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417128 上传时间:2017-06-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 18 分)1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2 分)A肉食者鄙(b) 溯洄从之(sh)B牺牲玉帛(b) 窈窕淑女(yu)C朝服衣冠(zho) 惩山北之塞(s)D时时而间进(jin) 高万仞(rn)2没有错别字的是( )(2 分)A即克,公问其故。B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C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2 分)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卑鄙无耻)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且)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动,摇摆)4按拼音写出课文中相应的字。(4 分)A下视其 zh( )

2、,登 sh( )而望之。B邹忌 xi( )八尺有余。C叩石垦壤 ,箕 bn( )运于渤海之尾。D优哉游哉,zhn( )转反侧。5文学常识填空。(4 分)A.曹刿论战选自 旧传为 时期 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 学名著和文学名著。B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邹忌是 时期 国人。C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 。D 关雎选自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的诗歌305 篇,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6翻译下列句子或短语。(4 分)A一鼓作气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甚矣,汝之不惠 D钟鼓乐之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42 分)(一)阅读下面两个

3、语段,回答问题。(13 分)(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研读甲乙两段,完成下列表格。(4 分)2出自课文 主要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中心话题甲段 议论 据事说理 乙段 曹刿论 战 2选出每组中加

4、点 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2 分) A亲戚畔之 B小大之狱 C忠之属也 D封疆之界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以天下之所顺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3(甲)段中,作者着重从“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谈到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揭示了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 。(乙)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够反映(甲)段揭示的这一实质的句子是 。最后以肯定的语气指出其结果的句子分别 是 。 。(4 分)4这两段都是写战争的,阐明的是同一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道理 (3 分)(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9 分)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

5、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两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 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 “尔第不循我法耳。 ”其人曰: “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家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仅怒怨相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曲:酒母,酿酒所使用的发酵剂。诮:责备。 第:只是。 并:连。5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犹水也(尚且) B乃往诮酒家(去、到)C尔第不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及于不得酒(到、等到)6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

6、家 何异于是B是我忘记下米 何异于是C其人善忘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D七日而尝之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7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 分)8本文中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2 分)(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题目。(6 分)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枭(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选自太平御览)9解释加点的词语。(2 分)至于其国( )啄树则灿然火出( )10翻译句子。(2 分)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311故事中的圣人受“啄树则灿然火出”的启发,发现钻木取火。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

7、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请试举一例。(2 分)(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6 分)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宣,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B “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C “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1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8、近朱者赤, 。(2 分)1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2 分)(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 分)无衣诗经秦风 原诗 译文岂日无衣, 谁说没有衣裳?与子同袍。 。 我们伙穿战袍。王于兴师, 国王发兵打仗。倚我长矛。 , 快快修理戈矛,与子同仇。 一齐杀向敌巢。岂日无衣, 谁说没有衣裳?与子同泽。 我们伙穿汗衣王于兴师 国王发兵打仗倚我矛戟, 快快修理矛戟,与子偕作。 大家同去杀敌。岂日无衣 谁说没有衣裳?与予同裳。 我们合穿衣裳。王于兴师, 国王发兵打仗,倚我甲兵, 快快修理刀枪,与子偕行。 一同奔向战场。15 “岂日无衣”改为“我有衣兮”好不好?为什么?(2 分

9、)16有人说这首诗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 ” “ ”“ ”三句,这使人想像到 的场面。(4 分)17 “与子同仇” 、 “与子偕作 , 、 “与子偕行 是每节诗的末句,位置互相调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4三、作文(40 分)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义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参考答案:一、1.C 2.C 3.B4.A辙 轼 B修

10、 C畚 D.辗i A左传 春秋 左丘明B战国策 战国 齐C列子D诗经 春秋 风 雅 颂6.A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B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 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C你太不聪日月了!D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二、 (一)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记叙对活描巧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2. A C3.得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战争的成败在于是否得民心。(意对即可)(二)5.A 6.C 7. 社会上求学的人,忘记了主要的东西,追求次要的东西,因而求学不成功,与这有什么 不同8.舍本逐末。写成“本末倒置”也可。(三) 。这个 就10.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于是就用小树枝钻木取火。11.例:鲁班受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而发明锯;牛顿受苹果落地现象的启发,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四)12. B13.近墨者黑14.能辩证地分析这个观点,并能言之成理即可。(五)15.不好。 “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而且反映了时局的危急,修改后只剩下“关心”一层意思。16.“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乒”之句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17.不能调换。诗歌采用重叠复沓的形式,反映了从准备到出发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