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91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3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市育才学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Na +、Cl-、CO 32-、SO42-等离子,将该固体溶解所得到的溶液进行了如下 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O3和 NaCl B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 KCl C该混合物可能是Na2SO4 和 Na2CO3 D该混合物一定是Na2CO3和 NaCl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焰色反应显黄色,说明一定存在钠离子,可能有钾离子。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完

2、全溶解在盐酸中,说明一定存在碳酸根,不存在硫酸根。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得到白色沉淀, 说明含有氯离子,即一定存在Na+ 、Cl -、CO 32-,一定不存在SO42-,可能含有K+; 答案选 B。 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 Cl2通入小苏打溶液中 B 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加入苛性钠溶液洗涤、分液 C 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将与稀硫酸反应的粗锌改为纯锌 D 制备少量氨气向新制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A A BB CC D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 HCl+HClO ,加入 NaHCO3能与 HCl 反应,

3、从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使次氯 酸的浓度增大,A 不合题意; B苛性钠溶液能与溴反应,产物溶解在溶液中,液体分层,分液后可得下层的溴苯,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B 不合题意; C粗锌与稀硫酸能发生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快,纯锌与稀硫酸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慢,C 符合 题意; D浓氨水滴入新制生石灰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氨水分解同时降低氨气的溶解度,从而制得少量 的氨气,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3证明溴乙烷与NaOH 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分别设计甲、乙、丙三个实验: (甲)向反应混合 液中滴入溴水,溶液颜色很快褪去(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入AgNO3溶液,有浅黄 色

4、沉淀生成(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颜色褪去 则上述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都不行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溴乙烷水解反应:C2H5Br+NaOHC2H5OH+NaBr(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 ;消去反应: 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氢氧化钠乙醇共热) ,即无论发生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混合液 里面都有Br-。 【详解】 A、甲同学未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过量的 NaOH 可与溴水反应使溶液颜色很快褪去,A 不正确; B、乙同学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

5、, 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可证明 混合液里含有Br-,不能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B不正确; C、酸性 KMnO4溶液遇醇类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变浅,C不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三种方案都不行,符合题意。 答案选 D。 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值用N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pH3 的亚硫酸溶液中,含 H+数目为 0.3NA BA1 与 NaOH 溶液反应产生11.2L 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 0.5NA CNO2与 N2O4混合气体的质量共ag,其中含质子数为0.5aNA D 1mo1KHCO3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和为3NA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1LpH3

6、 的亚硫酸溶液中,H +的浓度为 10-3mol/L ,1L 溶液中 H+数目为 0.001 NA,故 A 错误; B. A1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因未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所以无法计算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故 B 错误; C. NO2和 N2O4,最简比相同,只计算ag NO2中质子数即可,一个N 含质子数为7,一个氧质子数为8,所 以一个 NO2分子含质子数为 7+2 8=23 , agNO2中质子数为 ag 23 46g/mol NAmol -1= 0.5aNA,故 C 正确; D. 1mo1KHCO3晶体中只有钾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阴阳离子数之和为2NA,故 D 错误; 答案

7、是 C。 5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 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 A Fe2O3 BFeCl3 CFe2(SO4)3 DFeO 【答案】 D 【解析】 【详解】 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说明其中不含铁离子,再加入适量氯水后溶液变 红色,说明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Fe2O3、 FeCl3、Fe2(SO4)3溶于盐酸溶液中均有 Fe 3+的存在, 滴加 KSCN溶液会产生红色,而FeO溶于盐酸生成FeCl2,故选 D。 【点睛】 加入适量氯水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是解答的突破口。 6化学与生产、生

8、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使用含丙烷、二甲醚等辅助成分的“空气清新剂”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B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Si02) 、石灰石( CaCO 3)和纯碱 C髙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湿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丙烷、二甲醚都有一定的毒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A 不选; B. SiO2和 CaCO3、 Na2CO3在玻璃熔炉里反应生成Na2SiO3和 CaSiO3,和过量的SiO2共同构成了玻璃的主要 成分,故B不选; C. 髙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

9、杀菌消毒,利用了强氧化性,酒精没有强氧化性,故C 选; D.成熟的水果能释放乙烯,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故D 不选。 故选 C。 7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 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 价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见离子半径:ghde B上述元素组成的ZX4f(gd4)2溶液中,离子浓度: c( f3+) c( zx4+) C由 d、 e、g 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可能生成沉淀 D f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分别与e 和 h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根据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可知

10、:x 属于第一周期,y、z、d 属于第二周期,e、f 、 g、h 属 于第三周期元素;根据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可知:x 为 H, y 为 C、z 为 N、d 为 O、e 为 Na、f 为 Al 、g 为 S、h 为 Cl。 【详解】 A.g 为 S,h 为 Cl,属于第三周期,离子半径gh ;d 为 O,e 为 Na ,同为第二周期,离子半径de,故离 子半径: ghde,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X4f(gd 4)2组成为 NH4Al(SO4)2,溶液中Al 3+和 NH 4 +水解 均显酸性,属于相互抑制的水解,由于氢氧化铝的电离常数大于一水合氨,则铝离子水解程度大于铵根, 即离子浓

11、度: c(Al 3+) c (NH 4 +), 故 B错误;C.d 为 O 、e 为 Na、 g 为 S,由 d、e、g 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Na2S2O3 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可能生成S沉淀 , 故 C正确; D.f 为 Al ,f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Al (OH )3, 为两 性氢氧化物,e和 h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 、 HClO4,可以与Al(OH)3发生反应 , 故 D正确; 答案: B。 【点睛】 突破口是根据原子半径的大小判断元素的周期数;根据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大小判断元素 所在的主族;由此判断出元素的种类,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解答即可。 8下列说法正确

12、的是( ) A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纯铜依次分别作阴极、阳极 B5.6 g Fe在足量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2 6.0210 23 C室温下,稀释0.1 mol/L NH 4Cl 溶液,溶液中 32 + 4 c NHH O c NH g 增大 D向 BaCO 3、BaSO4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中 2- 3 2- 4 c CO c SO 减小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含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A 错误; B. 5. 6g Fe物质的量为0. 1mol ,足量 Cl2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铁,转移电子数为0. 3NA,

13、B 错误; C. 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促进铵根的水解,溶液中 32 + 4 c NHH O c NH g 增大,故C 正确; D. BaCO3、BaSO4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BaCO3( s)+ SO42 -? BaSO 4( s)+ CO32 - ( aq) , 2- 3 2- 4 c CO c SO = sp3 sp4 KBaCO KBaSO ,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变化,温度不变,比值不变,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 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和 O

14、 生成 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 O CCO和 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 状态 表示 CO与 O2反应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能量 -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 的能量高于状态 III 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 错误; B.根据状态I、II、III 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 C和 O 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 C.由图 III 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状态 状态 表示 CO与 O 反应的过程,故D 错误。 故选 C。 10常温下将NaOH 溶液滴加到已二酸(H2X)溶液中,混

15、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Ka1(H2X)的值约为 10-4.4 B曲线 N 表示 pH 与 - 2 HX lg H X c c CNaHX溶液中 c(H+)c(OH -)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 2-)c(OH-) 【答案】 D 【解析】 【分析】 H2X为二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Ka1(H2X)Ka2(H2X),在酸性条件下,当pH 相同时, 2 c HX c H X 2 c X c HX 。根据图象可知N 为 lg 2 c HX c H X 的变化曲线,M 为 lg 2 c X c HX 的变化曲线

16、,当 lg 2 c HX c H X =0 或 lg 2 c X c HX =0 时,说明 2 c HX c H X =1或 2 c X c HX =1.浓度相等, 结合图象可计算电离平衡 常数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详解】 A. lg 2 c HX c H X =0 时, 2 c HX c H X =1,此时溶液的pH 4.4 ,所以 Ka1(H2X)=c(H +)=10-4.4,A 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曲线B表示 lg 2 c HX c H X 的变化曲线,B 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当lg 2 c X c HX =0 时, 2 c X c HX =1,即 c(HX -)=c(X2-),此时溶液的 pH 约等于 5.4c(OH-),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当溶液pH=7 时, lg 2 c X c HX 0,说明 c(X2-)c(HX-),因此该溶液中c(Na+)c(X 2-)c(HX-) c(OH-),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常数的应用等知识。注意把握图象中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