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D教学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22433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与知觉D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感觉与知觉D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感觉与知觉D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感觉与知觉D教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感觉与知觉D教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觉与知觉D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与知觉D教学材料(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覺與知覺,感覺與知覺的差異,感覺:個體靠感覺器官覺察到刺激的存在(訊息),並能立即分辨出刺激的特徵的歷程。 知覺:不僅覺察到刺激(訊息)的存在及其重要屬性(特徵),經腦的統合作用,將感覺所傳來的訊息加以選擇、組織並做出解釋的歷程。,感覺器官,眼:視覺 耳:聽覺 鼻:嗅覺 舌:味覺 身:膚覺,包括觸覺、痛覺、溫覺、冷覺 動覺 平衡覺,訊號偵測理論,感覺的基本特徵二,差異閾限(difference threshold):兩種同類刺激在不同強度之下,先後或同時必須加以比較,刺激間的差異強度必須達到某種程度,才能加以辨別,此種最低的差異量,稱為差異閾限,也稱最小可覺差異(just noticeabl

2、e difference, 簡稱j.n.d.或 jnd) 各種感官辨別差異的敏感度不同。 韋氏定律(Webers law),K=I/I K為常數。,韋氏定律與費希納定律,韋氏定律(Webers law):在同類刺激之下,其差別閾限的大小事隨著標準刺激強弱而成一定比例關係的,K=I/I K為常數。 費希納定律(Fechners law):在絕對閾限之上,主觀的感覺強度與刺激強度的改變,兩者間呈對數的關係,亦即,刺激強度如果按幾何級數增加,而引起的感覺強度卻只按算術級數增加。,感覺的基本特徵三,感覺適應(sensory adaptation):感覺器官因接受刺激久暫,而使其敏銳程度改變的現象,刺激

3、過久,變得遲鈍;刺激缺乏,變得敏銳。,感覺的基本特徵四,閾下刺激的感覺效應: 閾下刺激:是指刺激強度降低到感覺閾限之下。 刺激強度足以喚起感覺,卻未察覺刺激存在。 閾下刺激:於影片中隱藏文字廣告。 未察覺刺激存在:兩耳分聽。 可能發生影響。,眼睛之構造與功能,電磁光譜,視覺刺激,視覺的主要現象一,混色與補色 混色(color mixture):幾種不同顏色的光波混合之後所得到的色覺。 補色(complementary color):混合之後變成灰色的現象稱之。 色光,相加混色;顏料,相減混色。,視覺的主要現象二,後像 後像(afterimage):視覺刺激雖消失而感覺暫時留存的現象。 正後像:

4、刺激消失後遺留與原刺激色彩、亮度均相似者。 負後像:亮度與原刺激相反,色彩與原刺激互補。 後像受刺激強度及注視時間長短的影響。,視覺的主要現象三,顏色對比(color contrast) 是指不同顏色之物體並列或相繼出現時,所得色覺與單一顏色出現時不同。 分三種: 同時對比 連續對比 亮度對比,你看到了幾種顏色?,圖中只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白、綠及粉紅。但是看起來卻像是有兩種不同的粉紅色,其實是同一個顏色喔!,視覺的主要現象四,色覺缺陷與色盲(color deficiency and color blindness) 紅、綠、藍三色 部分色盲、全色盲 性別上的差異,男生佔8%,女生佔0.4%。

5、,色覺理論之一,楊赫二氏色覺論(Young-Helmoholtz theory of color vision): T. Young於1802年提出,視覺神經可能具有三種感受顏色的感受器,即RGB(紅綠藍)三色光。 Helmoholtz於1857年補充。 三色論或三元論。,色覺理論之二,相對歷程論(opponent-process theory) Ewald Hering提出。 網膜具三種不同錐體細胞,即: 職司亮度 職司感受紅綠 職司黃藍 又稱色覺對向論(opponent color theory) 又稱四色論:紅綠黃藍四顏色。,耳之構造,耳之構造,聽覺刺激,聽覺理論之一,部位論(place

6、 theory) Helmholtz提出,採用聽覺共鳴原理來解釋聽覺現象,又稱共鳴論(resonance theory)、鋼琴論(piano theory)、豎琴論(harp theory)。,聽覺理論之二,頻率論(frequency theory) 音調高低由傳往聽覺神經的神經衝動來決定。 人類對音調可辨別的範圍是20赫制20000赫。 感覺神經元每秒只能產生1000次左右的神經衝動。 神經傳導是按併發原理來處理。 又稱併發論(volley theory)或電話論(telephone theory),其他感覺,嗅覺 味覺 膚覺 觸覺 痛覺 溫覺與冷覺 體覺 動覺 平衡覺,空間知覺歷程,空間知

7、覺(space perception):是以感覺為基礎,對自身所在空間各事物間關係綜合了解的心理歷程。有: 視空間知覺 聽空間知覺,視空間知覺歷程,視空間知覺,深度知覺,立體知覺或遠近知覺。 單眼線索 相對大小 直線透視:面積大小、線條長短、線條間距 紋路梯度(質地遞變):近大遠小;近者清晰、遠者模糊;近者視野下方,遠者視野上緣。 重疊 明暗(空氣透視) 移動 調適作用:水晶體扁平或凸出,牽動毛狀肌伸縮。 水平面位置,視空間知覺歷程,雙眼線索 輻輳作用:兩眼球轉動以聚合視線,聚合角度 雙眼像差:是指注視同一物體時,兩眼視線的角度不完全相同,網膜上影像有差別的現象。,聽空間知覺歷程,單耳線索 雙

8、耳線索: 時間差 強度差 波壓差,時間知覺歷程,或稱時間感(time sense):指在不使用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個人對時間的長短、快慢等變化的感受與判斷。 特點:無固定刺激、無特定感覺器官 獲得時間知覺線索有二: 外在線索:自然環境變化、生活工作程序 內在線索:生理時鐘、身體代謝,移動知覺的歷程,對物體是否移動、移動快慢、移動方向等之知覺。 真實移動物體移動,視野不動、目迎目送的移動物體移動,視野隨物體移動、相對移動物體不動,觀察者移動 似動現象(apparent motion):刺激物本身並未移動,觀察者在主觀意識上清楚覺知其在移動。 自動現象(autokinetic phenomeno

9、n) 或稱自動效應(autokinetic effect) ,刺激孤立的情境易發生。 閃動現象(stroboscopic motion):物體影像連續閃動而造成的移動知覺;飛現象(phi phenomenon),如霓虹燈設計。 誘動現象:物體本身靜止,受周圍較大刺激影響產生的移動知覺,浮雲托月,武俠片輕功飛簷走壁,輕鬆一下,小女孩的故事,你是看到了一張臉,或是一個愛斯基摩人呢?,知覺的心理特徵,知覺的相對性 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恆常性 知覺的組織性,知覺的心理特徵相對性,形象與背景(figure and ground) 形象是指視覺所見的具體刺激物。 背景是指與具體刺激物相關連的

10、其他刺激物。 兩者關係明確,知覺經驗明確;關係不明確,知覺經驗不易產生。 形象是構成知覺經驗的要件,形象必須有背景襯托始能顯現。,你能找到圖中的狗嗎?,知覺的心理特徵相對性,知覺對比(perceptual contrast) 是指兩種具相對性質的刺激同時出現,或相繼出現時,由於兩者的彼此影響,致使兩刺激所引起的知覺上差異特別明顯的現象。 來自:形象與背景的對比、周圍環境影響,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你看到了幾種顏色?,圖中只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白、綠及粉紅。但是看起來卻像是有兩種不同的粉紅色,其實是同一個顏色喔!,知覺的心理特徵選擇性,對同一知覺刺激,採取的向度不同。

11、 對同一刺激,所選取的焦點不同。,藍色那一面是在裡面的左後方或是外面的左前方呢?,你看到了一位樂器演奏家或是一位女孩的臉呢?,知覺的心理特徵整體性,面對刺激情境時,個體在心理上傾向於忽略感覺經驗到的零碎部分資料,而從資料形成的整體特徵去組織成完整性知覺。是指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總和所產生的一種整體知覺經驗。 完形心理學 主觀輪廓(subjective contour):刺激本身無輪廓,而在知覺經驗中卻顯示無中生有的輪廓。 不合理圖形(impossible figure):觀察圖形中某一部份可以獲得清楚的知覺經驗,如將圖形作為整體知覺刺激來觀察,無法獲得明確合理知覺經驗。,知覺的心理特徵恆常性,觀

12、察某一熟知刺激時,雖然因環境影響其特徵改變,而在知覺經驗上卻維持不變的心理傾向。 亮度恆常性 大小恆常性 形狀恆常性 顏色恆常性,知覺的心理特徵組織性,將感覺得來的資料經有系統的、合邏輯的加以選擇處理,此種選擇處理的歷程稱之知覺組織。 接近法則:刺激物間距離關係組成知覺經驗。 類似法則:特徵相似者歸屬於同一類。 連續法則:未必是事實上的連續,可能是心理上的連續。 閉合法則:觀察者主動補充或減少刺激物間關係。 整體法則,錯覺(illusion),定義: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徵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覺經驗。 主要三類錯覺現象: 固定圖形錯覺 曖昧圖形錯覺 不可能圖形錯覺 視錯覺(visual illusi

13、on) 知覺對比、主觀輪廓、直線透視、相對移動 月亮錯覺、移動錯覺、瀑布錯覺,這隻大象有幾隻腳?,這是一張臉.及liar這個字,What do,你看到了什麼?,說個故事,這是一個螺旋嗎?,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這些水平線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間是有角度的呢?,錯覺理論,表面差距假說(apparent distance hypothesis),或稱恆常性誤用論(theory of misapplied constancy): 是誤用大小恆常性原理所導致。 大小距離法則(size-distance rule): S=

14、I*D S:size; I: image; D=distance 相對體積假說(relative size hypothesis)或稱周圍抑制論: 錯覺產生是由於網膜上不同部分的視覺細胞,因感光度不同而彼此抑制所致。,數數看有幾個黑點!(赫氏方格,其實中間沒有黑點,影響知覺的刺激情境因素,色彩鮮豔對黑白 曖昧性清晰對模糊 強度強光、高音 運動靜與動 大小鶴立雞群 位置動線、風水,影響知覺的心理因素,注意 學習與經驗的影響 知覺的觀點差異 知覺中的動機因素:需求、動機,這是一張臉.及liar這個字,What do,你看到了什麼?,說個故事,你看到有三個臉了嗎?,超感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 ESP),心電感應(telepathy),傳心術 超感視覺(clairvoyance),靈覺,千里眼 預知(precognition),心靈致動,Psychokinesis; PK:是一種不直接動用手腳,不使用任何工具,單憑心理作用或意志,即可使物體移動的特殊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