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

上传人:ydw****in 文档编号:141250363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草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一、说教材我认为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草原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第一组第一课,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给我们展现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也给我们展示了热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条理清晰,作者从风景到人情的描写展现了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最后用一句含义深刻的诗结尾,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依依不舍。二、说学情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对这样写景抒情类型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

2、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六、说教学过程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

3、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这样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风光,顺势导入本课。(二)整体感知首先,让同学通读全文,设置这样一个问题: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适时讲解生字“渲”字,并板书:风光,人情,渲。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最

4、后,引入赛读: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且对于文章的语言有了初步的感悟。(三)深入研读这一环节是逐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刚刚的朗读比赛,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样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并且体会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并且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

5、画面感。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下面我会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引导学生由景色入情,体会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引导学生思考,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最后,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通过这样层层深

6、入的问题,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四)延伸作业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上所学,同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七、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抓住了文章的两个重要部分,草原和人情,并且各选一处的进行精讲,最后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难舍难分”的感情。这样的板书清晰直观,重点明确。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鞠躬询问是否擦黑板)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丁香结说课稿丁

7、香结说课稿一、说教材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

8、肚,百转千回。二、说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三、说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9、法、朗读法四、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设计意图

10、】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理解词语。幽雅

11、: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

12、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4.分段并概括段意。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

13、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四)总结感悟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4、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先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六)板书设计2.丁香结丁香花样貌(第13自然段)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第46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感知。第二课时(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

15、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A.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3.学生交流。4.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师适时呈现:(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