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资料教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372015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资料教程(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章 汇率决定理论,一、汇率决定的基础 二、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四、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一、汇率的决定基础,1.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基础 金本位制度的主要特征 铸币平价(Mint Parity) 汇率决定的基础 黄金输送点(Golden Points) 市场汇率波动的制约(上下限) 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稳定性,一、汇率的决定基础,二、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1. 直接因素:外汇供求的变化 外汇供给(商品与劳务的出口、收益收入和转移收入的增加、各类资本的流入等) 外汇需求(商品与劳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和转移支出的增加、各类资本的流出等),二、

2、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2. 深层次因素 通货膨胀率差异 利率差异 经济增长率差异 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 心理预期 突发性事件,二、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二、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货币替代是指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地用本币兑换外汇,从而使外汇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上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的一种现象。 资本外逃是指为避免经济、政治等方面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资金大规模地从一国逃离。 一般而言 货币替代和资本外逃只有在一国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才会大规模地发生。, 决定货币替代的因

3、素主要有: 相对通货膨胀率; 金融资产的相对名义收益率; 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二、现代经济中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1.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的由来 “一价定理”: P1= SP1* 购买力平价的绝对形式: S=P/P* ( 弱形式:S= P/P*) 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 dS /S = dP /P - dP*/P*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简要评论。,(1) 一价定律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否则商品套购活动就会发生,直到其价格差异的消除。,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2)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

4、思路和观点 理论基础:一价定律和货币数量论。 基本思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却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可以在货币发行国购买一定量的商品,但不同国家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 基本观点: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纸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汇率是两国物价对比,即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3)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形式 (a)绝对购买力平价,前提条件, 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 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 所占的权重相同。,基本公式,.(1),.(2),.(3), (3)式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公式,它意味着汇率是以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之比。,

5、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时,实际汇率始终等于1。 E1E0,名义汇率低估,例1,假如在日本花100日元可以买到的商品在美国需要花1美元,那么购买力平价变为: USD1 = JPY100 如果此时市场汇率为: USD1 = JPY105 那么就会有人在日本买入商品再到美国卖出(套购),以获取收益,直至使市场汇率恢复到买力平价水平,套购无利可图,套购就会停止,购买力平价成立。,一价定律与绝对PPP的区别,一价定律可以推导出绝对购买力平价,但是两者具有明显区别: (1)分析对象不同。购买力平价是以汇率为分析对象,而一价定律主要是考察价格; (2)价格不同。购买力平价涉及的是物价水平,一价定律考虑的是一种商

6、品的价格; (3)适应条件不同。绝对购买力平价的适应条件不如一价定律那么严格,绝对购买力平价并不要求每一种商品价格相等,也不要求两国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只要各国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程度相同,则仍然成立。,(b)相对购买力平价,主要观点, 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与变动,认为汇率的变动由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决定,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变动率之比。,基本公式,.(4),例2,假如某段时期,日本商品价格从100日元上升 到150日元,同期美国商品价格从1美元上升到1.25美元,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为:,于是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应由原来的: USD1 = JPY100 调整为: USD1 = J

7、PY120,例3:相对购买力平价的计算,(4)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区别,绝对购买力平价将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联系起来,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将价格变动与汇率变动联系起来。所以,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一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动规律。 绝对购买力平价在计算两国物价水平时,要求所参照的商品篮子及其权重都相同,相对购买力平价没有这个限制,但是相对购买力平价要求基期存在绝对购买力平价,这种先决条件很难成立。,(5)购买力平价论的检验, 在实证研究中,一般只有在高通胀时期购买力平价才能成立。而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汇率分析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 (1)在短期内,高于或

8、低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经常发生,并且偏离幅度较大。 (2)从长期看,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购买力平价成立。 (3)汇率变动非常剧烈,远超过相对通胀率。 上述结论说明购买力平价论并不能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8)购买力平价的评价,购买力平价是最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这是因为: (1)它是从货币的基本功能(具有购买力)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问题,符合逻辑,易于理解,表达形式最为简单,对汇率决定这样一个复杂问题给出了最简洁的描述; (2)购买力平价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汇率决定中非常基本的问题,处于汇率理论的核心位置; (3)购买力平价被普遍作为汇率的长期均衡标准而被应用于其他汇率理论的分析中。 许多经济学家认

9、为,PPP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并没有阐述清楚汇率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9)购买力平价论的缺陷,a.理论本身的缺陷: 假设不存在运输成本和外汇管制,贸易管制对等;假设市场完全竞争;假设所有商品都是贸易商品,忽视了非贸易品因素;假设只有经常账户,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 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价格粘性、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 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分离,如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变动、自然资源的发现等。,(9)购买力平价论的缺陷,b.在计量检验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指标体系:物价指数中商品篮子的构成不一致,商品分

10、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不同的国家很难在商品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 物价指数: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而采用何种指数最恰当尚存争议; CPI、PPI、核心PCE、GDP缩减指数 基期选择: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很难准确选择一个汇率达到或基本达到均衡的基期年。 价格滞后和时间区间,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2. 利率平价理论 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CIP):it* + fp = it 其中,it* 和it 分别是国外和国内利率,fp是远期(升)贴水率(高利率货币总是呈现贴水状态)。fp=f-e/e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UIP):it* + Se= it 其中, S

11、e是本币的预期贬值率。 Se= ee-e/e 远期汇率是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测器。 对利率平价理论的简要评论。,(1)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思路 利率平价论从金融市场的角度分析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认为,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会引起资金在两国间的流动(套利),以获取利差收益。而资金的流动会引起不同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引起汇率变动。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7)式中:f 表示远期汇率;e表示即期汇率; i和i*分别表示本国利率和外国利率。,.(7), 两国货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近似地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

12、必将升水,即本币远期将贬值。否则,恰好相反。,(2)抛补利率平价(CIP),(7)式的经济含义,(7)式的简单推导,假设:A国(本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i ; B国(外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i*; 即期汇率为 e (直接标价法); 远期限汇率为 f 。 那么:存款1单位本国货币,1年后可得: (1+i)的A国货币, 存款1单位外国货币,1年后可得: (1/e +1/e i*)=(1+ i*)/e的B国货币, 即:(1+ i*)/e f的A国货币。,两国存款收益应该相同: (1+i)= (1+ i*) f/e, 即:(1+i)/ (1+ i*) = f / e,. 即(7)式,上式两边同减1得:

13、(i - i*)/ (1+ i*) = (f e) / e 即:(f e) / e (1+ i*) = i - i* ( f e) / e +(f-e)/ ei* = i - i* (f-e)/ei*非常小,可略去不计,于是得:,(3)非抛补利率平价(UIP) 在不进行远期外汇交易时,投资者通过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计算投资收益,如果投资者预期一年后的汇率为Eef,则在B国的投资收益为Eef (1+ i*)/e。如果这一收益与投资本国收益存在差异,则会出现套利资金流动,因此,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有下式成立: (1 + i) = Eef (1+ i*)/e 对之进行与(7)式相同的推导得:,.(8

14、), 非抛补利率平价公式的经济含义 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近似地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将来会贬值。,(4)对利率平价说的简单评价,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本流动,因而在资本流动非常迅速、频繁的外汇市场上,利率平价(尤其是CIP)始终能够较好地成立; 利率平价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只是描述出了汇率和利率的关系; 利率平价说具有特别的实践价值。如中央银行可以在货币市场上利用利率的变动对汇率进行调节; 利率平价说存在一些缺陷:如没有考虑资本流动的交易成本、资本流动障碍、套利资金规模的有限性等。,三、西方学者的汇率决定理论

15、,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资产组合平衡法(Portfolio Balance Approach) 二者区别在于关于资本替代性(Capital Substitutability)假定的不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构成,弹性价格货币模型(Flexible-Price Monetary Model)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Sticky-Price Monetary Model),一、弹性价格与汇率决定,现代汇率理论中最早建立、最基础的汇率决定模型。 代表人物:JFrenkel、MMussa、PKouri、JBilson等人。1975年被提出。 基本思想:汇率是两国货币的

16、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因此汇率水平应主要由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 两个重要假设:(1)稳定的货币需求方程,即货币需求同某些经济变量存在着稳定的关系;(2)购买力平价持续有效。,基本结论,1、汇率变动与本国货币供给成正比、与外国货币供给成反比; 2、外汇汇率与本国国民收入成反比,与外国国民收入成正比; 3、外汇汇率与本国利率成正比,与外国利率成反比。 注意:这一结论与国际收支说的结论有何区别,理论模型,两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假设如下所示:,两国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根据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到汇率水平一个新的表达形式:,两国货币供应及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快慢的差异,将导致汇率变动。货币主义认为,长期内一国经济将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实际收入水平将固定不变,这样一来,从长期看,货币相对供给水平或变化将决定汇率水平或波动。,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主要理论贡献: (1)将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