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临床之运用(廖千赋)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37340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武汤临床之运用(廖千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真武汤临床之运用(廖千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真武汤临床之运用(廖千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真武汤临床之运用(廖千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真武汤临床之运用(廖千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武汤临床之运用(廖千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武汤临床之运用(廖千赋)PPT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真武汤之临床运用,中国医药大学推广教育中心讲师 高堂、永康中医诊所 廖千赋 医师,.,2,前言,真武汤方两见于伤寒论中。,.,3,伤寒论 太阳病下篇第106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4,【病因】 太阳病发汗后肾阳虚,水气内停。 【病机】 肾阳外损,水气内凝为患。 【治则】 温肾利水,.,5,症状分析,心下悸水气上凌 即心下胃的上部有东西窜动感,是因为发汗过当,使心脏出现代偿性的悸动,也表示心脏要将血液发射供应到全身,而产生心跳加速,称阳虚不能内守。,.,6,症状分析,头眩水气上干清阳 当心脏努力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却有力不

2、从心之感,使脑部缺氧,导致头昏眼黑,乃阳微气不能升。,.,7,症状分析,身瞤动阳虚经脉失温失养 血液内电解质不平衡,就是阳虚液涸,失养于精也。,.,8,症状分析,振振欲擗地水邪浸渍经脉 当身体造成平衡失常,站立不稳,摇摇晃晃随时会倒地,就是阳虚气力不足,不能支持身体。,.,9,太阳病汗不得法后伤肾阳,应是病人的身体素质是肾阳不足的,所以弱者先伤。 肾阳虚,不能制水(水邪浸渍经脉),不能化水,不能温煦水液(经脉失温),而导致水邪内盛的水气病。,.,10,肾阳虚兼有水气内动为何仍发热?,(1)表邪仍在 里虚,肾阳虚衰,水邪泛滥,兼有表证 (2)虚阳外浮,.,11,仍发热 发汗后仍有发热非表证发热

3、真武汤方中用生姜并非虚阳外浮所宜 里虚兼有表证,应当先补里,先温里,故:此为水气郁遏而发热,.,12,肾阳虚水气郁遏发热特点,1、翕翕发热 2、四肢不热 3、面色黧黑 4、伴心悸、头晕、头痛,.,13,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鉴别,.,14,从太阳病下篇条文,医宗金鉴作者吴谦先生在注解即说:此条示人以救逆之法也。即发汗过当亡阳,造成心脏衰竭,不能充分将血液输送至大脑,造成大脑缺氧,用真武汤扶阳抑阴以救其逆。因太阳病所以用麻黄汤或大青龙汤发汗,理论上外感热证应该缓解,却未见其缓解,反造成严重脱水,亡阳于外而休克。,小结,.,15,伤寒论 少阴篇第273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4、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吐,真武汤主之。,.,16,.,17,【病机】肾阳内损,水气内生 【治则】温阳化气利水。,.,18,症状分析,小便不利肾阳虚不能化气利水。 腹痛水寒凝滞于内。 四肢沉重疼痛水气外溢。 下利水气下注于肠。,.,19,.,20,水气泛滥,本汤证还可见于大青龙汤证变证,筋惕肉瞤,身瞤动等。,.,21,鉴别,.,22,在少阴全篇条文的意义,是针对体内阴寒有水气而设。 水寒之气 外攻于皮表,造成四肢沉重疼痛, 内盛于里,就有腹痛下利的症状出现。 停于上焦,则喘不能卧。 停于中焦胃腑,则呕或下利。 停于下焦膀胱,则小便不利,或少腹满。,

5、小结,.,23,这些阴寒之水,不用五苓散是因非表热之饮,不用小青龙是因非表寒之饮也,所以只有用真武汤温寒制水。,.,24,因为真武汤有附子,可以强心,将血液、水份充分输送人体各部组织及末梢,让血液回流正常。 如果用各种利水剂无效,可以考虑用真武汤,达到利水消肿效果。,.,25,两条见症稍异 【病机】均为少阴肾阳虚弱,气化无力,水饮内生。 【病标】水气内生,泛溢为患。 【病本】少阴真阴不足,蒸化津液无力。 故均治以真武汤温肾化气,健脾利水,标本两治。,.,26,下焦的水液参与正常的水液代谢,需要 肾阳的温煦 脾阳的运化 心阳的镇摄,.,27,【组成】茯苓三两、白芍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熟附子

6、一枚擘八片。 【煎服法】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煮三升,每日温服三次。,.,28,附子配芍药,温表阳而祛风,调和营卫。 生姜解表降逆,降水饮。 茯苓、白术,都是化水饮为津液的主药。,.,29,芍药能通血脉,配合芍药,是甘酸除饮的配伍,利尿除饮。 水饮一部分清除了,一部分化为津液,表邪也解决了,病也就痊愈了。 五版教材方剂学中讲“芍药的功用有三:“一曰和营,通血脉,二曰利尿,三曰反佐 。,.,30,【加减】随证: 咳嗽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乾姜各一两。 小便正常去茯苓。 下利去芍加乾姜二两。 呕吐去附子加生姜五两,连前三两共八两。 血虚,加当归、川芎。,.,31,临床运用,.,32,水肿,附子属辛热之品,

7、有强心作用,一方面刺激命门相火充分运行,水就不泛滥或妄行。 白术能躁湿,帮助脾胃运化功能,达到制衡水的效果。 生姜辛散,助附子补阳温中,有散水之意。,.,33,水肿,白芍一可以酸收,固护其真阴,于泻水时得免妄行水患。二可收敛,使水归根于阴, “阴中求阳,不会有发散之忧,故能发挥温寒散水气,达到消肿效果。 在水气病的善后治疗中以达到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之效。,.,34,水肿,茯苓淡渗协助白术健脾土,若再加人参、甘草就组成四君子汤,治水之中有利水之道。 如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用本方加丹参化瘀,泽兰化瘀利水。,.,35,仲景用真武为方名,是藉其镇水之义。 仲景在伤寒金匮都有提到:人一身制衡水者脾也

8、,主水者肾也。,.,36,水肿的治疗原则应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总以扶正助气化为治。,.,37,临床上常听病者曾看过中医,告之脾湿,脾如不湿不能运化,并造成肠管乾燥而便秘。但太湿又影响运化。所以要藉助主水的肾,所谓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者,如果命门相火不能燃烧,脾的枢机输运,会因肾之胃关不开而造成全身代谢障碍,并全身出现一系列之痰饮症状时,靠谁发号司令?谁制衡水系?只有温心阳的真武汤。,.,38,心脏疾患,包括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病,辨证属于阳虚水泛。 有心慌、心跳、

9、水肿,甚至有夜里难眠不能平卧等症状。,.,39,亡阳休克,本方组成对大汗而成亡阳,因能强心,故可治汗出过多导致休克症状。,.,40,电解质不平衡,临床上很多严重脱水、电解质严重不足,导致肌肉组织抽动现象,本方可缓解。,.,41,眼皮跳动或脸颊不自主跳动,因脾气不足导致肌肉不自主抽动,通常合并有下眼胞或脸颊之水肿。 可加秦艽、钩藤、蝉蜕、僵蚕。,.,42,晕眩,包含小脑病变。 小脑是管人体平衡感,很多人中风、车祸引起脑组织、血管病变,而使身体失去平衡感。 本方搭配活血化瘀方药,甚至连颈部基底动脉狭窄,用本方强心活血化瘀,改善良好 。,.,43,脑血管病变致窗口狭窄,有一年轻患者因脑瘤手术造成窗口

10、狭窄,经用活血化瘀为主配强心之真武汤加眼科药之茺蔚子、青箱子、谷精子等,服后未久,病人来诊,高兴地说窗户终于被打开。,.,44,梅尼尔氏症,小半夏加茯苓汤合真武汤之使用,因阳虚水泛导致的内耳前庭病变,依仲景法将水分引出,效果很佳。,.,45,.,46,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微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47,症状分析,身体骨节痛阳虚寒凝,气血不足,全身骨节痛。 手足寒阳虚不能温达四肢(比四逆汤手足厥冷程度轻)。 脉沉病在里,见沉紧,区别于太阳伤寒。,.,48,症状分析,口中和(不苦、不渴、不燥)病在

11、经脉,无热象。 背微恶寒背为阳,少阴经脉循背夹脊,督脉循行于背,表现为背恶寒。,.,49,背恶寒鉴别,太阳病寒邪袭表,卫阳被遏 与发热头痛,脉浮并见 阳明病邪热内炽,汗出肌疏,津气不足 背恶寒较轻必口中燥渴引饮 少阴病阳虚寒盛,失其温煦 背恶寒重,口中和,脉沉无热象,.,50,附子汤证,【症候】 背恶寒,手足冷,身体骨节痛,口中和, 苔白润脉沉。 【病理】 少阴阳虚,寒湿凝滞经脉。,.,51,附子汤证,【治法】 温经扶阳,除湿止痛。 【方药】 附子汤(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前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外灸大椎、关元、气海等。,.,52,附子汤临床应用,寒湿偏重的痹证,以痛为主,配合外敷。 阳虚寒湿凝滞少阴的病证。 如肾结石、恶寒、腰痛,脉沉。,.,53,少阴寒化证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比较,.,54,.,55,感谢聆听,.,56,.,57,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