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65101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食品感官评定,.,2,第一节 感觉,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 人类的感觉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及其变化情况的认知-它由分布在体表或内脏的感受器(感觉细胞)、神经、大脑以及一系列非神经性附属结构的感觉器官来完成,.,3,第一节 感觉,感觉产生的过程,感受器,刺激,神经冲动,神经传导通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感觉,.,4,.,5,第一节 感觉,二、感觉的度量 感觉用感觉阈来度量 感觉阈是感官或感受器所能接受刺激变化的上下限(绝对阈),以及在这个范围内对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度(差别阈),.,6,绝对阈和差别阈,绝对阈是指以产生一种感觉

2、的最低刺激量(recognition threshold) 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阈下刺激、阈上刺激、阈刺激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接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7,第一节 感觉,三、感觉的变化现象 感觉受生理、心理、外界环境影响 感觉变化现象对食品感官检验和新产品开发有重要的应用价值。,.,8,三、感觉的变化现象,(一)感觉疲劳现象 在同一种刺激作用一段时间后,感官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灵敏度下降,感觉变弱的现象。 疲劳产生的程度和刺激强度呈正比 外界强烈刺激消失后,感官的灵敏度还会逐步恢复。通常感觉产生疲劳越快,其灵敏度恢复得越快。,.,9,三、感觉的变化现象,(

3、二)对比增强和对比减弱现象 是指当两个刺激同时或连续作用在同一感受器时,其中一个刺激因另一个刺激的存在而得到感觉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按刺激发生的时间前后又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观察一大一小图案 品尝浓糖水后吃甜水果 感官检测时需漱口,.,10,三、感觉的变化现象,(三)相乘现象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最终的感觉超出每一种刺激单独作用时的叠加的总效果,这种现象称相乘作用或相乘现象。 核苷酸和谷胺酸钠、氯化钠共存 增香剂麦芽酚与蔗糖共存,.,11,三、感觉的变化现象,(四)消杀现象 味的消杀现象也称味的掩蔽和变调现象。它是指两个刺激同时或先后出现时一种刺激造成另一种刺激的感觉

4、丧失或发生根本变化的现象。 尝过食盐再喝水会感觉甜 咀嚼匙羹藤叶后,对甜味和苦味的食品味感或味觉的灵敏度丧失。,.,12,第二节 味觉,一、味觉的概念和分类 味觉是由味感受器在受到可溶性呈味物质的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味觉感受器:由分布在舌尖、舌根、舌边缘的味蕾以及末梢神经系统组成 传导速度快,有助于机体快速判断食物的优劣,决定食物的取舍。,.,13,味的分类,日本:甜、苦、酸、咸、辣 印度:甜、苦、酸、咸、辣、淡、涩、不正常味 欧美:甜、苦、酸、咸、辣、金属昧 我国:甜、苦、酸、咸、辣、鲜、涩 目前较为统一的分类:酸、甜、苦、咸,.,14,味觉在食品感官鉴定中的作用,我国的饮食习惯中注重口

5、味,味觉的作用更为显著。 味觉的敏感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食物的构成、温度、质地、味蕾所在部位、甚至人体血液的化学成分、人体的生理状况等。因此,味觉往往是多种刺激作用后的综合结果。 味觉的功能不仅在于快速辨别不同食物的味道而且与营养物的摄取和机体内的内环境有关。,.,15,(一)酸味,酸味可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通常酸味物质最终呈现的风味特点往往与酸根的种类、pH、总酸度缓冲剂、甜味物质等因素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相同pH值,有机酸的酸感高于无机酸,强酸的酸味高于弱酸。总酸度大时酸味强。但pH高于10则无酸味。有机酸酸味爽口,无机酸味苦涩。,.,16,.,17,(二)甜味,甜昧一般来源于有离解性的

6、羟基物质,尤其是醇类、甘醇类和糖类。但有一些非醇物质如醋酸铅等也具甜味 各种甜味物质甜度不同 化学结构略有变化就可使甜味丧失,甚至产生苦味,.,18,(二)甜味,糖除了能增加食品的甜味之外,尚能起调味作用;例蔗糖和食盐有互减甜味与咸味效应,与其他呈昧物质一起有改善风味的作用 糖具有饱腹感:饭前喝下100ml20%蔗糖溶液 低甜度的山梨糖醇、乳糖醇作功能性食品原料,.,19,(三)苦味,苦味最初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多数天然的苦味物质具有毒性,尤其是那些腐败和未成熟的食物,所以动物会本能地厌弃有恶臭和苦味的食物。,.,20,(三)苦味,有些味苦的物质不仅没有毒,反而对

7、身体有益,多数苦味剂都具有药理功能。 虽然单纯的苦味会让人感到不愉快,但当它和甜、酸或其他味感调配得当时,能起着某种丰富和改进食品风味的特殊作用。,.,21,(三)苦味,食品中的苦味物质 苦味物质的种类很多,但多半是药品,与食品有关的比较少。 食品中的苦味物质多数是有机物。同族的有机物中,分子量低的多数呈甜味,分子量高的多呈苦味;,.,22,(四)咸味,食盐: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细胞内外液平衡、正常渗透压、保持体液酸碱平衡。 浓度与咸味关系很大 并不是所有盐都具有咸味:醋酸铅味甜、硫酸镁味苦,.,23,.,24,(五)其他味,1、辣味: 辣味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味感,它可以刺激舌头和口腔的味

8、感神经,同时又会刺激鼻腔粘膜、皮肤和三叉神经,从而产生尖利的刺痛感和特殊的灼烧感 适当的辣味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功能。 辣昧可分为辛辣、麻辣和火辣味,.,25,(五)其他味,2、涩味:是口腔蛋白受到刺激而凝固时所产生的一种收敛的感觉,.,26,(五)其他味,3 鲜味;鲜昧是食品的一种复杂美味感;有些国家将它列为风味增强剂或强化剂。例如肉、虾、鱼引起的食欲味。主要成分是L-谷氨酸钠和5-肌苷酸二钠,.,27,(五)其他味,4、清凉味:薄荷 5、碱味:0.01%氢基离子 6、金属味,.,28,二、影响味觉的因素,1、呈味物质(结构),.,29,二、影响味觉的因素,2、温度 温度影响味阈值

9、甜昧和酸味的最佳感觉温度:35-50 咸昧的最适感觉温度:18-35 苦味的最适感觉温度:10 ,.,30,二、影响味觉的因素,3、介质 呈味物质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扩散至昧感受体进而产生味觉 随着介质粘度的增加,味识别愈困难 水溶液泡沫介质胶体介质,.,31,二、影响味觉的因素,4、身体状态 (1)疾病与营养状况 许多的疾病患者会失去、减低或者改变感官感觉 黄疸病:苦味感觉消失或下降 糖尿病:对甜味敏感性下降 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32,二、影响味觉的因素,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和充盈也会造成对某些味道的喜好发生变化: 长期缺乏抗坏血酸,会对柠檬酸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血糖升高后对甜味敏感性下

10、降 体内缺乏维生索A时,会拒食或厌恶带有苦味的食物,若这种维生索A缺乏症持续下去对咸味也会产生厌恶;通过注射补充维生素A后,对咸味的喜好性可恢复,但对苦味的喜好性却不再恢复; 机体对食物或营养素的需求决定了味觉敏感性,.,33,二、影响味觉的因素,4、身体状态 (2)饥饿和睡眠 处在饥饿状态下味觉敏感性会提高,进食后敏感性下降 有实验证明,四种基本味的敏感性上午11:30达到最高。在进食后一小时内敏感性明显下降,降低的程度与所饮用食物的热量值有关,.,34,二、影响味觉的因素,4、身体状态 (3)年龄和性别 年轻人的感官敏感度高于老年人,而老年人比年轻人富有经验 女性对甜味比较敏感,男性对酸味

11、比较敏感。 有研究结果表明,50岁左右味觉敏感性明显衰退、甜味约减少1/2,苦味减少1/3。咸味减少1/4,但酸味减少不明显。,.,35,四、味感识别和衡量技术,味感识别与衡量指味的定性与定量鉴别,在国际通用味敏感性确定规则中对基本味感物质选择,器具的准备以及鉴别方法上都有一系列严密的规定,.,36,四、味感识别和衡量技术,六种标准味 酸:柠檬酸 苦:咖啡碱 咸:氯化钠 甜:蔗糖 鲜:谷氨酸单钠 金属味:硫酸亚铁 随机的编号顺序 室温(20左右) 样品啜入口中,约15ml左右,并使其滑动接触舌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舌的边缘部位,获得感觉后吐入废液桶中,并用清水漱口。,.,37,第三节 嗅觉,嗅觉的

12、敏感性数万倍高于味觉 主要的感受器是嗅细胞,位于鼻道及鼻中隔后的嗅粘膜中 神经失常、鼻腔受损或堵塞会失去嗅觉 香气、臭气,.,38,嗅觉的分类,有人估计自然界中的嗅感物质约有40万种,人仅能分辨5000余种,而且嗅感的描述和鉴定相当困难,因此将这些气味进行准确的分类也并非易事。,.,39,嗅觉的分类,Amore氏分类法:樟脑味、麝香法、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甜香味、腐腥味 Schutz氏分类法:辛味、香味、醚味、香甜味、油脂味、焦味、烧硫磺味、臭树脂味、金属味,.,40,二、嗅觉的特性,极高的灵敏度 嗅觉适应和嗅觉疲劳 受食物气味、色彩、味道等影响,.,41,三、嗅觉的衡量和识别技术

13、,可以产生嗅觉的物质种类繁多,许多食物产生的气味一般是由多种挥发性物质组成,通常人们将能在食物中产生嗅感并具有确定结构的化合物称为嗅感物质。 微量成分能准确地测得,但对于香气的类型、韵凋、强弱、至今除利用人的嗅觉器官直接加以辨识外,别无其他方法,.,42,(一)嗅觉的衡量,1、嗅味阈 与味阈相似,嗅味阈是一种嗅感物质被感知的最低浓度值以及嗅觉对嗅感物质变化所察觉的最小范围。 影响阈值测定因素:气体纯度、试验方法和条件控制、评判员及其辨别能力,.,43,.,44,(一)嗅觉的衡量,2、香气值 食品的嗅感风味往往不是由几个嗅感物质的百分含量和阈值大小决定,为判断一种嗅感物质在体系的香气中作用大小,

14、引入香气值的概念。 香气值越高,该嗅感物质在体系中的作用越大,越有可能是体系中的特征嗅感物质。,.,45,(一)嗅觉的衡量,3. 相对气味强度 气味物质随浓度变化其气味感相应变化。,.,46,(二)嗅味识别技术,1 嗅技术:为使嗅感物质较多地进入敏感区,使人们获得一个明显的嗅觉,在嗅觉试验中应必须作适当用力的吸气,收缩鼻孔,或煽动鼻冀作急促的呼吸,并且把头部稍微低下对准被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地通人鼻腔,使空气易形成急驶的涡流;这可以反复练习几次后确定最佳呼吸频率和被测物质的位置。这样一个嗅过程就是所谓的嗅技术,.,47,(二)嗅味识别技术,注意点: 嗅技术并不适应所有气味物质,如一些能引起痛感

15、的含辛辣成分的气体物质。因此,使用嗅技术要非常小心 通常对同一气味物质使用嗅技术不超过三次,否则会引起“疲劳”现象,使嗅敏度下降。,.,48,(二)嗅味识别技术,2.范氏气味识别技术 它是常用的一种培训嗅味评价员的实验方法 被测嗅味物质从口吸入并由鼻孔扩散流出。其过程为:首先用手捏住鼻也通过张口呼吸,然后把一个盛有气味物质的小瓶放在张开的口旁,迅速地吸入一口气并立即拿走小瓶,闭口,放开鼻孔使气流通过鼻孔流出(口仍闭着),从而在舌上感觉到该物质。,.,49,(二)嗅味识别技术,3. 啜香技术 它是食品评价专业人员常使用的专门技术,即通过吸气使香气和空气一起流过后鼻部被压入嗅味区域的方法。该方法不

16、需吞咽食物,但能达到相同效果。由于难度高,一般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方可掌握。 这种方法常用于咖啡、茶叶以及酒的鉴评中,先嗅后偿,并用红光照明以减少其他感觉对嗅觉的干扰。,.,50,第四节 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视觉与感官鉴定 食品的颜色与味觉、嗅觉等其他感觉密切相关,只有当食品处于正常颜色范围内才会使味觉和嗅觉在对该种食品的鉴评上发挥正常,否则会使此种感觉灵敏度下降,甚至得到错误的判断。,.,51,第四节 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颜色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下列作用 (1) 有助干增加食品吸引力和判断食品的质量:食品的颜色比另外一些因素诸如形状、质构等对食品的接受性和食品质量影响更大、更直接。,.,52,第四节 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颜色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下列作用 (2) 食品的颜色和接触食品时环境的颜色能显著增强或降低食欲。 (3) 食物颜色可能会影响感觉,例如粉红颜色的酒比淡红色、深红色、白色、棕色酒的感觉更甜;吃红烧肉时,颜色浅的肥肉比颜色深的肥肉更容易使人产生油腻感,喝咖啡时棕色颜色的深浅不同会使人对苦味的感觉有较大的不同,.,53,第四节 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听觉与食品感官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