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件全面完整讲义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481738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218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会计课件全面完整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成本会计课件全面完整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成本会计课件全面完整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成本会计课件全面完整讲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成本会计课件全面完整讲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会计课件全面完整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课件全面完整讲义资料(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会计,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成本及成本信息的作用,一 成本 (一)概念 经济内涵: 成本是为了取得资源而付出的代价。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二)成本的现实内容 成本是一种资源耗费,产品成本概念:生产者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消耗而又必须补偿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以上概念均为狭义的成本概念 (三)广义成本: 是除了狭义成本之外,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二 成本信息(成本)的作用 1 成本是制定和选择决策方案的重要依据; 2 成本是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 3 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依据 4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第二节 成本会计对象

2、,一 成本会计对象的含义 成本会计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成本会计的对象可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包括: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和各种专项成本。,二 支出、费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支出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开支与耗费。 1 资本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如企业购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 收益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 3 所得税支出:企业在取得经营所得与其他所得的情况下,按国家税法规定向政府缴纳的税金支出; 4 营业外支出: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

3、的支出。 5 利润分配性支出:在利润分配环节的开支,如支付股利等。,(二)费用 企业在获取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费用按其通其同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两类。 费用与支出的关系: 费用是企业支出的构成部分,支出中凡是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为或转化为费用,而凡是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则不能列为费用。,(三)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1 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加以归集和汇总就是产品成本,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2 生产费用反映的是某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费用,而产品成本这是反映某一时期内某种产品所应承担的费用。,第三

4、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一 成本会计的职能 概念 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职能 基本职能 成本核算 派生职能 除了成本核算之外,还具有: 成本分析 成本预测 成本决策 成本计划 成本控制 成本考核,关系 各项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決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 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 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实施进行的监督;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完成的检验; 成本分析是查明成本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进行的检查; 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 成本核算是各项职能的基础,没有核算其他职能都无法进行。,二 成本会计的任务 由企业经营管理

5、(成本管理)的要求所決定的; 还受制与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 成本会计的任务: 进行成本预测、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效果服务; 严格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以保证成本、费用计划的完成; 及时、正确的核算成本、费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信息; 核算生产费用、经营管理费用和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所需要的成本、费用数据;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经营成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合理地组织其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机构设置、

6、成本会计的人员配备和成本会计的制度规定等项内容。,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 1、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 按职能分工:将厂部成本会计科分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小组 按对象分工:分为产品成本、经营管理费用核算小组或核算员等,2、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 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一般适用于成本会计工作较为简单的企业。 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一般适用于大中型企业采用。 也可结合企业实际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二 成本会计法规 企业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是会计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会计

7、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三 会计人员 1 成本会计人员配备应考虑的因素 (1)规模大小 (2)业务繁简 (3)管理机构的需要 2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第五节 成本会计发展趋势,一 高科技生产企业的成本会计 二 适时制生产制度 三 作业基础成本法,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概述,第一节 产品成本核算原则,一 实际成本核算原则 某项成本发生时,按发生时实际耗费数确认; 完工入库的产成品成本按实际负担额计价; 由当期损益负担的销售产品成本,按实际数结账。 二 可靠性原则 真实性 可核实性,三 重要性原则 四 及时性原则 成本项目发生时,及时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出一些特

8、殊成本信息要求时,及时提供; 按期编制财务报表时,及时提供成本资料。,五 一致性原则 某项成本要素发生时,确认该要素水平的方法前后期应一致; 成本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费用分配方法前后期应一致; 同一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前后期应一致; 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的确定前后期应一致。,第二节 产品成本核算要求,一 对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 (一)按费用的经济内容或经济性质分类 外购材料 外购燃料 外购动力 职工薪酬 折旧费 修理费用 利息费用 税金 其他费用,(二)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生产费用: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可适当调整,但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费用

9、在管理上有无单列的必要; 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为某种费用专设成本项目所增加的核算工作量大小。,二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 正确划分应计入成本、费用与不计入成本、费用的界限 2 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 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4 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三 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式 四 选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五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原始记录制度 既满足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又简便易行。 定额管理制度 计量验收制度 包括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建立严格的财产物资收发领退手续和财产清查制度等。 内部结算制度

10、内部结算要以合理的内部价格为依据; 内部结算包括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内部结算货币等。,第三节 产品成本核算基本程序,根据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对生产费用进行分类核算,并按成本项目进行归类,直到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基本工作过程。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确定成本项目 确实成本计算期 审核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品质、产品批别、产品生产步骤 二 确定成本项目 三 确定成本计算期 取决于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 大量、大批生产与会计期间一致; 单件、小批量生产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四 审核生产费用 目的:确定各项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开支的费用

11、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 五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六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第四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程序,一 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成本核算主要账户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等账户。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基本生产成本 借方登记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贷方登记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 期末余额为借方余额,登记基本生产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基本生产成本”

12、按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订单、批别、生产阶段等)分设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 借方登记辅助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贷方登记完工入库产品的成本或分配转出的劳务费用; 期末余额为借方余额,登记辅助生产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辅助生产成本”按辅助生产车间和生产的产品、劳务分设明细账。,制造费用 目的:归集和分配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借方 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贷方 月末企业将归集的各项间接费用, 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 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外, 本科目月末应无余额。 “制造费用” 总账科目应按不同车间、部门设立明细账。,二 产品成本核算

13、的账户处理程序,第三章 产品成本构成要素的归集与分配,要素费用的归集要素费用的归集是按照要素费用的性质根据其发生的地点或受益对象进行归集,主要涉及的账户有“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要素费用的分配要素费用的分配是将各种要素费用的发生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合理地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常用的费用分配的标准有三类:1)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2)消耗类:如生产工时,生产工人的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 3)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要素费用分配的主要程序: 1)费用分配率= 待分配费用总额 / 分配标准

14、总额 2)某分配对象应分得的费用=费用分配率该分配对象分配标准,第一节 材料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材料成本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而发生的费用。 在核算过程中,能够直接明确其成本计算对象的就直接归集到该成本计算对象中,几种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耗用的材料则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记入。,材料消耗的原始记录 领料凭证: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退料单等。,一 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核算 (一)原材料费用分配对象的确定 用于基本车间生产产品耗用的材料费用, 若能分品种领用, 则直接记入“ 基本生产成本” 总账科目及其明细账的

15、“直接材料” 成本项目, 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 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 间接记入“ 基本生产成本” 总账科目及其明细账的“直接材料” 成本项目。,用于辅助车间的材料费用, 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 科目。 用于生产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机物料费用, 应记入“制造费用” 科目。 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销售场所消耗的材料等费用, 应分别记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或“ 财务费用” 科目。,由于原料及主要材料的耗用量一般与产品的重量、体积有关,所以其分配一般可按产品的重量和体积比例分配。如各种铁铸件所用的原料生铁可按铸件的重量比例分配;各种木器所用的主要材料木材,可以按照木器净用材料的体积比例分配。

16、 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费用也可以按照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比例或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二)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 1.基本方法 (1)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程序: (1)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2)计算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3)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4)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费用,计算公式: 某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 原材料耗用量分配率原材料实际消耗总量/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该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原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价格,例1 健康食品厂9 月生产直径30 厘米的大蛋糕1 000只和直径为5 厘米的小蛋糕6 000 只, 面粉消耗定额为: 大蛋糕3 千克, 小蛋糕为0 . 2 千克。当月实际消耗面粉为5 040 千克,面粉的实际单位成本为2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