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资料教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384196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6.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10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2010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2010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2010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资料教程(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 Computer Architecture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以存储器为中心(五大部分)、二进制、存储程序原理 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改进 CPU指令集、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 计算机组织结构 Computer organization 总线与接口、CPU组织、存储器组织、输入/输出组织 计算机互连结构 interconnection 1. 总线:要素、组织、仲裁、带宽、时序 2. 串行总线 计算机工作原理,2.1.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硬件组成 五大部分: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核心和关键:存储器 信息表示:二进制

2、计算机内部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均采用二进制表示,并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 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指令(控制)驱动 编制好的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预先经由输入设备输入并保存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开始工作后,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由控制器自动、高速地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2.1.2 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改进,改进 CPU指令集 指令功能、指令格式、寻址方式 存储器子系统 分层结构 输入/输出子系统 总线/接口+多种I/O方式 改变 改变串行执行模式,发展并行技术; 改变控制驱动方式,发展数据驱动、需求驱动、模式驱动等其它驱动方式;,重点,例: MOV R0,#2,操作码助记符: 与动作

3、一一对应,操作码:由CPU设计人员定义,具有固定的写法和意义。 操作数:可由编程人员采用不同方式给出。,;注释,指令举例,指令设计步骤,指令集结构(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是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功能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软硬件的功能分配。 考虑因素 速度、成本和灵活性 实现方式 硬件、软件 优化策略 RISC、CISC 实现内容 数据类型、指令功能、指令格式、寻址方式 实现步骤 根据应用初拟出指令的分类和具体的指令; 编写出针对该指令系统的各种高级语言编译程序; 对多种算法程序进行模拟测试,确认指令系统的操作码和寻址方式的效能是否都比较高; 用硬

4、件实现高频使用的指令,软件实现低频使用指令。,2. 存储器子系统,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采用分级体系结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协调速度、容量、成本三者之间的矛盾。,简单的二级结构: 内 存 外 存,完整的四级结构: 寄存器 Cache 主存 辅存,其中:cache-主存结构解决高速度与低成本的矛盾; 主存-辅存结构利用虚拟存储器解决大容量与低成本的矛盾;,现代计算机中的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寄存器组 特点:读写速度快但数量较少;其数量、长度以及使用方 法会影响指令集的设计。 组成:一组彼此独立的Reg,或小规模半导体存储器。 RISC:设置较多Reg,并依靠编译器来使其使用最优化。 Cache 高速小容量

5、(几十千到几兆字节); 借助硬件管理对程序员透明; 命中率与失效率; 主(内)存 编址方式:字节编址 信息存放方式:大/小端(big/ small endianness)系统 辅(外)存 信息以文件(file)的形式存放。 虚拟存储技术,很像一个临时仓库,Cache技术和虚拟存储器技术,相同点: 以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为基础; 采用的调度策略类似; 对用户都是透明的;,不同点: 划分的信息块的长度不同; Cache技术由硬件实现,而虚拟存储器由OS的存储管理软件辅助硬件实现;,small endianness,不同宽度数据的存储方式,按整数边界对齐存储可以保证访存指令的速度,按任意边界对齐存储可

6、以保证存储空间的利用,3. 输入/输出子系统,14/81,关键:设置接口电路,计算机与直接相联的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通常称为输入/输出(In/Out),而与远方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习惯上称为数据通信(data communication)。,15/81,CPU与外设两者的信号不兼容,在信号类型、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上都不一致。如:信号类型有机械的、物理的、电信号等,信号形式有脉冲、模拟量或数字量等; 两者的工作速度不匹配,CPU速度高,外设速度低 ; 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就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 数据传输方式

7、不同,有并行、串行之分。 它们不能与CPU直接相连,必须经过中间电路再与系统相连,这部分电路被称为I/O接口电路。,具体的接口设计方法将在第4章详细讲述,输入/输出数据传输控制方式,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程序控制方式,无条件控制(同步控制) 1. 特点:要求外设数据变化缓慢,操作时间固定,可以被认为始终处于 就绪状态,如一组开关或LED显示管。 2. 优点:简单, CPU随时可无条件读/写数据。 3. 缺点:无法保证数据总是有效,适用面窄。 条件控制(查询控制) 1. 特点: CPU主动、外设被动。执行I/O操作时CPU总要先查询外设状态; 若传输条件不满足时,CPU等待直到条件满足。 2.优点:解

8、决了CPU与外设之间的同步问题,可靠性高。 3.缺点:CPU利用率低,低优先级外设可能无法及时得到服务。,程序控制方式举例,无条件控制,打印机,联络信号,数据信号,条件控制,Busy,输入输出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中断: 是指CPU在执行正常程序时,为处理一些紧急发生的情况,暂时中止当前程序,转而对该紧急事件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完后返回正常程序的过程。,烧水的过程,方式1:查询 缺点:不停地往返于厨房和卧室,方式2:中断机制 优点:可以同时做多件事情或 处理紧急情况,在CPU正常运行程序时, 由于内部或外部某个非预料事件的发生, 使CPU暂停正在运行的程序, 而转去执行处理引起中断事件的程序 (

9、中断服务子程序), 五.然后再返回被中断了的程序,继续执行。 六.这个过程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中断。,计算机中断的过程,main ( ) int a, b, sum; a=123; b=456; sum=a+b; ,产生一个打印机中断,中 断 原 理,中 断 系 统,计算机中断系统: 计算机中实现中断功能的软、硬件的总称,一般包括CPU内部配置的中断机构、外设接口中设计的中断控制器及各类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断系统相关概念,中断向量: 中断向量即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入口地址,也就是中断服务子程序的第一条指令在存储器中的存放地址。,中断系统相关概念,中断优先级:在系统中多个中断源可能同时提出中断请求时,

10、需要按中断的轻重缓急给每个中断源指定一个优先级别,这就是中断优先级。 CPU按照中断优先权的高低顺序,依次响应。 同级优先级问题,断点:是指CPU执行的现行程序被中断时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又称断点地址。,中断现场:是指CPU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前的运行状态,包括CPU内部各寄存器、断点地址等。 中断嵌套:若有更高级别的新中断源发出请求,且新中断源满足响应条件,则CPU中止当前的中断服务程序,转而响应高级中断。这种多级(重)中断的处理方式称为“嵌套”。,中 断 系 统,中断屏蔽:在某些情况下,CPU可能不对中断请求信号作出响应或处理,这就是中断屏蔽。 中断屏蔽标志 系统在处理优先级别较高的中断请

11、求时,不会理睬后来的级别较低的中断请求 。,中断处理过程,中断检测 CPU内部硬件自动完成 ,指令结束时检测 中断响应 CPU内部硬件自动完成,包括中断判优和中断索引 中断服务 CPU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并返回断点的过程。中断服务是根据用户自行编制的指令顺序完成各项操作的。,如:键盘上按键的执行过程,程序中断与子程序调用的区别,子程序的执行是程序员事先安排好的(由调用子程序的指令转入);中断服务子程序的执行一般由随机的中断事件引发。 子程序的执行受到主程序或上层子程序的控制;中断服务子程序一般与被中断的现行程序无关。 不存在同时调用多个子程序的情况,因此子程序不需要进行优先级排队;而不同中断源则

12、可能同时向CPU提出服务请求。,微处理器中的中断设置其实和人类活动相似,微处理器毕竟是一门人造科学。,DMA 控制方式,内存与外设间有大量数据交换时,采用中断方式,每传送一次数据,就必须经历中断处理的全部步骤,而且一般需要借助CPU内部的寄存器作为中介 DMA方式:不用CPU的寄存器作传数中介, 完成存储器和外设间的直接传数,CPU必须将系统总线的控制权让给DMAC,DMA 控制方式,DMA特点:数据不通过CPU,而由DMAC直接完成存储单元或IO端口之间的数据传送。,程序/中断控制方式:以CPU为控制中心。 DMA控制方式:DMAC管理大部分的I/O事物,完成传送后DMAC主动通知CPU。,

13、DMA方式原理方框图,CPU,DMA 控制器,存储器,IO外设,HLDA,HOLD,DB,AB 写入信息时按顺序写入,不需要地址。,在计算机系统中,相联存储器主要用于虚拟存储器中存放分段表、页表和快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中,相联存储器作为存放cache的行地址之用。这是因为,在这两种应用中,都需要快速查找。,2.2.4 连接模式与控制模式,输入/输出组织通常可以采用程序、中断、DMA等控制方式来完成总线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55/81,CPU与外设两者的信号不兼容,在信号类型、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上都不一致。如:信号类型有机械的、物理的、电信号等,信号形式有脉冲、模拟量或数字

14、量等; 两者的工作速度不匹配,CPU速度高,外设速度低 ; 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就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 数据传输方式不同,有并行、串行之分。 它们不能与CPU直接相连,必须经过中间电路再与系统相连,这部分电路被称为I/O接口电路。,具体的接口设计方法将在第4章详细讲述,I/O接口的硬件组成与结构,数据缓冲 /锁存器,状态 寄存器,控制 寄存器,总线驱动,地址译码,控制逻辑,接CPU一侧,接外设一侧,有关端口(PORT)的概念,外设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系统的DB进行交换的;,有关信息交换的概念,端口和接口区别;,2.3 计算机

15、互连结构,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指计算机系统中连接各子系统的通路集合。总线(bus)是使用最普遍的互连结构。 总线要素 线路介质、总线协议 (串、并) 总线组织 单总线、双总线、多级总线 (串、并) 总线仲裁 集中式、分布式 (串、并) 总线带宽 (并) 总线时序 同步、异步、半同步 (串、并) 串行总线 传输方向、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差错控制、传输时序和格式,2.3.1 总线要素,一、线路介质 种类:有线(电缆、光缆)、无线(电磁波) 特性: 原始数据传输率(总线带宽) 频率带宽 传输介质可用的最高和最低频率之差 对噪声的敏感性 内部或外部干扰 对失真的敏感性

16、 信号和传输介质之间的互相作用引起 对衰减的敏感性 信号通过传输介质时的功率损耗,二、总线协议,总线信号 有效电平、传输方向/速率/格式等,电气性能,机械性能,总线时序 规定通信双方的联络方式,总线仲裁 规定解决总线冲突的方式,如接口尺寸、形状等,其它 如差错控制等,2.3.2 总线组织,一、单总线 特点:存储器和I/O分时使用同一总线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扩充 缺点:带宽有限,传输率不高(可能造成物理长度过长),二、双总线 特点:存储总线+I/O总线 优点:提高了总线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三、多级总线 特点:高速外设和低速外设分开使用不同的总线。 优点:高效,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传输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 缺点:复杂。,微机的典型多级总线结构,以上是按组织方式分为:,若按其传送范围和应用场合:,单总线双总线多级总线,片内总线片间总线系统(内)总线外部总线,外部总线、 (系统)外总线 标准总线,如并口、串口,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