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58581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知识讲解(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专题之八,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1)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

2、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热点解读】改革开放一直是这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命题形式不拘一格,立意灵活多样。在高考备考中,考生要重点关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要注重本专题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两型社会”等的联系。,(2)经济发展:,(3)政治发展:,(4)社会发展:,30年改

3、革开放的成就:,(1)思想解放:,1、各种体制改革,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 2、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5、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 6、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7、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8、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一、经济生活角度 1、市场经济的

4、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2、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4、宏观调控。6、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7、财政收入及财政的作用。,【考点链接】,8、居民投资的多元化和家庭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加了居民收入,使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9、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国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10、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5、实行对外开放,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1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使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国内必需的资金和技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对外投资。 12、对外贸易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我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地区交流与合作,做到互利共赢。,二、政治生活角度 1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2、政府的职能。 3、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是一个具有中国特

6、色、渐进的过程。 4、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6、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国民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现阶段把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一个重要架构,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三、文化生活角度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4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

8、的反映。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党在关键时刻,调整了政策,及时实行改革开放,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党的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党的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在我国社会性质不变的条件下,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开拓创新,做到与时俱进。,5、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改革开放

9、的三十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6、矛盾具有特殊性。三十年来,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时地调整方针政策,如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各种问题,化解矛盾,为我国经济建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8、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地对我国的社会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

10、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交流合作,实行对外开放,坚持了内外因相结合。 9、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的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改革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才能逐步完善起来。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10、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党的理论发展的三十年,是检验党的理论正确与否的三十年。 11、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

11、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2、认识对实践具反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地发展。,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实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和国家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

12、观点,走群众路线,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村民自治制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AB C D ,D,2、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二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有 科学

13、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与主观相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B C D,A,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经验的哲学依据是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做到内部、外部矛盾并重 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A B C D,A,3、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基本战略。这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

14、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B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都是相互促进的 C对外贸易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D实行对外开放,就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A,4、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列属于发扬民主的形式是 社会保障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村民委员会 人民政协 民族区域自治 A、 B、 C、 D、,B,5、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B它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C有少数民族的地区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高度自治权,A,西方经济学家发现,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重大

15、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这种现象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6、2008年12月18日,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回答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和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

16、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积极发展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并不断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1978年11月,被饥饿所迫的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判“现行反革命”的风险,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了“大包干”,解决了温饱问题,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热潮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实践证明,“大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年越过温饱线,三十年末进富裕门。”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岗村和我国中西部的多数农村一样,面临着温饱过后的发展瓶颈。敢为人先的小岗人再次摸索发展的新路子,他们把昔日分到各户的田地部分进行“土地流转”,掀起了第二次农村改革的热潮。 (1)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分) (2)你如何评价中国农民在我国农村改革中的首创精神?(5分),(1)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0年前小岗村被饥饿逼出来的“大包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