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课件:戊戌变法 旧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2652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课件:戊戌变法 旧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课件:戊戌变法 旧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课件:戊戌变法 旧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课件:戊戌变法 旧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课件:戊戌变法 旧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课件:戊戌变法 旧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课件:戊戌变法 旧人教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4 戊戌变法,考点详解,涿鹿中学 朱文斌,一.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政治),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时代背景:,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观上: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某些爱国志士提出“设厂自救”的主张。,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商办厂矿数量增加 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概况,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以 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形成, 他们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早期维新思想 产生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 产生原因: 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思想来源: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 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思想特点:,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张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

3、付诸于实践。,主要 思想,经济思想:发展民族工商业,爱国思想:与外国进行商战,文教思想:提倡西学,政治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主张:,作用:是对洋务运动的反思和否定,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发展康梁维新思想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形成标志: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原因: 中国儒家思想之根深叶厚,影响深远。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与保守,还没能打出自己的思想旗帜。(根本) 康有为为减少变法阻力而实行的策略。,1.维新思想的宣传: 1)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阐发维新变法思想。 2)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理论基础.

4、 3)梁启超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时发表变法通议。 4)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编撰,宣传西学 ,鼓吹变法。,二、戊戌变法的兴起,2.政治运动的兴起: 1)政治运动的开始: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原因: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定。 作用:冲破了“士人不准干涉政治”的禁令,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有为也因此确立维新变法的领袖地位。 2)政治团体的成立:强学会 3)创立学堂报馆:,3)政治斗争的尝试: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 (1)内容: 前提:要不要维新变法; 核心: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途径 (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

5、面交锋; (3)意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是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扩大了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派的影响。,康有为,慈禧,同: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异:(慈禧)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康有为)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新派与顽固派,思考题: 光绪皇帝支持哪一派?为什么这么做?这对变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答:光绪皇帝支持维新派 原因:a.爱国思想 b.改革意识 c.夺权 影响:a.使变法得以进行 b.康有为等人对开议院、兴民

6、权等问题避而不谈。,三、高潮百日维新,一促成条件 1推动因素:由德国强占胶州湾带来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政治依托:资产阶级维新派封建主义皇帝 3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4救亡团体:保国会 1)组织时间:1898年,地点;北京上海; 2)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3)性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4)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2)开始的标志:颁布定国是诏 3)内容: 局限性: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有触动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慈禧仍然牢牢地控

7、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利。 进步性:有得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因此,这此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3.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西 学的传播,有利于挽救民族危机,1.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根本,2.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派的阻挠,3.杀“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4.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 被废除,原因,

8、政变,2囚禁光绪帝,3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直接原因,1.9月21日,慈禧宣布“临朝听政”,结果:新政中除了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全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很快归于失败。,四、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1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光绪帝而实行的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意义: 1)进步:发展资本主义,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2)爱国:救亡图存的首要目的激发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启蒙:抨击封建文化,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是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最主要功绩)也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败因:

9、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使得力量薄弱的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 具体原因: 主观: (1)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2)在顽固派的进攻面前,不敢发动群众起来斗争,严重脱离人民群众 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破坏。 4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4.戊戌变法在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承上启下。 (1)启动政治近代化: 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2)推动经济近代化: 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深入推动思想近代化: 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是中国第一

10、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大大推动教育近代化: 使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新阶段近代高等教育开始形成。,综合思考题,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要点: 维新思想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其强大的思想武器,最终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但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如法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维新思想缺乏强大的社会基础;维新思想在社会封建传统顽强和民族危

11、机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的旧址。京师大学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7月开办于北京,是戊戌变法中实施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校址最初在景山下马神庙四公主府,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战后因原址破烂不堪,遂迁至虎坊桥官书局。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由严复担任校长。两幅图中左图为京师大学堂原址,右图为写有“大学堂”的校牌。,返回,一八九七年德国人占领山东胶州湾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救亡图存,各地纷纷成立学会,在此基础上,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粤东会馆创办了保国会,以“保国、保种、

12、保教”为宗旨。保国会成立后,先后在粤东会馆、崧云草堂,贵州会馆三次集会,掀起维新运动的高潮,它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具有近代政党性质的组织之一。,参考答案:,(1)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 不同:李鸿章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郑观应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2)他批评洋务运动舍本求末、只学科技不学政治制度,(3)培养人才,改革政治制度,设立议院。 不能富强 a列强不允许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向富强 b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也不愿意让资产阶级分享统治权 C软弱的资产阶级没有力量彻底反帝反封建,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

13、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维新发起人。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离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18

14、90年赴京会试,不中。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梁启超(1873-1929),维新思想,政治运动,“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国闻报,时务报,时务学堂,万木草堂,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南学会,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15、的方式:,创办报刊,建立学堂,开立学会,进行论战,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强学会 南学会,与顽固派 洋务派论战,(2007年江苏历史8)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C,高考链接,(2007上海历史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

16、亥革命 D护法运动,C,(2006天津文综14)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的思想之争,它们是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AB CD,C,(2008广东历史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A,(2008广东文综2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我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D,(2008海南历史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