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48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5时,向10mL0.1mol L -1 一元弱碱XOH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 L-1的 HCl 溶液,溶液的 AG + - c(H ) lg c(OH ) AG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 a=-8,则 Kb(XOH) 10 -5 BM 点表示盐酸和XOH恰好完全反应 CR点溶液中可能存在c(X +)+c(XOH)=c(Cl-) D M 点到 N 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解析】 【

2、分析】 【详解】 A. a 点表示 0.1mol L 1 一元弱碱XOH,若 a= 8,则 c(OH - )=10 -3 mol/L ,所以 Kb(XOH) c Xc OH c XOH n = 33 1010 0.1 =10 5,故 A正确; B. 两者恰好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M点 AG=0 ,则溶液中c(H +)= c(OH- ) ,溶液呈中性, 所以溶质为XOH 和 XCl,两者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故B错误; C. 若 R点恰好为XCl 溶液时,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X +)+c(XOH)=c(C1) ,故 C正确; D. M点的溶质为XOH和 XCl,继续加入盐酸,直至溶质

3、全部为 XCl 时,该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然后 XCl 溶液中再加入盐酸,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所以从 M点到 N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 D正确。 故选 B。 2下列我国科技成果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厨余污油裂化 为航空燃油 B“ 深海勇士 ” 号潜水 艇用锂电池供能 C 以“ 煤” 代“ 油 ” 生产 低碳烯烃 D用 “ 天眼 ” 接收宇 宙中的射电信号 A A BB CC D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航空燃油是厨余污油通过热裂解等技术得到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不 选 A; B、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 C

4、、煤制烯烃,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C; D、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3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以 NaOH 溶液为电解质,制备Na2FeO4的原理如图所 示,在制备过程中需防止FeO42-的渗透。下列说法不正确 A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 B铁电极上的主要反应为:Fe6e -+8OH-= FeO 42-+4H2O C电解一段时间后,Ni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减小 D图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电解示意图可知,铁电极为阳极,阳极上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O42-,

5、电极反应式为 Fe 6e -+8OH-= FeO 42-+4H2O,镍电极为阴极,阴极上水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根据题意 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 H2还原,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 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Na2FeO4与 H2反应使产率降低。 【详解】 A 项、镍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H 2+2OH-,氢气具有还原性,根据题意 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 H2还原,电解过程中, 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 Na2FeO4 与 H2反应使产率降低,故 A 正确; B 项、阳

6、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O42-,电极反应式为 Fe-6e-+8OH-=FeO42-+4H2O,故 B正确; C 项、镍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 H 2+2OH-,由于有 OH-生成,电解一段时 间后, Ni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故C错误; D 项、铁是阳极, 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2-+4H2O,Ni 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H2+2OH-,氢氧根离子向阳极移动,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故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池原理,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 4化学与生

7、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聚乳酸酯的降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B硅胶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载体 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 D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聚乙烯纤维吊绳,其商品名为“ 力纶 ” ,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聚乳酸酯的降解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选项错误; B硅胶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B选项正确; C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变性,冷藏存放的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C选项正确; D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

8、材料,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A。 5某些电解质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其电离采取结合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形式,而使 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结构。例如:硼酸分子的中心原子B最外层电子并未达到饱和,它在水中电 离过程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凡是酸或碱对水的电离都是抑制的 B硼酸是三元酸 C硼酸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3BO3+OH =B(OH) 4 D硼酸是两性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由信息可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的酸,能结合水电离出的OH-,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A 错误; B. 1 个硼酸分子能结合1

9、 个 OH-,从而表现一元酸的性质,所以硼酸是一元酸, B 错误; C. 硼酸的中心原子未达饱和结构,与碱反应时,能结合OH -,从而生成 B(OH) 4 ,C 正确; D. 硼酸只能结合OH-而不能结合 H+,所以它是酸性化合物,D 错误。 故选 C。 625时,向20. 00mL0. 1mol L -1H2X溶液中滴入 0. 1mol L -1 NaOH 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水(OH - )的 负对数 -1gc水(OH-)与所加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MN=QP B图中 M、P、Q 三点对应溶液中相等 CN 点溶液中c(Na +)c

10、(X2-)c(HX-)c(H+)=c(OH-) D P点溶液中c(OH-)=c(H+)+c(HX-)+c(H2X)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M 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10 -11.1mol/L ,N 点和 Q 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 10-7.0mol/L , P 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10 -5.4mol/L ,水的电离程度: PN=QM,故 A 错误; B. H2X 的第二步电离常数Ka2=得=,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为定值,在滴定过程 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因此M 、P、Q 三点对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等,不相等,故不选 B; C.N 点为 NaHX 与

11、 Na2X的混合溶液,由图像可知,M 点到 P点发生 HX-+OH-=H2O+X 2-,根据横坐标消耗碱 的量可知,在N 点生成的X2-大于剩余的HX-,因此混合液n(Na2X)n(NaHX),因为溶液呈中性, X2-的水解平 衡与 HX-的电离平衡相互抵消,所以N 点溶液中c(Na+)c(X2-)c(HX-)c(H+)=c(OH-),故选 C; D. P点恰好生成Na2X溶液,根据质子守恒 c(OH-)=c(H+)+c(HX-)+2c(H2X),故 D 错误; 答案: C 【点睛】 本题注意把握图象的曲线的变化意义,把握数据的处理,难度较大。 7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 分离甲醇与

12、氯化钠溶液 B加热 NaHCO3固体 C 制取并观察Fe(OH)2的生成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甲醇与水互溶,不分层,则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 错误; B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朝下倾斜,以避免试管炸裂,故B错误; C植物油起到隔绝空气作用,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可生成氢氧化亚铁,故C 正确; D滴定管刻度从上到下增大,则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1.80mL,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的0 刻度在滴定管的上方,与量筒读数不同。 8X、Y、Z、W 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 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

13、电子数少1 个, X、Y、Z为同一周期元素,X、Y、Z组成一种化合物( ZXY )2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WY 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 B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弱酸 CX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小于Z 的 D化合物( ZXY )2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因 W 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 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 个,且原子序数WX,因此 X、Y、Z为第二周期元素,W 为第三周期元素,结合(ZXY)2的结构式可知,X为 C,Y为 N, Z 为 O,X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 W 为 Al, 以此解答。 【详解】 A化合物AlN 为原子晶体,AlN

14、最高可稳定到2200,室温强度高,且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下降较慢,导 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故A 不符合题意; BN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HNO2为弱酸,故B 不符合题意; CC的氢化物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沸点不一定比H2O 的沸点低,故C符合题意; D由 (OCN)2的结构式可知所有原子均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9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使用含丙烷、二甲醚等辅助成分的“空气清新剂”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B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Si02) 、石灰石( CaCO 3)和纯碱 C髙锰酸钾溶液、酒精

15、、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湿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丙烷、二甲醚都有一定的毒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A 不选; B. SiO2和 CaCO3、 Na2CO3在玻璃熔炉里反应生成 Na2SiO3和 CaSiO3,和过量的SiO2共同构成了玻璃的主要 成分,故B不选; C. 髙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杀菌消毒,利用了强氧化性,酒精没有强氧化性,故C 选; D.成熟的水果能释放乙烯,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故D 不选。 故选 C。 102.8g Fe 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mL 的 HNO3溶液中,得

16、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 的 pH 为 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c(NO3 )=0.85mol/L B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4gFe C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可能以Fe 2+形式存在 D 1.12L 气体可能是NO、NO2的混合气体 【答案】 A 【解析】 【分析】 Fe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在标况下体积是1.12L,则 n(NOx) 1.12 22.4/ L Lmol 0.05mol ,反应后溶液pH1 说明溶液呈酸性,硝酸有剩余,则Fe完全反应生成Fe(NO3)3。 【详解】 A根据 N 原子守恒知,反应后溶液中n(NO3 -) n(HNO3)+3nFe(NO3)30.02mol+3 2.8 56/ g gmol 0.17mol ,则 c(NO3-) 0.17 0.2 mol L 0.85mol/L ,A 正确; B、反应后溶液还能溶解Fe,当 Fe完全转化为Fe(NO3)2,消耗的Fe质量最多,反应后剩余n(HN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