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结构分析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169126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结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师说结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说结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结构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结构分析第1段此文起笔,托古言事,直接明了的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 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讽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紧接着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卓越见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随即紧扣“解惑”二字,以“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点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并 对如何择师也提出独到见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

2、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一反时俗, 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并为下文针破时弊张本。第2段第二段以感慨发端,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尽吐不平之气, 也指明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作者首先慨叹师道不传, 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 这一层承接上文 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接着运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 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 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教之,自己却不愿甚至耻于从师作对比,则指出“今之众人”

3、 “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 之族”作比较,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第3段在第三段中,作者以孔子从师的范例, 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 ,由“必有师”推进到 “无常师”。举孔子之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 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既是对前 文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

4、生关系、 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 这一思想将师生之间的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4段以“李氏子蟠”从师学习的事例,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并说明了写作本 文的缘由。继第三段引“古之圣人” 孔子从师的范例之后,作者以李蟠作为当时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蟠加以勉励,对当时求学的人则是一种号召。 本段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议 论文的附言,有如文章的后记或跋, 作者对写作缘起做简单的说明: 是为了鼓励自己的学生“不拘于时,学于余”而做。“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这一段与第3段内容上紧密相承,是全文的重要论据,在意义 上是前文论述的再递近。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