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59531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裂症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精神分裂症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精神分裂症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精神分裂症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精神分裂症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分裂症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裂症资料讲解(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裂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邹政,内 容,主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处理 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表现和处理,幻觉,妄想,言语散漫,行为怪异,激越性行为,什么是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的定 义,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无意识及智能障碍,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病因和发病机理,(一) 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患者近亲中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1020倍 双生子研究:MZ同病率比DZ高46倍 寄养子研究:S母亲的

2、寄养子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双亲的寄养子 高危儿童研究:高危组S患病率及自杀率较对照组高,(二) 器质性因素 1、 病理形态学研究 2、 生理生化研究 3、子宫内感染与产伤 4 、神经发育的病因学假说,(三) 心理社会因素 性格因素: 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 多疑。 社会应激因素:国内调查病前有心理因 素占40%-80%,多数患者病前 6个月可有相应的生活事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哪些,阳性症状正常功能的歪曲或者过度 阴性症状相关的正常行为、功能的缺乏,幻觉,错觉,妄想,怪异行为,思维障碍,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淡漠、 迟钝,意志缺乏,注意损害,思维贫乏,社会隔离、 愉快感缺乏,临床表现,(一

3、) 思维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特点:结构松散、无系统性;泛 化、多变;荒谬离奇 对诊断有特征性意义的妄想:思维播散、插入、被夺;被控制感;被影响妄想。,什么是妄想?,是一种病理信念 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 与病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不符 常见被害、关系、夸大、影响、钟情、嫉妒,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 包括:联想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中断、 思维贫 乏 、强制性思维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举例,你知道,我是一个医生。虽然我没有毕业文凭,但我的确是医生。我很乐意作一个精神病患者,因为这能教我如何变得谦逊。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时,我常常坐着讲故事给自己听。长大后我就关掉电视的声音,

4、为我看的电视节目编制对话。我有一个星期的身孕了。我有精神分裂症一种精神癌症。神经充斥着我的身体,这将使我赢得诺贝尔医学奖。我从不认为我是精神分裂症。只有传心术,而没有象精神分裂症这类东西。,什么是思维障碍?,思维过程没有逻辑性 观念之间没有联系 常见思维散漫、破裂、贫乏、中断、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 思维插入、被窃、洞悉、广播,什么是思维贫乏?,对问题反应迟钝 回答简单、难于深入 言语内容单调乏味,(二) 知觉障碍 以听幻觉最常见:意识清晰时出现幻听是 S 重要特征;内容如为命令性、评论性或争论性,有诊断意义 躯体感知障碍:皮肤幻觉,什么是幻觉?,缺乏客观刺激的知觉体验 涉及各个感觉器官

5、最常见听幻觉、视幻觉 病人视幻觉为真实体验 威胁、侮辱、谴责等 评论、命令、回响等,什么是错觉?,对刺激的错误知觉 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可见于正常人如光线暗淡时 错视最常见,(三) 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 (四) 意志障碍 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 意向倒错 内向症 矛盾症状:有诊断意义,什么是情感淡漠?,缺乏正常表达情绪的能力 表现刻板面容 很少有姿势改变或随意动作 没有眼神交流 缺乏情感反应 缺乏语言音调的变化,什么是愉快感缺乏,表现社会娱乐活动兴趣和活动减退 同事和朋友关系衰退 难于亲密交流 社会隔离,什么是意志缺乏/减退?,缺乏动力/动力不足 表现缺乏勤奋和坚忍不拔 卫生差、

6、不修边幅 情感平淡、冷淡 缺乏能量/动力,什么是注意损害?,病人不能集中工作或不能维持持久的兴趣和努力来完成工作 表现注意容易被外界吸引如鸟鸣、幻觉,(五) 行为动作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 违拗症、刻板动作、作态,什么是怪异行为?,不协调性兴奋做鬼脸、叫喊 木僵、蜡样屈曲、违拗 模仿、刻板 冲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一)单纯型临床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注意损害、社会隔离、意志减退/缺乏 早期类神经衰弱表现、性格改变内向等 起病缓慢 发病年龄早 预后差,(二) 青春型的临床

7、表现,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行为障碍为主 思维散漫、破裂、幼稚或冲动行为 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 起病较急、年龄较轻、预后较差 发病于青春期,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相。,(三)紧张型的临床表现,紧张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 缄默、木僵、蜡样屈曲、违拗、刻板言语和动作等 可以有冲动行为、起病急、预后好多发病于青年期,起病较急,病程多程发作性。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单独或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四)偏执型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初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妄想 青年和中年为主 幻觉(言语性幻听)、妄想(关系、被害、嫉妒、自罪)为主要临床表现,内容离奇脱离现实, 继发情绪和行为异常,大多沉于其中不与周围接

8、触。 最常见的类型 预后较好,工作能力保存,发展缓慢。,病程、预后,(一) 病 程: 持续发作导致精神衰退 间断发作精神症状急剧出现后,间隔缓解期,每次发作多持续三个月之久,无明显界限,疾病活力一般在6-7次波动后而衰弱。 1/3的病人可获痊愈保持临床健康,不留有精神病理性障碍。但仍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病人的正常生活和体验,自我感受不会完全与过去相同,(二) 预 后 有诱因 病前性格无缺陷 无家族史 发病年龄较晚 阳性症状明显 治疗及时 监护好,社会支持 不伴情感症状和强迫症状 预后好,反之预后差,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CCMD-3,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症状标准1,反复出现

9、的言语性幻听 明显的思维散漫、破裂、言语不连贯;思维贫乏 思维插入、被窃、被广播、思维中断 被动、被控制,被洞悉体验 原发性妄想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症状标准2,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以上症状至少2项,并非其它所致。,严重和病程标准,自知力缺乏,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1个月,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为主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治疗剂量 掌握所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剂量个体化 用足疗程再评判药物的疗效 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10、方便、价廉,静脉点滴,肌肉注射,口服药物,门诊治疗 住院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电休克/ 电抽搐治疗),治疗方法,治疗选择,住院治疗,病情重、病人不合作、有冲动行为、家庭支持少、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有危险,门诊治疗,病情轻、病人合作治疗、家庭支持好,心理治疗 一般性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森田治疗,治疗性的交往,医生与有妄想的病人相处,双方容易处于相对立的状态。 不辩理不讲大道理不劝阻,不要不理睬或轻视,也不需对妄想证实。让其感觉和想法被认真对待并试图理解,达到一种“不一致基础的一致”,从客观的外在现实转向主观的内在现实的认识。 很多病人拒绝治疗,可指出他的经历、体验

11、给他带来很大负担和压力,可逐渐建立稳固的医患关系。 对病人所说的所表达的每一内容都应认真对待,首先把他看作人,而不是症状的携带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移情是“特别强烈而绝对的”,要更富有同情心,要以病人的同意及稳固的人与人的关系为前提,掌握内在的界限,与其关系既密切又有一定距离。主要涉及的不是病人的过去而是目前和现阶段的问题。,不要纠缠于导致其焦虑恐惧的内容。治疗中比解释更重要的是鼓励病人的弱我向较为理想的目标迈进。特别对于患病初期的不适合讨论无意识,防止自我分裂。,康复治疗,集体活动如娱乐、体育 作业 生活能力训练 职业训练 专业知识教育 家庭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预防 早

12、期预防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 周期性精神病 感应性精神病,其它精神病性障碍,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分裂样精神病-符合症状标准,病程不到1个月 旅途性精神病-旅途、疲劳、拥挤、缺氧、缺乏睡眠/营养、应激。停止旅途和充分休息后很快缓解,病程1周内缓解。 妄想阵发-无明显诱因突然产生多种结构松散,变换不定的妄想,可有错觉、短暂幻觉、恍惚等,偏执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妄想内容较固定,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 一般没有幻觉,即使有也持续短暂 不涉及妄想时,病人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 病程3个月,分裂-情感性障碍,指一

13、组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病 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不全 症状同时存在至少2周 排除其它精神障碍,周期性精神病,指一组急性起病 反复发作、症状相仿 自主神经症状、精神症状、内分泌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 精神症状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等 女性多见,发作与月经有关 病程2周,6个月内3次发作 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明显,不能预防复发,感应性精神病(感应性妄想障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 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夫妻、师生等) 妄想内容相似 感应者处于权威地位,被感应者具有驯服、依赖的人格特点 病程迁延,脱离环境被感应者可缓解,治疗,治疗与精神分裂症相似 对证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可以门诊或住院治疗,取决于临床情况 也可以选择电休克/抽搐治疗 周期性精神病合并人工周期、中药、谷维素等治疗 维持治疗时间比精神分裂症短,预后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