开口以3的坡度施工直至揭穿M5煤层;副斜井在F20断层以南的+1928.0m标高开口以21度的倾角施工至+1750m标高;回风平硐在F20断层以北的+1950.0m标高开口以3的坡度施工52m后再以25度的倾角施工回风暗斜井至+1750m标高,贯通形成矿井一采区的开拓系统。通过石门揭穿M5煤层,在井筒东翼的M5煤层+1910m标高布置10501回采工作面运输巷、+1950m标高布置1050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井筒西翼的M5煤层+1910m标高布置105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1860m标高10

10、5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在副平硐与副斜井之间布置上部车场,副斜井井底布置井底水仓和井底车场,井底车场的一侧布置11水泵房和变电所,11水泵房的底板标高为+1750.5m。主平硐井口坐标为:X=.175,Y=0.230,Z=+1910.062m,=2042445,=3。副平硐井口坐标为:X=.273,Y=9.528,Z=+1910.085m,=1862103,=3。副斜井井口坐标为:X=.020,Y=2.470,Z=+1928.0m,=2042445,=21。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X=.059,Y=1.209,Z=+1950.0m,=2042445,=3。主平硐、副平硐、副斜井、回风平硐、运输石门

11、、轨道石门、井底车场车场、水泵房、主副水仓等主要巷道均布置在岩层内。2、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3、通风方法通风方法:抽出式4、通风系统的构成鲁能煤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M5煤层+1910m鉴定标高以上按非突出区域进行管理。矿井投产时期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副斜井、回风平硐四个井筒。新鲜风流从主平硐、副平硐、副斜井进入,经第运输石门、副平硐、轨道石门、进入采、掘工作面。乏风经回风石门、进入回风平硐,然后通过主要通风机排至地面。回风平硐作专用回风之用,不得用于运料、敷设电缆、安设电气设备。回采工作面通风路线:主平硐运输石门10501运输巷10501切眼10501回风巷回风

12、石门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掘进工作面通风路线:掘进工作面通风线路1:副平硐(运输石门)进风联络巷105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轨道石门回风石门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掘进工作面通风线路2:副平硐(运输石门)105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绕道门回风石门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底板专用瓦斯抽采巷通风路线:西翼底板瓦斯抽采区:副平硐(运输石门)进风联络巷西翼瓦斯抽放运巷西翼瓦斯抽放切眼西翼瓦斯抽放回风巷回风绕道回风石门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矿井投产时期通风系统详见图6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系统网络图。三、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1.风井数目及位置(1)进风井矿井投产时期进风井数目为三个,即一个为主平硐、一个副平硐

13、,一个为副斜井。井口均位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的工业场地内,主平硐井口坐标为:X=.175,Y=0.230,Z=+1910.062m。副平硐井口坐标为:X=.273,Y=9.528,Z=+1910.085m,。副斜井井口坐标为:X=.020,Y=2.470,Z=+1928.0m。(2)回风井矿井投产时期回风井数目为一个,即回风平硐,井口位于矿界西部平缓坡地上的风井场地内,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X=.059,Y=1.209,Z=+1950.0m。改变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并审批。2.进、回风井的功能、服务的水平和区域及时间矿井投产时期进风井数目三个,为主平硐、副平硐、副斜井;回风

14、井数目为一个,即回风平硐。主平硐铺设带式输送机,担负矿井辅助进风、煤炭运输、管线铺设等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副平硐铺设22kg/m轨道,轨道距600mm,担负矿井主要进风、设备、材料、矸石运输、人员运送及管线铺设等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铺设30kg/m轨道,轨道距600mm,担负矿井主要进风、设备、材料、矸石运输、人员运送及管线铺设等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回风平硐为专回风井筒,回风平硐安设主要通风机,担负矿井专用回风,严禁行人及运送材料等其它用途。主平硐、副平硐、副斜井、回风平硐服务于全矿井开采,服务时间为矿井终采结束。矿井投产后,一个采区生产,本设计对矿井作了通风系统图及通风计算,矿井建成后

15、,必须根据矿井实际瓦斯涌出量及其他参数重新作通风系统设计及通风计算,并按相关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四、改扩建矿井增加和弃用的井筒情况本次变更设计四条井筒均为利用现有井筒,不再增加井筒。鲁能煤矿在此次变更以前,在矿区西南部场地内有原整合前老系统井筒,经过现场调查,矿井巷道损坏严重,不再利用,设计进行密闭,并挂警戒版,并每月检查一次,防止不法人员随意打开。五、矿井新水平和准备采区通风矿井开拓新水平和准备新采区时的回风,必须引入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拓新水平和准备新采区时,必须先在无瓦斯喷出或无煤(岩)与瓦斯(CO2)突出危险的煤(岩)层中掘进巷道并形成通风系统。采掘工作面的进回风巷不得穿过采空区或冒顶区。该矿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划分为一个水平两个采区。首采一采区M5煤层+1910m标高以上按突出矿井的非突出区域设计管理;矿井后期开采二采区,在进行二采区的开拓准备时,其回风流必须直接引入回风暗斜井及回风平硐。二采区运输下山、二采区轨道下山、二采区回风下山以及二采区水泵房、井底联络巷、井底水仓等均布置在岩层中,并在+1600m标高构成通风系统。新鲜风流由主平硐、运输暗斜井、12运输下山和副平硐、副斜井、12轨道下山进入,乏风通过回风暗斜井、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