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86701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调血脂药,第二节 抗氧化剂,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第四节 黏多糖和多糖类,重点难点,他汀类、贝特类、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胆汁酸结合树脂、依折麦布和多烯脂肪酸的调血脂作用。,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PCSK9抑制剂、黏多糖和多糖类药物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调血脂药,第一节,血脂,胆固醇(Ch) 三酰甘油 (TG) 磷脂(PL ) 游离脂肪酸(FFA),血脂与脂蛋白,药理学(第9版),脂蛋白,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药理学(第9版),调血脂药分类,主要降低T

2、C和LDL的药物 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降低 Lp(a)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一、他汀类 HMG-CoA(羟甲基戊二酸甲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体内过程,吸收:羟酸型吸收好,内酯型为前药,吸收后在肝脏内水解成活性羟酸型。 分布:很少进入外周组织。 代谢:肝。 排泄:经胆汁由肠道出,少部分由肾排出。,药理学(第9版),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1. 调血脂作用 降低LDL-CTCTG, 略升高HDL-C,药理学(第9版),他汀类调血脂作用特点,药

3、理学(第9版),抑制胆固醇合成机制,他汀类与HMG-CoA的化学结构相似,且对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比HMG-CoA高数千倍,对该酶发生竞争性的抑制作用,从而使胆固醇合成受阻。,药理学(第9版),调血脂作用机制,(1)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Ch合成。 (2)代偿性增加LDL受体数量及活性。 (3)减少肝脏VLDL的合成及释放。,药理作用,2. 非调血脂作用 又称他汀类的多效性作用,药理学(第9版),(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减轻炎性反应。 (3)抗VSMCs的增殖和迁移。 (4)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5)稳定粥样斑块。,临床应用,药理学(第9版),(1)高脂

4、蛋白血症:a型、b和型; 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所致高Ch血症。 (2)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 (3)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4)肾病综合征。,不良反应,药理学(第9版),(1)一般不良反应:GI、皮肤潮红、头痛, 转氨酶升高,肌痛(1%)。 (2)严重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 (3)慎与贝特类合用。,药理学(第9版),二、胆固醇吸收抑制药,考来烯胺 考来替泊,药理作用:TC降低20%25%, LDL-C降低25% 45%, 对TG和VLDL的影响较小,对HDL几无影响。,(一)胆汁酸结合树脂(胆酸螯合剂),药理学(第9版),作用于小肠细胞刷状缘,抑制饮食及胆汁中胆固醇的

5、吸收,不影响胆汁酸和其他物质的吸收。,与他汀类合用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克服了他汀类剂量增加而效果不显著增强的缺陷。,(二)胆固醇吸收抑制药,不良反应轻微。,依折麦布,药理学(第9版),阻滞细胞内胆固醇向胆固醇酯的转化,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胆固醇的逆化转运,使血浆及组织胆固醇降低。,(三)ACAT(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药,不良反应轻微。,药理学(第9版),三、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药,PCSK9是由肝脏合成的分泌性丝氨酸蛋白酶,释放入血后与LDL受体结合,促进其进入肝细胞后至溶酶体降解,从而减少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数量,使血浆LDL-C水平升高。,P

6、CSK9单克隆抗体 evolocumab, alirocumab,PCSK9抑制药通过抑制PCSK9,阻止LDL受体降解,促进LDL-C清除。,主要降低TG和VLDL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一、贝特类,吉非罗齐 苯扎贝特 非诺贝特,药理作用,药理学(第9版),1. 调血脂作用 降TG 20%60%, VLDL-C 63%, TC 6%25%, LDL-C 26%, 升高HDL-C 10%30%。 2. 非调血脂作用 抗炎、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机制,药理学(第9版),1. 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PPAR ,调节apoC、LPL、 apoAI等基因的表达。 2. 抑制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减少

7、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产生。,临床应用 b、型和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药理学(第9版),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 (2)乏力、头痛、失眠、皮疹、阳痿。 (3)肌病: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与他汀类药合应用,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药理学(第9版),二、烟酸,1. 降TG、VLDL达20%60%,降LDL-C慢而弱(10%25%), 升HDL 15%30%,降Lp(a) 。 2. 抑制TXA2生成,增加PGI2生成, 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广谱调血脂药,降低Lp(a)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血浆 Lp(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8、 降低血浆 Lp(a)水平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热点。,降低Lp(a)的药物 烟酸、烟酸戊四醇酯、烟酸生育酚酯、阿昔莫司、新霉素、多沙唑嗪。,抗氧化剂,第二节,药理学(第9版),普罗布考,1. 抗氧化:抑制脂蛋白的氧化修饰,阻止ox-LDL形成。 机制:自身被氧化为普罗布考自由基, 减少LPO生成。 2. 调血脂:TC降10 % 20%, LDL-C降5 % 15%,HDL-C及apoAI也降低,不影响TG和VLDL。 3. 较长期应用可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停止发展或消退,黄色瘤缩小或消除。,药理作用,药理学(第9版),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对继发于肾病综合征或糖

9、尿病的型脂蛋白血症也有效。 长期服用,可使肌腱黄色瘤消退,阻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或促进病变消退,冠心病发病率降低。 可预防PTCA后的再狭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理学(第9版),(1)一般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常见,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血小板减少、肌病、感觉异常等。 (2)严重不良反应 QT间期延长。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心电图的变化。 室性心律失常、Q-T延长、血钾过低者禁用。 不宜与延长Q-T的药物同用。 近期有心肌损伤者、孕妇及小儿禁用。,多烯脂肪酸,第三节,主要降低TG和VLDL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n-3型多烯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EPA

10、),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 调血脂:降低TG、 VLDL, 升高HDL-C、apo A I/apo A 。 2. 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扩血管。 3. 抑制VSMCs增殖和迁移。 4. 提高RBC的可塑性,改善微循环。 5. 抑制As早期炎性反应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药理作用,黏多糖和多糖类,第四节,药理学(第9版),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天然类肝素,调血脂 保护动脉内皮 抑制VSMCs增殖和迁移 防止再狭窄,黏多糖和多糖类 动脉内皮保护药,药理作用,他汀类药物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HMG-CoA还原酶,抑制胆固醇合成。 阴离子交换树脂阻断胆酸肝肠循环,减少胆固醇吸收。 贝特类作用于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促进脂蛋白脂肪酶活性。 普罗布考抑制脂蛋白的氧化修饰,阻止ox-LDL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