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送别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5714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送别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2高考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送别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2高考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送别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2高考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送别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2高考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送别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送别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复习专题 诗词鉴赏 送别诗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鉴赏,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黯然销魂者, 唯而已矣!,江淹别赋,一样的,不一样的情怀,送别诗,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高考将考查其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选为高考题的赠友送别诗在表情达意方面又和一般的送别诗不尽相同,除表现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厚友情之外,常常还抒写了对朋友的勉励之情,较为乐观向上。,一、赠友送别诗思想情感,1、情感特征:(离愁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2、,1、抒写亲人、情人间的离别 2、抒写同僚、朋友间的离别 A、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B、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动人。 C、送友人去远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D、送友人去远游,写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 E、送者和行者,都是旅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内容和思想感情,2、抒情方式,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3、的赠汪伦,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A、比喻显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B、借物抒情: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C、借景抒情: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3、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常会描写离别后的想象之景来表现对朋友的深情。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4、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4、乐景衬哀情 所描写之景色彩鲜艳,画面优美,以此来反衬离别之苦,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词中的别离意象,关于送别意象,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哪些关键词?,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周邦彦六丑,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柳,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考题回顾(2002年全国

5、17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过,“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杨

6、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为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折柳赠别,1、杨柳(柳、杨): “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2、杨花(柳絮) 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酒,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李白送殷溆,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 贯休古离别,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饮酒泣别,酒: 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长亭,(南浦),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南浦”即南面的水滨,

8、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王实甫长亭送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长亭饯别,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芳草,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一年一度春

9、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芳草惜别,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夕阳,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莫非古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

10、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日暮伤别,夕阳(斜阳、落日):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送别诗常见意象,地点:长

11、亭、南浦、古道、渡口 时间:傍晚、月夜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 杨花,“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古道长亭,芳草萋萋, 夕阳映山,离情满怀。 晚风拂柳,残笛在耳, 执酒留别,酒尽梦寒, 浓浓情意就在这无言的梦境中永远地飘荡,送别诗答题技巧,问题类型一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用“青山” “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

12、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青山秀水的送别图景。,送别诗答题技巧,问题类型二: 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鉴赏步

13、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送别诗答题技巧,问题类型三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离愁。 “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含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 所组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染了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

14、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送别诗答题技巧,问题类型四 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鉴赏训练,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1、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鉴赏训练,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15、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送别诗答题技巧,问题类型五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渲染,白描、 比喻、拟人、夸张,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鉴赏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1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的三、四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迁移练习,思考,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