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十二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0052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十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十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十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十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十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十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十二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本章学习要点: 一、社会变迁的原因与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相关理论 三、现代化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四、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 五、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及对策,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一、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类型 1、什么是社会变迁 (1)社会变迁是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 (2)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任何社会制度或人们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3)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4)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关系体系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本质上的变迁,即人们经济关系的变化;

2、 所谓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及结果。,2、社会变迁的类型 社会变迁依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 这是依据社会变迁的规模而言的。 整体变迁是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它是从社会结构体系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有机变迁的合力中演化出来的。 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 局部变迁和整体变迁的方向和速度并非完全一致。 (2)进步的变迁和倒退的变迁 这是就变迁的方向而言的。,(3)进化的变迁和革命的变迁 这是就变迁的性质而言的。 进化的变迁是指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相对均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发

3、生有秩序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化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进化的变迁是表现为量的变化或部分的质变。 革命的变迁是指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社会变迁。 (4)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这是从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的角度来说的。,二、社会变迁的原因 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变迁?是哪些因素造成了社会的变迁? 1、根本原因 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环境的变化 这里所讲的环境不是指一般的社会环境,而是指那些和人

4、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3、人口的变化 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4、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与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 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 生活方式常指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为满足需要而在各种生活领域中进行活动的行为习惯。 6、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指在社会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 7、经济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是社会变迁最重要的因素和内容,对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一、社会进

5、化论 社会进化论在其发展中有古典和现代之分。 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德、斯宾塞、摩尔根、迪尔凯姆、滕尼斯等人。 古典进化论者关于社会变迁的基本观点是:进化既是自然段定律,也是社会的定律;社会具有渐进的趋势,是一个从最初的简单形式逐渐地向越来越复杂的形式演化的过程;社会沿着一定的进化阶梯前进,每一个阶梯比前一个阶梯高级,最后达到完善,人类社会的进化就是一个从“原始”到“现代”单线(即一种模式)发展的进步过程。 现代进化论者认为,社会进化过程是多线(多种模式)的,不同社会有自己的进化阶梯,不一定是相同的进化模式;进化过程有进步,也有停滞、退步,还有跨越阶段的进化。,二、历史循环论 与进化论不

6、同,历史循环论强调的是社会现象的重复出现,它不认为社会和历史是沿着一条线发展的,而是在一个循环始终的圆圈中运动。这种观点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存在。 1、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战国时代的邹衍将五行说延伸到社会历史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认为历史是按照“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木德继之,以后依次是金德、火德、水德,然后再回到土德上,再循环下去。 2、维科的历史三阶段说。 意大利历史学家维科认为历史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世界各个民族都要经过三个历史阶段,即神的统治(神灵时代)、贵族统治(英雄时代)、人民统治(凡人时代),社会在经过这三个阶段后,又回到起点,循环不已。,3、施本格勒(Oswa

7、ld Spengler,1880-1936)的文化循环论 德国历史学家施本格勒认为,历史是一个各自独立的文化形态循环交替的过程。任何文化都是一个相对自主和自名的系统。每一个文化都有它自己的形态,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都要经过青年期、壮年期,以至衰老灭亡,文明是最后的阶段。 4、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它受到的压力很有关系。文明的持续的动力,体现在对挑战和压力的回应上。环境(起初是自然的,后来也是社会的)不停地挑战社会,社会通过创造、发明工具来回应挑战,一旦挑战被回应,新的

8、挑战就会接着而来,于是,新的回应就会随之而生。在文明成长的时期,这种回应是成功的,人们用史无前例的努力来回应史无前例的挑战。但是在崩溃瓦解的时期,他们不再有创造性。文明随着它对新挑战的回应的日益增长的无能,就从内部衰落了。,5、索罗金(Pitirim Sorokin,1889-1968)的“新文化循环论” 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认为,文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官文化,另一种是理念的文化。中间类型的文化形态则代表了理念和感官因素平衡性的混合。 索罗金用循环的观点来看待历史变迁,认为文化变迁的最主要的一般模式是不停息的变化的不同的再现过程,这些过程经常翻转它们的方向和重复它们自身,即理想型、理念型和

9、感官型依次更替和循环。,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系统地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变动关系,将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动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果适应,则社会发展;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必会冲破这种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经济基础就会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就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在探讨社会变革中,马克思特别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作用,强调人的实践能动性。,四、关于社会变迁的其他理论 1、社会均衡论 社会均衡论把社会当作一个自给自足、自我调节的系统,认为社会的变化、

10、发展总是趋向于均衡、稳定的,均衡是社会体系运行的最终目标。社会均衡论只承认相对均衡的作用,看不到在社会形态、特别是在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中,由于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而引起的不均衡状态,具有保守的色彩。 2、社会冲突论 社会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冲突既是社会变迁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在分析社会冲突的实际作用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冲突是导致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因,它既是旧的社会结构的破坏力,也是新的社会结构的创造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冲突有两种功能,一是造成社会分化,二是促进社会的群际整合。,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 1、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所谓社会现代化,是指一种

11、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以科学技术为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2、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经济发展的工业化 (3)政治的民主化 (4)生活空间的城市化 (5)社会组织的专门化 (6)文化价值观念的理性化 (7)人的现代化,二、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1、韦伯的新教伦理说 韦伯认为,欧洲的资本主义之所以会获得迅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们获得了一条自我约束的戒律,即在增加生产的同时抑制了自己的消费。虽然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也是提倡抑制消费的,但这种对消费的抑制是与生产的不发达和贫穷为伴的;而欧洲人在

12、控制自己消费的同时却在努力生产。韦伯认为,这一点得归功于欧洲的新教改革。新教教义促使人们既能最大程度地生产财富,又能限制自己的消费,然后将节省下来的财富再用于投资,这是一条致富的捷径。,2、切罗特的现代化的国家理论 以切罗特为代表的现代化国家理论认为,韦伯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有局限性。所以他们不同意韦伯的新教伦理导致资本主义兴起的假说,认为其中必定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国家力量的削弱。 他们认为,在封建专制政府的统治下,即使最强有力的宗教也不可能使资产阶级得以兴起。所以,欧洲历史中的关键事件,是政府的权力遭到削弱,这样人们才获得了追求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有了可能。,3、沃

13、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与前两种理论不同,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认为,欧洲的现代化并不是出于其内部的原因,而是由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的缘故。 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一书中指出,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原因不在这些国家的内部,而在于已经组成了单一世界体系的各国之间的关系之中。他认为,在这一世界体系中,国与国之间存在着等级,少数国家成为核心国,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附属国。核心国可以从附属国那儿夺取财富而不需要像过去的帝国那样诉诸武力,原因在于它们主宰了世界贸易关系,使附属国的经济畸形发展,从而不得不依赖核心国。西欧国家就是靠这种不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附属国那儿获取了巨额财富,才使它们的工业得到

14、迅速发展的。,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程 我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历史任务,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但是,我们在转型过程中一再错过机遇。 第一次机遇: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到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之前,即1842年至1850年; 第二次机遇:从太平天国到甲午战争爆发,1865年至1894年; 第三次机遇,是以戊戌变法为标志,1894年至1899年; 第四次机遇:20世纪头一个10年; 第五次机遇:辛亥革命至大革命爆发,1911至1927年;,第六次机遇:抗日战争前的10年; 第七次机遇: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

15、建立前; 第八次机遇: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 第九次机遇:20世纪60至70年代。 总之,鸦片战争后的150多年间,中国丧失了九次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机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的重心开始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此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九死一生”。,二、中国现代化的特征 1、模仿性 2、长期性 3、不平衡性 4、二元结构的超稳定性 5、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6、迟发展效应,三、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 1、全球化的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 其次,

16、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民主法治政治的形成。 最后,全球化还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全球化在给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同时伴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成本增加的过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 其次,我国政治制度的稳定和民族文化将收到威胁。,2、对策 一是树立新的安全观; 二是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加速国内改革进程。,主要阅读书目: 1、戴维波谱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西里尔E布莱克编,杨豫、陈祖洲译: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3、塞缪尔亨廷顿著,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张琢、马福云著: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