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鲁教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487696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鲁教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一线。 (2)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 、。 (3)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沿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400,-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北方地区 (1)地形区:A,B,C, D,E。,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气候大部分属于气候。 从温度带来

2、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带。 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地区。 (3)河流:F,G,H。 (4)资源:I油田,J油田,K油田, L油田。 (5)城市:,。 (6)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温带季风,中温,暖温,湿润,半湿润,松花江,汾河,渭河,大庆,辽河,胜利,中原,济南,太原,西安,哈尔滨,-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南方地区 (1)地形区:A、B、 D、E。 (2)河流:长江、珠江、C、M。 (3)铁路线:京广线、I、F、 G、H等。 (4)丰富的水能:主要分布在流域和珠江上游。 (5)工业

3、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南岭,云贵高原,澜沧江,汉江,宝成线,焦柳线,京九线,浙赣线,长江,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特别提醒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差异,-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3)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的界线。(4)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6)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界线。(7)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6湖北武汉模拟)下

4、图示意某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图中M地区年降水量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距海遥远B.位于背风坡 C.植被良好D.纬度较高 2.M所在地区是我国著名天然原始林区,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提供木材D.美化环境 3.M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夏季暴雨集中B.风力侵蚀严重 C.地势起伏大D.断层发育,B,B,B,-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M地位于我国横断山区,该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故选B项。第2题,M位于横断山区,由

5、于该地山高谷深,加之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原始森林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故选B项。第3题,M位于横断山区,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断层发育,地势起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暴雨集中,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该地气候湿润,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作用为主。故选B项。,-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差异,-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3北京卷,12)读下图,完成第12题。,-16-,知识梳理,基础

6、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D,A,-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图中甲地虽然位于我国的最东部,但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昼短夜长,因此日出较晚,A项错;漠河不在北极圈内,没有极昼现象,B项错;内、外流区的分界线经过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的河源额尔古纳河的众多支流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属于外流区,C项错;松花江干流由西南流

7、向东北且纬度高,有结冰现象,会出现凌汛,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中部是松花江和辽河的分水岭,因此地势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季降水较多,不会出现伏旱现象;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不是商品棉基地。,-1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西北地区 (1)气候:以气候为主。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a、 b、c。 (3)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内蒙古牧场、新疆山地牧场。,温带大陆性,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草原,-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

8、力突破,真题通关,(4)城市、交通:d、e,第二亚欧大陆桥。 (5)河湖:稀少,多河流。 (6)资源:煤、石油、稀土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季节性,天然气,-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青藏地区 (1)地形区:a,b,c,柴达木盆地。 (2)气候:。 (3)河流:d,e,f。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 (4)城市:g,h,i。,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高寒,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拉萨,格尔木,西宁,-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5)交通: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青藏铁路。 (6)农业。 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9、特别提醒青藏地区农作物质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1)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和牧草的光合作用。(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营养物质。(3)气温较低,植物生长周期长,农作物有充足的时间积累营养物质。因此青藏地区的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蔬菜、水果等长得又大又好,牧草的营养成分也很高。,公路,高寒,河谷,-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5浙江10月选考)农业生产潜力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作物产量潜力,接近一个地区最高产量。下图为我国全年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两地农业生产潜力较低的主要限制

10、性因素分别是() A.热量、光照B.光照、热量 C.热量、水分D.水分、热量 2.地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可能引起长江() A.源头冰雪融水补给增加 B.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减少 D.流域年径流量增加,D,B,解析:第1题,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农业生产潜力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地位于青藏高原,高寒是其基本特征,其农业生产潜力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第2题,地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不合理的农业开发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区域差异比较,-2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

11、真题通关,-2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分析西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时要围绕“干旱”展开,如下图所示。,-2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并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下图所示。,-2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3海南卷,13)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第13题。,-2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

12、水分 C.坡度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D,B,C,-3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最容易出现盐渍化现象。第2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该地位于我国39N附近,因此温度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13、是水分。第3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会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3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4.2012四川卷,39(1)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3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答案: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地周边山麓地带。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较好,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成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较为充足的河流沿岸和有高山冰雪融水的山麓绿洲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