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新中国建设历程培训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7913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5.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讲新中国建设历程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第10讲新中国建设历程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第10讲新中国建设历程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第10讲新中国建设历程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第10讲新中国建设历程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讲新中国建设历程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讲新中国建设历程培训资料(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开国大典.rm,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

2、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1、1949年10月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1956年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6年10月1978年

3、12月 拨乱反正起步、改革开放酝酿 5、1978年12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1952年以前主要是恢复经济、巩固国家政权。 1953年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rm,一、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 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 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特征: 政治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

5、济制度: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国营经济的建立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两种因素不断碰撞、冲突和较量,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被削弱和限制。,我国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

6、二十年时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毛泽东 (1948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

7、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二、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近代中国面临两项根本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二项任务即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

8、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中国实现工业化,只能主要依靠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而不可能依靠资本主义私营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表现在:,经营结构不完整:主要是商业和金融资本,很少工业资本(20%);民族

9、工业资本中又主要投资于轻纺工业,很少重工业。,规模狭小:雇工在500人以上的工厂只占0.1%, 69.7%的工厂只有不到10个工人。,技术落后:79.1%的工厂是工场手工业。,个体农业发展潜力非常有限,不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和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等条件。,经营规模极度狭小:个体农户耕地很少,一般每人三亩,一户十来亩;,生产工具严重不足:贫雇农每户平均仅占用耕畜0.47头,犁0.41部;,资金十分短缺:一个农户一年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仅52.3元,其中用来购买生产工具的为6.5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一

10、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国民经济起飞的基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及其特点,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农业

11、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基本完成: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发展: 1954年底,互助组从1951年底的400多万个发展到近1000万个;初级社从1951年底的300多个增加到1953年的1.4万个。1954年秋为10万个,1954年底猛增到48万个。,天津市郊幸福农业社社员庆祝转高级社。,在农业合作化理论和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发展。,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 . 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

12、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1952年: 国营经济19.1%,合作社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1.8%,资本主义经济是6.9%。 1956年: 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公私合营经济7.3%,个体经济7.1%,资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1952年与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对比:,土地改革法得到农民拥护,山东省沂南县依汶区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湖南岳阳农民烧地契,北京郊区的农民开会斗争地主,1950年4月13日 新中国第一部法规婚

13、姻法诞生图为妇女干部正在宣讲新婚姻法,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 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这是毛泽东在开幕式上。,人民群众欢度国庆。,1956年,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1956年,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尽管在改造的后期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是,有两个基本事实必须肯定: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完成了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

14、生产力的破坏,反而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二是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而是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它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

15、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最 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 关系的报告,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提出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在八大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这场运动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各级党组织召开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

16、众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鸣放”的高潮。,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严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2、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的斗志,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的信心。,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以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大跃进的展开:,原因:,1958年1月和3月,毛泽东先后在广西和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