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24969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一部分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一部分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一部分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一部分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NuclearTransitions,SpinOrientation in MagneticField,MolecularRotations,MolecularVibrations,ValanceElectron Transitions,InnerShell Electronic Transitions,Interaction,Region,Wavelength (cm-1),Wavelength (m),12,500 cm-1 (800 nm),4,000 cm -1 (2500 nm),(一)定义:,(二)近红外光谱的产生,近红外谱区的吸收是由于分子振动的

2、倍频或合频吸收造成的,但分子中只有基频振动的波数在2000cm-1以上时,其倍频吸收才能处于近红外谱区,因此物质在近红外谱区的吸收主要包括以下基团基频振动及其合频和倍频振动吸收: C-H, N-H, O-H, S-H,振动吸收,基频谱带:由基态(v=0)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v=1)所产生的谱带称为基频谱带; 倍频谱带: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振动激发态(v=2, 3, 4)以上所产生的谱带称为倍频谱带; 合频:如果一个光子的能量同时激发二种基频的跃迁,则分子在光谱中的吸收峰位置等于这种基频振动频率的和,称这种吸收为合频。,油酸的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图,(三)获得近红外光谱的方法,吸收,全反射,漫反

3、射,透射,散射,scattering,transmittance,Diffuse reflectance,absorption,近红外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specula reflectance,光源,单色器,样品,样品,单色器,光源,检测器,检测器,Near-IR Reflectance (NIR) 漫反射式,Near-IR Trans-Reflectance (NITR) 透反射式(液体),不同的采样方法,近红外吸收光谱,近红外吸收光谱 是指在一定近红外谱区范围和一定扫描分辨率条件下,物质在所有波长点的吸收值连接成的线,表征为该物质在以上测试条件下的近红外吸收光谱。 遵循Lambert-Be

4、er定律 A = -log(I/Io) or A = -log T= log(1/r),(四)近红外光谱包含的基本信息,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信息 辅料的化学结构信息 活性成分的工艺信息(如晶型、旋光度、密度等) 制剂的工艺特征(如制粒的大小、硬度等) 部分包装材料的结构信息,(五)近红外光谱的特点,1、信息范围:分子中只有基频振动的频率在2000cm-1以上的振动(主要含有C-H、N-H、O-H等的伸缩振动)其倍频吸收才能处于近红外谱区。 2、信息量:近红外谱区除有不同级别的倍频谱带外,还包含不同形式组合的合频吸收,谱带复杂,信息丰富。 3、信息强度:倍频与合频跃迁的几率比基频跃迁小的多,有机物

5、在近红外区的摩尔吸光系数比中红外区小1-5个数量级,比紫外可见区小2-4个数量级。 4、信息品质:近红外谱区的谱带比中红外谱区的谱带宽,近红外谱区的谱带重叠严重,常规方法解析困难。,(六)近红外光谱的基本分析方法,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不是通过观察供试品谱图特征或测量参数直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而是首先通过测定训练集的光谱、利用组成或性质数据(通过其它认可的标准方法测定),采用合适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在通过建立的校正模型与未知样品进行比较,实现定性定量分析。,发展史: 50年代以前,初步认识 50年代以后,农副产品 60年代中期,沉睡期 80年代,成长期 90年代,快速发展,(七)近红外

6、分析的发展及应用,近红外分析的特点,优点: 样品预处理简单或无需预处理,适用于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分析。 分析时间短,每张光谱的扫描时间小于一分钟。 一次全光谱扫描,可以获得各类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的数据,因此具有同时分析多种化学成分的能力。,4. 可以透过玻璃和一些塑料包装直接进行测量,属于非破坏性分析方法,通过光纤探头等辅助设备,使其可以进行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并且适用于不同的测试环境。 5. 维护费用及分析成本比普通色谱分析技术低,一般不耗费化学溶剂或试剂。 6. 仪器操作简单,一般操作人员均可操作使用。,缺点: 测试灵敏度相对较低(0.1%) 一种间接分析技术 信号重叠严重,难以判断物

7、质化学结构,需化学计量学的大力协助 易受样品物性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若无谨慎规则,较难取得稳健的模型 需长期依赖技术支援(建模、光谱库、维修等),目前,将近红外用于假药的识别成为药物分析领域一个新的热点。 国外的研究刚刚起步且局限于辅料间有所差异的不同生产厂家的同一品种药物的鉴别。 与国外相比,我们所要建立的模型在样品来源、种类、影响因素等方面更加复杂。,假药识别,第二部分 近红外药品鉴别系统介绍,车载型近红外分析仪,是否为标签 标示药品 (定性),是否为特定 企业的产品 (定性),药品质量 快速检验 (定量),(二)车载近红外药品快速分析流程,建立模型,测定未知样品,1. 选择代表性样品测试,

8、2. 计算平均光谱和阈值,3. 建立和检验模型,1. 测定未知样品光谱,2. 调用模型,3. 鉴定未知样品,Sample Identified as Material X,(三)定性分析,定性分析阈值的确定,测定未知样品的原理,未知样品可以被鉴定: D(X-A)D(B),建立定性模型的难点,第一个难点:模型的分辨能力不够,对一些近红外谱图差异较小的物质不能被正确识别。 第二个难点:算法的局限性,使得一些近红外图谱差异较大,但谱图满足一定数字关系的物质被错误识别。 第三个难点:代表性样品的收集。,第一个难点:,阿莫西林钠与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5:1)制剂的近红外光谱非常相似,采用全谱识别时,

9、二者不能相互识别。 利用局部特征谱段的差异,可以有效地识别结构类似物。,阿莫西林钠(紫色)与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红色)近红外光谱的比较,第二个难点:,300张维生素C片近红外光谱有281张被错误的识别为罗红霉素片。 利用全谱进行识别时,较少发生第二类识别错误 。,罗红霉素片剂平均光谱(紫色)与维生素C片剂平均光谱(蓝色)的比较,建模思路1:结构相近的同系物药物放在一组进行识别,水杨酸类: 母核 代表品种:,水杨酸 水杨酸钠 对氨基水杨酸钠 阿司匹林 贝诺酯,建模思路2:采用“两步识别”的方案,建模思路3 :适当调整模型中各品种的阈值,大样本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将阈值定为均值2SD,可以保证有

10、95的样品预测准确 小样本则根据结构相近物质大样本的阈值做适当调整 能够满足近红外分析方法做药品检验现场初筛的目的。,近红外模型建立的总体框架,琥乙红霉素,片 剂,粉针剂,胶囊剂,铝塑包装,非铝塑包装,铝塑包装,非铝塑包装,去糖衣片,*理论上讲,同一品种非铝塑包装的模型准确度较铝塑包装模型高,(五)模型传递,模型传递是指在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过程中,采用数学处理的方法,使得不同仪器上采集的数据,使用相同分析模型处理时,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保证模型传递准确性的关键,干涉仪是保证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模型传递准确性和测定准确性的关键。,立体角镜,采用立体角镜偶合等技术为基础的8台傅立叶变换型近红外光

11、谱仪之间传输 间苯二酚水溶液定量模型,在未对模型进行任何校正的情况下,对一批样品(300g/l)每台仪器每星期测定10次,连续测定60个星期,其测定结果显示,仪器间的测定误差(SD0.22%)及不同时间的测定误差(SD0.13%)均可以忽略,即现代近红外光谱仪已经较好的解决了模型传输中的准确性问题。,解决模型传递问题的策略,至少采用3台仪器上测量的数据建立模型; 校准X轴(仪器出厂时和设定仪器自检初值时),保证各台仪器上所测量数据的一致性。 采集未知样品谱图时严格按照SOP的要求。 按照规定,做仪器自检,以避免由仪器失准带来的预测误差。,由于X轴偏移引起的错误谱图与正确谱图对照,蓝色:X轴偏移后出现的问题谱图 粉色:正常谱图,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