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课件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8070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经济课件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日本经济课件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日本经济课件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日本经济课件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日本经济课件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经济课件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经济课件教学提纲(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 本经 济,提到日本让你想起了什么?,参考文献,图书 1、陈建安著:产业结构调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战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林华生(马来西亚)著:东亚经济圈,世界知识出版社 3、秦熠群著: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和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 网站 1、新华http:/news.xinhuanet. 2、日经中文版 http:/china.nikkei.co.jp 3、中日网 CHINA-JAPAN.COM,浮世绘、和服,艺妓、剑道,茶道、相扑,东京塔、唐招提寺,第一节 概述,一、自然地理 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 面积:37.7万平方

2、公里(包括北方四岛) 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4大岛和几千个小岛。 领土狭长;海岸线很长,多优良港湾。 地处温带 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南北差异较大。 多火山和地震,地热资源丰富。 平原狭小,河流短小湍急、不利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贫乏,森林资源丰富。,二、人口、民族与宗教,1.人口 1)人口众多 约1.2768亿(2004年10月)。 2)人口分布疏密悬殊 人口密集区 人口集中区 人口稀疏区 3)老龄化严重: 截至2003年9月日,百岁以上老人已达到20561人。,2、常住外国人口,2000年日本常住外国人为131万545人,比1995年增长14.9%。 从国籍看 韩国、朝鲜居第一

3、位,达52万8904人(占40.4%) 中国居第二位,25万2680人(19.3%) 巴西第三位,18万8190人(14.4%) 菲律宾第四位,9万3352人(7.1%)。,3.民族、宗教、教育,较单一 1)主要民族: 大和族 2)语言: 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 3)主要宗教: 为神道教和佛教 大多数日本人既信神道教又信佛教 教育 义务教育年限6至15岁,15岁以上识字率为99%。,4、经济水平,06年GDP排名(单位:万亿美元) 1 美国 12.955 2日本 4.5905 3德国 2.7901 4中国 2.329 5英国 2.202,05年人均GDP排名(单位:美元) 1

4、卢森堡 69056 7美国 46076 9英国 36977 10日本 36886 106中国 1703,(1)GDP,(2)工资水平、汇率,2000年 男性正式员工: 33.86万日元 女性正式员工: 22.6万日元 2006年大学毕业生首月工资 本科生20.396万日元 博士生22.205万日元,2007年最低工资 673日元/小时 2007.3.27汇率 100日元兑6.5467人民币,第二节 日本资本主义的建立及发展,一、简史 二、资本主义的建立 三、垄断资本的形成 四、战时经济,世纪中叶: 出现统一国家(大和国) 5世纪初: 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 645年: 发生大化革新

5、,仿照唐朝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12世纪末 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一、简史,简史,19世纪中叶 英、美、俄等国迫使其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 1868年 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 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 1910年侵吞朝鲜:在掠夺中朝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许多工业部门,成为带有军国主义和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二、资本主义的建立,日本的经济发展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 推行殖兴产业、富国强兵的政策 1、创设

6、官营工厂 一系列国营企业 除军工企业外,低价卖给特权政商,形成最早的垄断集团 2、产业资本的成立 以棉纺和制铁为中心的产业革命开始出现,3、甲午战争,38400万日元(2亿3150两黄金) 1/4日本国民生产总值 建立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 完善教育体系,1894-1895年,甲午战争 以纺织工业为中心的产业资本得以确立的决定性事件 以此为契机,迈开了向外扩张的步伐,4、日俄战争,未获得赔款 获得: 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满洲铁路的权益,确保其在中国东北的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权益及市场 俄国占领的南千岛群 重化工业随军备扩张而发展起来,1904-1905年,日俄战争 基本完成了产业革命,三、垄断资本

7、的形成,1、财阀的形成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和东洋拓殖会社 向中国东北和朝鲜扩张的据点 垄断的形成 工业生产和工业资本的集中,银行资本的集中 一系列卡特尔和辛迪加 财阀的特点: 同族经营 与政府和军工产业密切相关,军国主义的色彩,2、一战时的繁荣,日本经济发展与战争的不解之缘 一战期间: 轻工业与重工业均飞速发展 海运 纺织 机械 化学 采矿,经 济 全 面 繁 荣,3、战后的经济危机,1920年起,陷入经济危机 产业组织结构的两极分化 1923年,关东大地震 1927年,金融危机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1930-1931年,全面的危机,四、二战时的经济,1、战时经济的特征:

8、九一八事变后进入战时经济 管制经济 通货膨胀 战争资金:发行国债 2、从侵华战争到太平洋战争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国家总动员法 对经济全面管制 镇压工人及农民运动的权力 3、产业结构的变化: 重化工业的发展,第三节 战后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复兴 高速增长 低速增长 经济衰退,一、战后经济发展历程概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过渡 战后10年内:经济恢复时期 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高速增长时期 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国际 国内 70年代初80年代末:低速稳定增长时期 国际条件的变化 90年代以来:经济衰退 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二、 战后经济复兴1945-1955,(一)经济民主化

9、 (二)经济复兴与稳定,(一)经济民主化,目标: 尽快复兴经济,解决国内供应不足和失业问题。 经济民主化的三大改革: 1、解散财阀 2、农地改革 3、劳动民主化,1、解散财阀 原因: 具体措施: 解散控股公司 分割巨型企业、控制企业兼并 禁止垄断法 效果: 确立了日本市场经济的基本竞争原则,促进了企业投资和技术革新,为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创造了制度条件。,三大改革,2、农地改革 原因 措施:实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1)国家收购地主土地中超过规定的部分,交给农地委员会; (2)农地委员会成员由各阶层人士分别选举产生; (3)把征购的土地卖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效果:,3、劳动民主化 原因 措施 劳动

10、三法: 劳动组合法 劳动基准法 劳动关系调整法 效果,(二)经济的复兴与稳定,战后经济复兴可分为2阶段: 通货膨胀和倾斜生产方式时期(1945-1949) 代表性事件 经济民主化 道奇计划 朝鲜战争和反垄断法缓和期(1950-1955) 由于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进入了经济自由化时代,1、倾斜生产方式和生产的恢复,铁路运力不足,原材料供应不足,煤炭不足,钢铁不足,战后经济困境,倾斜生产方式,首先,1947年,重点支持煤炭和钢铁产业; 1年后,2个部门的生产明显恢复,带动了整个工矿业的恢复。 第二,1948年,增加化肥和粮食两个重点部门。 农业生产很快恢复。,2、美国的援助,美国占领日本后,立即向日

11、本提供了用以购买食品、肥料和医药品的“占领救济资金”。 随后,受美苏冷战影响,美国开始积极对日援助。 减缓战争赔款 提供“占领地经济复兴与援助金” 包括工业原料、机械和贸易便利,3、道奇计划,经济安定九原则 目标是要求日本停止“倾斜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政策以扩大贸易和健全财政 具体的措施:道奇政策 强化增税,同时降低个别税收 设定1美元=360日元的单一汇率,由此扩大对外贸易 效果: 克服了通胀,但引发了通缩,4、朝鲜战争特需,由于道奇政策引发的通缩,日本经济陷入萧条,但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日本经济带来重大转机。 (1)出口急速上升 (2)工资率和利润率也急速上升 (3)投资迅速增

12、加,提前完成经济复兴 此间,修订了垄断禁止法,开始复活垄断大企业,二、经济高速增长,第一次高速增长 转型期和第二次高速增长 高速增长的结束,(一)第一次高速增长,1955-1961年:年均增长率10.8%,分别经历了“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 1、动力及特征 (1)主要动力:重化工业化 (2)企业兼并和企业系列化推动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3)形成了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2、原因,(1)财阀的解体促进了竞争; (2)军备的缩小减少了非生产性开支; (3)农地改革和劳动民主化改善了农民和工人的收入状况,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 (4)扶持幼稚产业; (5)高度的教育水平; (6

13、)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 (7)固定汇率,国际市场的扩大; (8)急速引进外国技术。,(二)经济转型时期,1962-1964 1962年由于巨额国际收支赤字而采取金融紧缩政策,经济陷入低潮,进入转型时期。 1、生产过剩,企业收益低下 2、年轻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中小企业倒闭,(三)第二次高速增长,越南战争特需的影响和赤字国债的作用,使日本经济在1965年以后又进入高速增长。 1966-1970: 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GNP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四)高速增长时期的产业政策,目标: 按“需求的收入弹性标准”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标准”确定主导产业,在实施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促进产业合理化,

14、并适时提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1、确立主导产业,确立主导产业: 机械、石油化学、钢铁及有色金属、合成纤维、汽车和电子等产业 优惠政策: 融资、税收、对外贸易 成果: 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快速增强。,2、贸易自由化与产业合理化,(1)制定鼓励企业废弃旧设备、引进新设备的法律和计划; (2)提供低息贷款,给与特别折旧、出口补贴; (3)鼓励企业合并、扩大生产规模; (4)扶植新兴产业。,三、高速增长的结束,(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日元升值 1、日本国际贸易持续大额顺差 2、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日元升值 3、日本采取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造成通涨 4、两次石油危机 5、1974-19

15、75的世界经济危机,经济滞胀,(二)低速稳定增长时代到来1975-1985,低速增长时代的到来 1975-1978年的经济增长率在3%-5%徘徊 原因: 1、重化工业高潮的结束 2、萧条、个人收入增长减缓,总需求增长放慢 3、贸易摩擦加剧,使日元进一步升值,出口受阻碍,(三)产业政策,1、改变能源及资源结构 (1)支持采用节省资源和能源的技术、设备,鼓励开发替代能源和材料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3)加强环保立法,促使改变能源结构 (4)产业重点从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 成效:以低能耗、高劳动生产率及合理的产业结构,在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的双重夹击下维持了较高增长率

16、。,2、调整结构性萧条产业,(1)制定法律法规,资助企业对职工进行在职培训,并充实公共职业培训; (2)救助萧条性产业较多的地区; (3)转变政府职能。 3、支持民间企业研发,四、战后经济基本特征,(一)产业结构调整与高层次化 1、工业结构的调整 第一次调整: 解决粮荒、从军事工业向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转换,以钢铁和煤炭为重点带动电力工业和化肥工业。 第二次调整 转向以重化工业为主、重点抓两条生产线:一是钢铁、金属加工和机械工业,一是炼油和石油化工。 第三次调整 “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资源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转换,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并转移生产活动据点、大规模向海外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与高层次化,2、GDP结构的升级转换 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1955 年 23.0% , 1975 年 6.6% 3、就业结构的变化 1955年 41:23.5 : 35.5 , 1975年 13.9: 34.1: 52.0,(二)资本集中与垄断不断加强 各业前五位大公司控制产业的程度:60%-100% 大集团是内外政策的实际制定者 (三)原料、燃料和市场严重依赖国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