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3)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22333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点儿》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雨点儿》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雨点儿》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雨点儿》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点儿》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点儿》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雨点儿 教材解析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 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 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 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教学目标1. 认识“彩、半”等 10 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 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 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 5 个字和横钩 1 个笔画。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学重点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 识字。 多音字的认读要结合字义进行。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长”的意思是生长。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在课文中应分别读 sh 和 偏旁儿歌 zhng。 房顶平平秃宝盖,本课要求新认识的穴宝盖,容易与前面学过的宝盖 加个烟囱宝盖头, 住进八人穴宝盖。头、秃宝盖混淆,可以编儿歌帮助学生识记。第六单元 207本课有许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如“半、问、方、更、长”。教师可以将“半”和 “方、长”,“问”和“更”对比范读,帮助学生区分。可以运用多

3、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熟字换偏旁。如,“闪”字中的“人”变成“口”,就成了“问”。 (2)联想识记。“绿”和“红”都是表颜色的词,都是绞丝旁。可以从熟字“红”过渡到“绿”。 (3)结合语境。如,联系比尾巴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问”的意思。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 (4)对比识记。如,“半”和“彩”的学习,可以出示一张纸和半张纸,帮助学生理解“半”。也可以出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彩”的意思。 可以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练读。如“云彩、半空、来到、地方、没有、绿草、出去”。 2. 写字。 书写本课生字时,

4、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作偏旁时,出现的字形变化。如,书写“有”字时,可以对比“有”和“月”,“月”在作偏旁时,撇变成了竖。书写“从”字时, 对比“从”和“人”,“从”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点。还要重点指导横钩的书写,注意与横撇、横折的区别。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6画,合体字。问门字框横要平竖要直,框稍写大些,为“口” 留出空间。6画,合体字。有横要写得长一些,要写平直;撇从竖中线上起 笔,要写得舒展。5画,独体字。半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4画,合体字。从左边比右边稍窄一点,右边“人”的撇要穿插 在第二画点的下方。7画,合体字。你左窄右宽,左右两边上下平齐。教师示范横钩:横钩

5、起笔稍重, 在拐弯处稍作停顿, 出锋收笔。可以把这些字组成词语,让学生写一写,帮助学生巩固。如“一半、半天、半月、从 来、你们”。208 二、课文学习1. 朗读指导。 这是本册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需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两个角色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读小雨点儿的话时声音可以天真一些,读大雨点儿的话时可 以稳重一些。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 的读问句的方法,读好问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 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如,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离得很远,他们会怎么说话?如果 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6、他们又会怎么说话?在上一课认识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本课还要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 要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花” 和“没有草”之间可稍作停顿。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感受句中的停顿短于逗号的停顿,逗 号的停顿又短于句号的停顿,然后可以让学生跟读,通过朗读实践加深体会。2. 理解运用。 可以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氛围,另一方面借此引导学生体会“数不清”和“飘落”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数不 清”或者什么是“飘落”的?如,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头发,飘落的 树叶、飘落的雪花。在分角

7、色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要去的地方有什么不 同。可以对比着读读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选择不同。接下来创 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 发现,虽然去的地方不同,但他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可以结合多媒体课 件,一是引导学生看经过雨水的冲洗,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二是看种子被风吹来,飘落 在土地上,下了一场雨后,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懂得了雨水 与植物生长的关系。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是在上一课认识了逗号、句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此题可以与课文的朗

8、读指导相结合。注意对句子的认识要求不要过高,学生通过标点 符号知道什么是句子,会数句子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举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第六单元 2092. 认识“更、绿”等 4 个生字;会写“半、你”2 个字。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习巩固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1. 创设问题: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 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 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2. 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小蝌蚪要当的是,水泡泡要当的是。3. 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

9、,学生谈感受。4. 学生跟读。5.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6. 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1. 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2. 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3. 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4. 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5. 出示课件: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时,读 chng ;作“生长”讲时,读 zhng。四、学写“半、你”1. 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 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2. 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 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联系旧知,巩固 对逗号、句号的认识。联系学过的比 尾巴中的句子,可 以让学生在具体的 语境中,根据字义区 分多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