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及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130250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及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及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及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及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及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及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及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半卷练7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3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审判者,及时制定外卖行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

2、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

3、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此处,句中修饰“行业”,且说“外卖行业”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应用“不可或缺”。第二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是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及主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用“责无旁贷”。第三空,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前面的“及时制定”等内容可知,此处是强调形势的紧迫,应用“迫在眉睫”。第四空,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看就全在眼里了;形容事物

4、简单或平淡无味。句中是说这些外卖送餐员对于商家的情况应该很清楚,此处应用“一目了然”。故选D项。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删除其中一个,据此排除A项;其二,“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5、应为“受到关注”,这就排除C、D两项。故选B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中,前面说“外卖”,后面说“谁来担此重任”,由此可知,补写的语句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而且应是强调“外卖”需要食品安全的“守门员”,这就排除了

6、A、B两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句子显得烦琐,排除D项。故选C项。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驰志伊吾、封狼居胥、拉长弓射天狼,中国人向来就有建功意识。材料:抗争民主节庆吃元宵过春节轻君主贵生民拒外寇复山河兰芝抗婚登高赏菊血溅白练公车上书龙舟竞渡枝叶关情答:_答案兰芝抗婚、血溅白练、拒外寇复山河,中国人向来就有抗争意识。公车上书、枝叶关情、轻君主贵生民,中国人向来就有民主意识。龙舟竞渡、登高赏菊、吃元宵过春节,中国人向来就有节庆意识。(每句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根据示例句式中的“建功意识”,可知仿句应该

7、是“抗争意识”“民主意识”和“节庆意识”;再根据“抗争”“民主”“节庆”的含义归类,与其分别照应的词组是“兰芝抗婚、血溅白练、拒外寇复山河”“公车上书、枝叶关情、轻君主贵生民”和“龙舟竞渡、登高赏菊、吃元宵过春节”;最后,按照动宾、主谓、并列结构顺序组合即可。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5分)自然界的草木鸟兽,在早期人类的眼中是神灵或超自然的化身。这些神灵以象征形式存在,多与动植物有关,如:天空飞翔的龙,被中华民族看作祥瑞、权利的象征;古埃及人把在沙漠中爬行的圣甲虫看作再生和复苏的象征;春天盛开的樱花在日本武士眼中象征了生命短暂和无所畏惧答:_答案(示例

8、一)天空飞翔的龙,被中华民族看作祥瑞、权利的象征;沙漠中爬行的圣甲虫,被古埃及人看作再生和复苏的象征;春天盛开的樱花,被日本武士看作生命短暂和无所畏惧的象征(示例二)中华民族把天空飞翔的龙看作祥瑞、权利的象征;古埃及人把在沙漠中爬行的圣甲虫看作再生和复苏的象征;日本武士把春天盛开的樱花看作生命短暂和无所畏惧的象征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结合语境确定基准句,即变换句式要依据的那个句子;其二,根据基准句改写画线的语句。画线部分有三句话,分别是“被”字句、“把”字句和一般陈述句。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作为基准句句式,把其他两句根据基准句句式进行改写。比如以“

9、被”字句作为基准句式,把其他两句都改成“被”字句,即“沙漠中爬行的圣甲虫,被古埃及人看作再生和复苏的象征”“春天盛开的樱花,被日本武士看作生命短暂和无所畏惧的象征”。再如,以“把”字句作为基准句式,把其他两句都改成“把”字句,即“中华民族把天空飞翔的龙看作祥瑞、权利的象征”“日本武士把春天盛开的樱花看作生命短暂和无所畏惧的象征”。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

10、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6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

11、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长挂望眼,永无绝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7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答:_答案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解析本题是

12、诗歌的对比阅读评价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可以从以下角度作答本题,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

13、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8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14、A项,“所有原因”不全面,诗人“愁”的原因除了这一点还有“万里相思”。9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临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及比较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紧紧抓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作答。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第一首诗是乐景写哀情,第二首诗是乐景写乐情。结合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具体分析,分点作答,意思相近即可。-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