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90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6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 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 40mL 1. 5mol L -1 的 CuSO4溶液与 30mL 3mol L - 1 的 NaOH 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 中 c( Cu2 +) 或 c( OH-) 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 A Cu( OH)2BCuSO4Cu( OH)2 CCuSO4 2Cu( OH)2DCuSO43Cu( OH)2 【答案】 D 【解析】 【详解】 Cu 2+或 OH浓度都已变得很

2、小,说明二者恰好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0. 06mol 和 0. 09mol ,则铜离子和OH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3,而只有选项D 中符合,答案选 D。 2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实验 A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 B 除去干燥CO2中混有少量的SO2 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 气瓶 C 检验 Na2SO3已经变质 向 Na2SO3溶液中先加入 Ba( 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D 比较铁和铜的活泼性 常温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铁和铜投入到浓硝酸中,

3、铁不能溶解, 铜能溶解,铜比铁活泼 A A BB CC D 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的密度比乙醇大,且浓硫酸和乙醇混合放出大量的热,若先加浓硫酸再加乙醇容易引起液体飞 溅,故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避免浓硫酸和乙酸混合时产生的热量使乙酸大量挥发,即制 备乙酸乙酯时药品添加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A 错误; BSO2和酸性 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除去,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可得纯净的CO2, B 正确; C即使没有变质,Na2SO3和 Ba( NO3)2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 (BaSO3),加入 HCl,H+存在下,溶液中的 NO3- 将

4、BaSO3氧化成 BaSO 4,白色沉淀依然不溶解,该方法不能检验Na2SO3是否变质, C错误; D浓硝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浓硝酸将Fe 钝化,不能比较Fe和 Cu的活泼性, D 错误。 答案选 B。 【点睛】 NO3-在酸性环境下有强氧化性。 3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L0.1mol L-1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小于0.2NA B0.24g Mg 在 O2和 CO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02NA C3g 由 CO2和 S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5NA D 1molNa2O2与 S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5、A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导致阳离子个数增多,故溶液中阳离子个数多于0.2NA个,故 A 错误; B. 0.24g Mg 为 0.01mol ,Mg 在 O2和 CO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失去 0.02mol 电子,则转移电 子数为 0.02NA,故 B 正确; C.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含 22 个质子; 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 ,含 32 个质子,即两者均是2g 中含 1mol 质子,故3g 混合物中含1.5mol 质子即 1.5NA个质子,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1mol 过氧化钠中的 -

6、 1 价的氧原子变为- 2 价,故 1mol 过氧化钠 转移 2mol 电子即 2NA个,故 D 正确; 答案选 A。 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 向酸性 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褪色 B 向浓 HNO3中加入炭粉并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石 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石灰石变 浑浊 C 向稀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水层几乎无色 D 向试管底部有少量铜的Cu(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铜逐渐溶解 A A BB CC D 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酸性 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乙醇被氧化,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故A 正

7、确,不符合题意; B. C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即使生成了碳酸钙,也会被硝 酸溶解,因此不会有浑浊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苯与溴水发生萃取,水层接近无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向硝酸铜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有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使铜溶解,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研究者预想合成一个纯粹由氮组成的新物种 + 53 N N,若 + 5 N 离子中每个氮原子均满足8 电子结构, 下 列关于含氮微粒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5 N 有 24 个电子BN 原子中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形状相同 C3N 质子数为20 D + 5 N中 N 原子

8、间形成离子键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1 个氮原子中含有7 个电子,则1 个 N5分子中含有35 个电子, N5+是由 N5分子失去1 个电子得到的, 则 1 个 N5+粒子中有34 个电子,故A 错误; B.N 原子中未成对电子处于2p 轨道, p 轨道的电子云形状都为纺锤形,故 B正确; C.N 原子的质子数为7,形成阴离子时得到电子,但质子数不变,则3N 质子数为 21,故 C错误; D.N5+离子的结构为 , + 5 N中 N 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故D 错误; 故选 B。 6 在标准状况下, ALNH3溶于 B mL 水中, 得到密度为 g/cm 3 的 RL氨水, 则此氨

9、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A 22.4R mol/L B 1000 A A+22.4B mol/L C A 22.4 mol/L D 1000 17A+22.4B mol/L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c= n V = AL 22.4L/mol RL = A 22.4R mol/L ,A 正确; B. c= n V = VL 1000 22.4L/mol VL 17g/molBmL1g/mol 22.4L/mol 1000 A 17A+22.4B mol/L ,B错误; C. A 22.4 表示 NH3的物质的量,不表示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C错误; D. 由选项 B可知, 1

10、000 17A+22.4B 不是氨水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D 错误。 故选 A。 7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定管内盛放某种液体。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 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 CO2(NaHCO3溶液 )/无色喷泉BNH3(H2O 含酚酞 )/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 )/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 )/白色喷泉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HCO3与 CO2不反应,烧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选A; B.NH3易溶于水,形成NH3 H2O,NH3 H2ONH4OH ,溶液呈碱性,能形成红色喷泉,故不选 B; C.H2SCu

11、SO4H2SO4CuS,CuS为黑色沉淀,能形成黑色喷泉,故不选C; D.HClAgNO3HNO3AgCl,AgCl为白色沉淀,能形成白色喷泉,故不选D。 答案选 A。 8实验室里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 、SiO2等 )制备聚铁 (碱式硫酸铁的聚合 物 )Fe2(OH)n(SO4)30.5nm和绿矾 FeSO4 7H2O,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炉渣中FeS与硫酸、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S 3O212H =4Fe34S6H 2O B溶液 Z加热到 7080 的目的是促进Fe 3的水解 C溶液 Y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可得到绿矾 D溶液 Z

12、的 pH 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pH 偏小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炉渣中 FeS与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单质和水,因此离子方程式为:4FeS 3O212H =4Fe3 4S6H 2O,故 A 正确; B. 溶液 Z 加热到 7080 的目的是促进Fe3 的水解生成聚铁胶体,故 B 正确; C. 溶液 Y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可得到绿矾,故C正确; D. 溶液 Z的 pH 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pH 偏小,水解程度小,氢氧根减少,硫酸根增多,因此导 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小,故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9原子序数依次

13、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 、P、Q 分别位于三个周期,X 与 Z、Y与 P分别位 于同主族, Z与 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 和 2:1 的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QP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P C简单离子的半径:ZYX D X、Y、Z、P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答案】 B 【解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P、Q 分别位于三个周期,则X 一定是 H。X 与 Z、Y与 P分别位于同主族,Z与 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 和 2:1 的离子化合物,所以Z 是 Na, Y 是 O,P是 S,则 Q 是 Cl。A. 常温下硫

14、是固体,则单质的沸点:QP,A 错误; B. 氧元素非金属性强于 硫元素,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P,B 正确;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 增大而减小,则简单离子的半径:YZX ,C错误; D. X、Y、Z、P 形成的化合物是硫酸氢钠,水溶液显酸 性, D 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本题属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题型,通常考查的重点是原子序数排在前20 号的元素, 依据题给信息准确推断元素种类是解题关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 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置换 酸(或水

15、)中的氢越容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 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逐渐 增大,原子半径增大,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灵活应用。 10化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节约燃料成本 B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属于可再生燃料 D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实现“ 碳” 的循环利用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煤转化为水煤气

16、加以利用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 B. 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得到含盐量较大的淡水,其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 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甲醇为燃料,可再生,C正确; D. 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再降解回归自然,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正确; 答案为 A。 11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选项离子方程式评价 A 用铜电极电解饱和KCl溶液: 2H2O+2Cl- H2 +Cl2 +2OH - 正确: Cl-的失电子能力比OH-强 B 向 CuSO4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H2S气体: Cu2+H2S=CuS +2H + 错误: H2S的酸性比 H2SO4弱 C Ba(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反应: Ba2+HCO3- +OH- BaCO3 +H2O 错误: Ba2+与 HCO3-系数比应为1:2 D 过量 SO2通入到 NaClO溶液中: SO2+ClO - +H2O= HClO+HSO3- 正确: H2SO3的酸性比 HClO 强 A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