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6620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章 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吕随启 手 机:13901308838 宅 电:01082928580 电 邮:L,本章内容,序言 一、金融创新的原因 二、新管制与金融创新 三、管制对金融创新的反应 四、金融体系的未来与金融创新,序言,1、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日新月异的趋势 2、金融创新导致的一些变化:工具、服务、机构、市场、制度的变化 3、金融创新的影响因素:逐利、避险、技术及管制 4、本章讲述的主要内容:金融环境的变化刺激金融机构寻求能够带来利润的金融创新-金融工程的产生。,一、金融创新的原因,金融创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需求方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 供给方-追

2、逐最大化利润的内在动因的驱使 金融创新的前提-技术条件的变化和推动 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一)需求方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货膨胀率上升、利率风险上升、汇率风险上升 例如,3个月短期国库券的利率波动区间:20世纪50年代为1.0%-3.5%;70年代为4%-11.5%;80年代为5%-15%。 利率风险的上升刺激了对具有降低风险功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时刺激了金融机构寻求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因,而且交易成本的降低也刺激了市场组织者的制度创新。,(一)需求方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70年代金融创新的三个例证: 1、可变利率的抵押贷款 2、金融衍生工具 总结: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只有能

3、够满足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经历市场的优胜劣汰生存下来。,(二)供给方-追逐最大化利润的内在动因的驱使,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的内在经济动因:追逐最大化利润的内在动因的驱使 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如前所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率上升,利率上升而且波动区间扩大,汇率风险上升,计算机和远程通讯技术迅速发展,旧的经营方式和传统的金融工具已经过时,对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即使没有面临挑战,只要创新有利可图,金融机构也有动因去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从而刺激了金融创新的进展。,(三)创新的前提-技术条件的变化和推动,计算机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

4、前提,它们使金融创新的成本大大降低,使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变得有利可图,在供给方面刺激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这方面的例证有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电子银行设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等。,(三)创新的前提-技术条件的变化和推动,1、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 二战以前信用卡就已经存在,许多商店(如西尔斯)、Diners Club、运通公司都提供信用卡服务,但是成本较高,对象只限于少数富有的个人和企业。 信用卡计划的收益:向持卡人提供贷款以及从信用卡使用商家的收入提成。 信用卡计划的成本:贷款违约、信用卡被盗、信用卡处理成本。,(三)创新的前提-技术条件的变化和推动,信用卡交易的高昂成本使20世纪50年代银行

5、拓展信用卡业务的努力付诸东流。 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银行的信用卡计划重新有利可图,银行去而复返。 两个成功的银行信用卡计划:美洲银行信用卡(VISA卡)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 非银行机构进入信用卡领域:西尔斯(discover card)、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 信用卡向借记卡(debit card)的扩展:立即扣除账户金额,不能透支,收入来自商家支付的购买金额的提成,优势在于极低的处理成本。,(三)创新的前提-技术条件的变化和推动,2、银行电子设施:自动取款机、家庭银行以及虚拟银行等。 (1)自动取款机(ATM):不会拖延支付,全天候服务,成本

6、低廉,顾客便利。 (2)家庭银行:客户通过电话或者个人电脑与银行计算机联系进行交易。优点是方便而且成本低廉。 (3)ATM和家庭银行的出现推动了自动银行机(ABM)的创新,利用与银行网站相连的ATM和电话为客户提供服务。 (4)虚拟银行:没有实际场所只存在于网络空间的银行。1995年第一证券网络银行成为第一家虚拟银行。在网上推出出售存单、发行自动取款卡、接受支票账户和储蓄账户存款、提供支票支付设施等一系列银行服务。,(三)创新的前提-技术条件的变化和推动,3、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计算机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是前提 交易超越时空的限制 价格行情和其他信息的传播超越国界 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

7、期一,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1997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三)创新的前提-技术条件的变化和推动,4、垃圾债券fallen angels计算机和先进的通信技术 5、商业票据市场20世纪70年代的330亿美元2002年底的1.3万亿美元。 6、证券化将不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资本市场证券的过程。,(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1、管制导致金融创新的原因 金融业的管制框架往往比其他行业更加严格。 管制妨碍了金融机构的获利能力,为金融机构规避管制提供了动力,使这些管制对其获利能力的限制减弱,人们把这个过程描述为“loophole mining”。 如果管制约束过于苛刻,逃避管制

8、可以获得大量利润,那么这种钻空子的创新就会发生。 20世纪60-80年代,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的大幅上升使金融管制约束带来的压力更加沉重,于是金融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2、妨碍银行获利能力的管制 (1)法定准备要求 它迫使银行将存款的一部分留作准备金,实际上相当于中央银行对存款的课税。 持有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相当于银行贷出准备金可以赚取的利息。 法定准备要求使银行付出的成本即中央银行对银行存款课征的税为,(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银行总是尽可能逃避存款税,通过寻找漏洞以及从事金融创新来增加利润。 (2)存款利率限制 1980年以前,银行对支票存款不支付利息,Q条例

9、对定期存款可以支付的利率设定了上限。 如果市场利率超过了利率上限,存款人将提取存款,导致银行存款的减少和银行利润的下降,这种现象称为disintermediation(脱媒). 银行总是试图绕过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以便获得更多资金来源,进而赚取更多利润。,(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3、同时规避两类管制的金融创新 (1)欧洲美元和银行商业票据 60年代末期,利率存款税避税动因 利率市场利率超过利率上限定期存款 银行在寻找漏洞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两种新的资金来源,它们不被视为存款,因而不受上述管制的制约。 结果是,这两个市场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2)

10、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1971年由Bruce Bent and Henry Brown创立,当时市场利率较低,并没有充分显示优越性。 1978年当市场利率上升到10%以上时,远远高于Q条例规定的5.25%-5.5%的利率上限。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得到了飞速发展。1977年不到40亿美元,1982年超过2300亿美元,现在大约20000亿美元。 发行的股份可以按照固定价值赎回,持有人可以签发最低金额为500美元的支票,投资于可以赚取利息的优质短期债务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定期存单等。,(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4、规避利率限制的金融创新 60年代末期的利率上升使规避存款利率限制成为有利可图的

11、事情,刺激了新型支票账户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受到的打击最严重,因而寻求法规漏洞的动因最强。,(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1)NOW账户(可转让提款指令账户)-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s 1970年,马萨诸塞州的一家互助储蓄银行发明,不是合法意义上的支票账户,可以支付利息。 1972年5月在马萨诸塞州获得合法批准,1972年9月在新罕布什尔州获得合法地位。 NOW账户的成功对于商业银行的支票账户构成竞争,遭到了后者的强烈抵制。 1980年NOW账户终于获准在全国的储蓄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使用。 信用

12、社推出了类似的share draft account(股金汇票账户)。,(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2)ATS Accounts-automatic transfer savings accounts 支票账户的余额超过一定数量,可以自动转移到支付利息的储蓄账户 在签发支票时,足够数量的资金自动转移到支票账户。 优势:账户余额既可以在储蓄账户中赚取利息,又不影响存款人签发支票。,(四)规避既有管制的必然结果,(3)Sweep accounts ATS账户的一个变种,使用它可以投资于实际支付利息的隔夜回购协议。 在一个营业日结束时,如果公司支票账户的余额超过了一定数额,其余额被清除出来,自动

13、投资于隔夜回购协议。 相当于公司在支票账户的存款余额上变相赚取了利息。 实际上,这种创新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二、新管制与金融创新,新管制也刺激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它们可以导致新的有利可图的活动。随着20世纪70年代管制的变化,金融创新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一)Money Market Certification货币市场证 1978年市场利率上升超过了Q条例规定的利率上限 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可以发行货币市场证。,二、新管制与金融创新,期限为6个月,面额为10000美元,利率比国库券高出1/4个百分点。 (二)打折经纪人(discount brokers) 1975年以前,经纪佣金率较高

14、而且是固定不变的,经纪公司不能进行价格竞争,只能在服务质量上做文章。 1975年以后,证券交易委员会否决了上述规定,打折经纪人应运而生。 特征:佣金率较低,提高的服务较少,没有庞大的研究部门。,三、管制对金融创新的反应,管制规避管制的创新管制当局惩罚创新被市场接受成为现实管制默认、适应创新而相应调整新管制导致新创新。 金融机构与管制者之间相互斗智。逐步相互适应,这一过程类似于“cat and mouse game”。 管制当局的反应主要有两个目的(1)确保资金流入发行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以鼓励住宅所有权;(2)防止银行破产,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三、管制对金融创新的反应,1、20世纪60-70

15、年代银行管制的变化 只要市场利率超过Q条例规定的利率上限,自己就会从存款机构流出,这使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可以用来发放抵押贷款的资金减少。 为了使资金流入发行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管制者在管制措施上进行了下列调整。 (1)针对利率上限的管制调整:美联储允许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对定期存款支付的利率比商业银行高出1/4个百分点,后来信用社也采取了同样做法。,三、管制对金融创新的反应,(2)针对某些金融工具的管制调整 1970年说服财政部将国库券的最小面额提高到10000美元,迫使小存款人将钱存入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 鼓励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不发行小面额债务工具,使小存款人不能赚取市

16、场利率; 这种做法对低收入者是一种歧视,因此是似是而非的。,三、管制对金融创新的反应,(3)针对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隔夜回购协议的管制调整 针对利率上限的管制调整导致管制放松,导致了70年代后期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隔夜回购协议的成功。 管制者的权宜之计是:允许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发行货币市场证。 期限为6个月,面额为10000美元,利率比国库券高出1/4个百分点。这一创新对于低收入者仍然是一种歧视。,三、管制对金融创新的反应,2、20世纪80年代银行管制的变化 进入20世纪80年代,利率继续大幅上升,所有金融机构都受到了威胁,迫切需要金融改革,导致了一系列法规的出现。 (1)1980年的DIDMCA:存款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旨在帮助发行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使它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与商业银行展开竞争。,三、管制对金融创新的反应,放宽存款机构的业务范围:储蓄贷款协会可以将20%以下的资产投资与消费信贷、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也可以从事信托服务和信用卡业务;互助储蓄银行可以将5%以下的资产发放商业信贷,可以开立相关的支票账户。 允许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