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时间研究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65555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45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管理}时间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时间管理}时间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时间管理}时间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时间管理}时间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时间管理}时间研究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间管理}时间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管理}时间研究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時 間 研究,DG IE Training Material,時 間 研 究,內容: 一.時間研究的定義 二.時間研究的目的 三.作業測定方法 四.時間研究的步驟 五.評比方法 六.工作模特法,一. 時間研究的定義,是一种應用技術,旨在決定一合格,適當,訓練有素工作人員在一定的標准下完成某一定工作所需的時間。,一氣呵成,有停留空中的多余時間,二. 時間研究的目的,剔除不必要的時間 (等材料,等零件,等加熱,等檢驗) 定訂合适的標准作業時間,控制人工成本 (領料,裝卸時間,移動) 3. 決定機器的使用頻率(更換工具,清洁用具) 4. 決定工作日程與工作計劃,三. 作業測試方法,秒表法-通過秒表實

2、際記錄操作者的 作業時間. 2.工作抽樣法-是在一段較長時間內,以 隨机方式對調查對象進行間斷的 觀測,并按預定的目的整理,分析所調查的資料,得出需要的結果. 3.預定時間標準法(PTS)-也稱工作模特法.,用下例說明: 1.連續測時法(秒表時間研究) 在1h內,以min為單位進行直接的時間觀測,并記錄觀測結果.如圖10-1所示.以空白格為工作時間,以斜條格為空閑時間,每格單位為1min.由圖10-1可知,在60min內,有18min空閑,有42min工作,故: 工作時間 42 總觀測時間 60 空閑時間 18 總觀測時間 60,工作抽樣与秒表測時的區別,1,4,9,19,12,25,29,3

3、4,47,54,53,60(min),圖一 觀測記錄,2.工作抽樣法 將1h分成60格,然后在160的數中,隨机取出10個數作為觀測的時分,設取出的時分(min)為34,54,4,47,53,29,12,9,19,25,把這些時分按先后順序排列成4,9,12,19,25,29,34,47,53,54.即表示在60min內于4min觀測1次,9min觀測1次,.如此觀測10次.記下觀測結果,在10次隨机觀測中有3次沒工作(空閑),7次工作,則所占比率 工作時間 7 總觀測時間 10 空閑時間 3 總觀測時間 10,時 間 研 究,內容: 一.時間研究的定義 二.時間研究的目的 三.作業測定方法

4、四.時間研究的步驟 五.評比方法 六.工作模特法,第一步:工具準備 A:秒表 B:時間研究表格 C:觀測板 D:鉛筆,四.時間研究的步驟,第二步:資料準備 A: 研究內容 B: 人員資料 C: 設備資料 D: 材料,制程 E: 產品規格及操作說明 F: 工作環境 G: 時間期間,四.時間研究的步驟,第三步:分析動作單元(運用動素理論記錄工作過程, 并進行分析) A: 每單元應有一定而明顯易辨認的起點与終點 B: 單元的時間愈短愈好,以能精确記錄之時間為 宜 C: 人力單元与机器單元應分開 D: 盡可能使每一人工單元內的基本動作均為同 一目的 E:間歇單元(偶爾)与外來單元(偶發)應与規則 單元

5、分開,四.時間研究的步驟,第四步:實測單元 1.測試方法 歸零法:第一單元開始時,開動碼表,第一單 元結束時即按停秒表 b. 累積測試法:用兩個秒表,由一連杆机連結. 一表開動,另一表即停止,一表停止 側另一表開動,停止表上的時間讀取 后即歸零,四.時間研究的步驟,c. 周程測試法:每次去掉一個動作單元的 辦法來測試. d. 連續測試法:當第一單元開始時,開動碼表.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不使碼表指針 回零, 當每一單元完成后記錄其 時間,待全部記錄完備,用相鄰單 元的表面時間相減以求得每一單 元的作業時間。,2:影響測試頻率的因素 A:操作的穩定性.(人的熟練程度,方法与技術 的成熟度 ,設備穩定

6、度) B:時間測試的精确度(精度越高,次數越多) C:能觀測有關操作的所有事項.(含外來動作單 元与間歇動作單元) D:應取多名操作者進行較段時間的研究為佳 E:必須就精度与成本的關系進行經濟的決定.,第四步:實測單元,3.以周程決定觀測次數,周程時間(分) .10 .25 .50 .75 1.00 2.00 4.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40.00以上,觀測次數 200 100 60 40 30 20 15 10 8 5 3,第四步:實測單元,第五步:正常時間 1. 評比(實際的操作速度与理想速度的比較) 2. 确定理想速度 3.

7、建立評比的尺度 4. 正常時間的計算 觀察時間 * = 正常工時,您的評比,正常評比,四.時間研究的步驟,5.評比應注意 A: 必須考慮有效的操作速度 B:用力大小的評比 C:困難操作的評比 D:需思考操作的評比 E:評比在記錄單元時間前,第六步:寬放時間 A:私事寬放 為适應一個人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如抽煙喝茶擦汗更衣 B:程序寬放 操作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延遲所需要的寬放時間 C:疲勞寬放 生理疲勞,心理疲勞 D:特別寬放 正常操作周程以外任何操作時間的寬放 E:政策寬放 因為管理政策上的寬放,以 正 常 時 間 的 百 分 數 表 示 疲 勞 寬 放,以 正 常 時 間 的 百 分 數 表 示

8、疲 勞 寬 放,以 正 常 時 間 的 百 分 數 表 示 疲 勞 寬 放,* 增加休息時間可以減少寬放百分比,增加休息時間/正常工作時間=應減(疲勞寬放)的百 分比 如: 原定疲勞寬放為8% , 工作時間8小時, 上下午各 休息10分鐘: 20/480=4% 故寬放為8%-4%=4%,第七步:標准時間,評比系素,標准工時=正常時間+(正常時間*寬放百分比),正常時間=觀測時間評比值/正常評比 標准工時=正常時間+(正常時間*寬放百分比) 現測量某站實際工作時間為1.5秒,評比系數為1.1,寬放系數為0.5.問此站標準工時為幾何? 2.475s,Q&A?,時 間 研 究,內容: 一.時間研究的

9、定義 二.時間研究的目的 三.作業測定方法 四.時間研究的步驟 五.評比方法 六.工作模特法,評比實際是一種判斷或評價技術,其目的在於 把實際操作時間調整到合格適當的操作者的正 常速度上來。 評定時,根據以下因素及其等級,對操作單元 進行評定 1.熟練 2.努力 3.工作環境 4.一致性,五. 評比方法,時 間 研 究,內容: 一.時間研究的定義 二.時間研究的目的 三.作業測定方法 四.時間研究的步驟 五.評比方法 六.工作模特法,預定時間系統(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 1934 美國無線電公司 奎克(J.H.Quick) 工作因素體系(Work Factor S

10、ystem) 1948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 H.B.Mannard 時間衡量(Methods Time Measurement) 1966 澳大利亞 海特(G.C.Heyde)模特 排時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 ermined Time Standard),六. 工作模特法,PTS的特點: 1,在作業測定中,不需要對操作者的速度、努, 力程度等進行評價,就能預先客觀地確定作業 的標準時間。 2,可以詳細記述操作方法,並得到各項基本動作時間值,從而對操作進行合理的改進。 ,可以不使用秒表,在工作前就決定標準時間,並操作規程。, 當作業方法變更時,必須修訂作業

11、的標準時間,但所依據的預定動作時間標準不變。 , 用PTS法平衡流水線是最佳的方法。,模特法的動作分類: 1 MOD=0.129 S (正常值) 1 MOD=0.1S (高效值,熟練工人動作時間) 1 MOD=0.1S (快速值 1 S=7.75 MOD 模特法的21種動作都以手指動一次(移動約2.5cm)的時間消耗值為基準進行試驗,比較,來確定各動作時間值,上,肢,單手插一顆极性零件的分析表(以C1為例),時間總計: 新人 26*0.129=3.354 S 熟練工人 26*0.1=2.6 S,左右手并用插兩顆极性零,左右手并用插一极性一非极性零件分析表,寬放比率: (1)私事寬放 5% (2

12、)疲勞寬放 5% 1% (3)程序寬放 3% (4)特別寬放 2% (5)政策寬放 2% 總計 : 13%,插零件的預定時間標准,單手插一极性零件: 新人: 26*0.129*(1+13%)=3.79 S 熟練工人: 26*0.1*(1+13%)=2.94 S 左右手并用插兩顆极性零件: 新人: 45*0.129*(1+13%)=6.56 S 熟練工人: 45*0.1*(1+13%)=5.08 S 左右手并用插一极性一非极性零件: 新人: 37*0.129*(1+13%)=5.39 S 熟練工人: 37*0.1*(1+13%)=4.18 S,參考文獻: 工業工程手冊-東北大學出版社 -汪應洛 主編 工業工程方法與實踐-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門學軍 主編 工業工程基礎-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范中志 主編,Q&A?,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