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铜陵市联考(、池州一中、浮山中学等)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54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0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铜陵市联考(、池州一中、浮山中学等)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铜陵市联考(、池州一中、浮山中学等)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铜陵市联考(、池州一中、浮山中学等)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铜陵市联考(、池州一中、浮山中学等)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铜陵市联考(铜陵一中、池州一中、浮山中学等)新高 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关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O2的电子式: B碳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C淀粉分子的最简式:CH2O D乙烯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之间分别共用两对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 A 错误; B. C 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根据洪特规则可知,其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 B 错 误; C. 淀粉是由C、H、O 三种元

2、素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式表示为(C6H10O5)n,其最简式为C6H10O5, 故 C 错误; D. 乙烯的比例模型为:,符合比例模型的要求,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2X、Y、Z、 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F都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E是由 Z元素形成的单质,0.1mol L 1D 溶液的 pH 为 13(25) 。它们满足如图转化关系,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B等体积等浓度的F溶液与 D 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 FD C0.1molB 与足量 A 或 C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D Y

3、、Z 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前者弱于后者,是因为后者分子间存在氢键 【答案】 D 【解析】 【分析】 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 C、D、F都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的化合物, 0.1mol L 1D 溶液的 pH 为 13(25),说明 D 为一元强碱溶液,为 NaOH,则 X为 H 元素; E是 由 Z 元素形成的单质,根据框图,生成氢氧化钠的反应可能为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则E为氧气, B 为过 氧化钠, A 为水, C为二氧化碳,F为碳酸钠,因此Y为 C 元素、 Z为 O 元素、 W 为 Na 元素,据此分析解 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

4、,X为 H,Y为 C,Z为 O,W 为 Na,A 为水, B为过氧化钠, C 为二氧化碳, D 为 NaOH, E为氧气, F为碳酸钠。 AB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2,故 A 正确; B等体积等浓度的F(Na2CO3)溶液与 D(NaOH)溶液中,由于碳酸钠能够水解,CO32 H 2OHCO3 OH 、HCO 3-H2O H2CO3OH ,阴离子数目增多,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 FD,故 B 正确; CB为 Na2O2,C 为 CO2,A 为 H2O,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0.1molB 与足量

5、A 或 C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1NA,故 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O,Y、Z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前者弱 于后者,与氢键无关,故D 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 解答本题的突破口为框图中生成氢氧化钠和单质E的反应。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过氧化钠与水或二 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反应中O 由-1 价变成 0 价和 -2 价。 3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氯化镁的电子式: B氘( 2H)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D CO2的比例模型: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B氘( 2H)原子

6、中有 1 个质子,核外有1 个电子; C结构式中需要用短线代替所有的共用电子对,CH2=CH2为结构简式; D比例模型表示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原子连接顺序、空间结构。 【详解】 A氯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镁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氯化 镁的电子式为:,故 A 错误; B氘( 2H)原子中有 1 个质子,核外有1 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 B 正确; C乙烯分子中含有2 个碳原子和4 个氢原子,两个碳原子之间通过共用2 对电子形成一个碳碳双键,碳 碳键与碳氢键之间夹角120 度,为平面型结构,其结构式为:,故 C错误; D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2,由模型可知小

7、球为碳原子,2 个大球为氧原子,而氧原子半径小,实际碳原 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其正确的比例模型为,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易错点 D,氧原子半径小,实际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硝基苯B镁离子的结构示图 C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D原子核内有8 个中子的碳原子: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硝基的氮原子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是正确的,故A 正确; B. 镁离子的结构示图为故 B 错误; C.水分子空间构型是V 型的,所以水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 C错误; D. 原子核内有8 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 14,应写为 14

8、 6C,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5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乙烯、苯和乙醇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绝大多数的酶属于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D在 3 FeBr 的催化作用下,苯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淀粉、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 项错误; B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 项错误; 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项正确; D在 FeBr3的催化下,苯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与溴水反应,D 项

9、错误; 答案选 C。 6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可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B装置可用于制取氯气 C装置可用于制取乙酸乙酯D装置可用于制取氨气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导管口插入四氯化碳中,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不易溶于四氯化碳,能防止倒吸且能吸收氯化氢,选项 A 正确; B、制备氯气时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装置中缺少加热装置,选项B错误; C、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末端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选项C错误; D、制备氨气时应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固体,选项D 错误。 答案选 A。 7我国自主研发的对二甲苯绿色合成项目取得新进展,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烯醛

10、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可用溴水鉴别异戊二烯和对二甲苯 C对二甲苯的二氯代物有6 种DM 能发生取代,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丙烯醛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是平面结构,醛基也是平面结构,中间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单键,所以分子里 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A 正确; B异戊二烯里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导致溴水褪色,而对二甲苯与溴水不反应,可 以鉴别, B正确; C对二甲苯里面有两种类型的H,其二氯代物共有7 种:当两个氯取代甲基上的H 时有两种,当有 一个氯取代甲基上的H,另一个取代苯环上的H,有邻、间两种结构,当两个氯都取代苯环上的H,采 用定

11、一议二的方法,当其中一个氯在甲基邻位时,另一个氯有3 种结构,此二氯代物有3 种, C错误; DM 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加聚反应,醛基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反应,烃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D 正确; 答案选 C。 8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本草纲目“ 烧酒 ” 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 酒露也 ” 。这里所用的“ 法” 是指蒸馏 B 吕氏春秋 别类编中 “ 金(即铜 )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 (Na2SO4)的记载: “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

12、 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 D 抱朴子 金丹篇中记载:“ 丹砂 (HgS)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 还原反应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由 “ 蒸令气 ” 可知与混合物沸点有关,则这里所用的“ 法” 是指蒸馏,故A 正确; B金 (即铜 )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则说明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故B正确; C鉴别 KNO3和 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 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C错误; D丹砂 ( HgS)烧之成水银,HgSHg+S,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 (水银 )生成, 且单质 (

13、水银 )重新生成化合物,故该过程包含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故D 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 准确把握诗句含义,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不是化学变化。 9一定压强下,向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S2Cl2和 1 mol Cl2,发生反应S2Cl2(g)Cl2(g) ?2SCl2(g)。 Cl2与 SCl2的消耗速率 (v)与温度 (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达到平衡后再加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B、C、D 四点对应状态下,达到平衡状态的为B、D D一定温度下

1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后,Cl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S2Cl2 (g) +Cl 2 (g)2SCl2 (g)可知,用氯气的消耗速率表示正反应速率和用SCl2的消耗速率表 示逆反应速率,二者之比为1:2 时转化为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由图 像可知 B、D 点时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为1:2,达到平衡状态;B、D 点为平衡点,由图中数据可知, B、 D 点的状态对应的温度为250, 300时, SCl2的消耗速率大于氯气的消耗速率的 2 倍,说明平衡逆向 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20。 【详解】

15、A. 正反应的活化能是发生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逆反应的活化能是反应中又释放出的能量,正反应的活化 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就等于总反应的吸热放热量,由分析可知H 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正反应 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A 错误; B. 由分析可知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C. 根据反应S2Cl2 (g) +Cl2 (g)2SCl2 (g)可知,用氯气的消耗速率表示正反应速率和用SCl2的消耗速率表 示逆反应速率,二者之比为1:2 时转化为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由图 像可知 B、D 点时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为1:2,达到平衡状态;

16、B、 D 点为平衡点,故C 正确; D. 根据反应S2Cl2 (g) +Cl2 (g) 2SCl2 (g)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且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相等,所以改变 压强不改变平衡移动,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后,Cl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 正确; 答案选 A。 10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FeBCH4CH2SO4DNaNO3 【答案】 B 【解析】 A金属铁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 错误; BCH4是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 正确; C硫酸的水溶液能够导电,硫 酸是电解质,故C 错误; DNaNO3属于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故 D 错误;故选B。 点睛: 抓住非电解质的特征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原因是自身不能电离是解题的关键,非 电解质是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为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无论 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一定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据此进行判断。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