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0661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二章社会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二章社会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二章社会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二章社会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化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社会化 行为的模塑,你如何成为现在的你?,社会心理学关心,自然人如何变成社会的人? 人类行为具有怎样的特征? 个体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 个体社会化过程内在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案例:变形记 富家子与穷孩子互换角色,魏程长沙城市少年,整日迷恋网络游戏,初一时已经辍学,不珍惜生活富足,昼伏夜出,在网吧发呆,“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上”。现在已经专职打了两年多的游戏,他这样说,“网络就是我的全部生活,网吧就是我的家。学习,前途,期望都太遥远了。”在他的世界里,能让他有兴趣的,只有攻克一个个不同的游

2、戏,生活的挑战就是将每一个新游戏玩到最好,然后,再开始下一个新游戏,继续下一个新的挑战。魏程与家人的关系淡漠,每一个人对他的劝解、开导,得到的都是他无理的无视。,高占喜青海农村少年,家境贫困,瞎眼的父亲,病弱的母亲,贫瘠的土地,闭塞的交通,除了穷,还是穷,他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学习上,可是,他的父母根本没有能力再供他升学。他希望通过读书征服城市,却面临失学危机。,魏程在农村的七天,第一天,魏程走进学堂。他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在课堂上当起了电脑老师,在新同学面前,他大谈网络游戏的坏处,博得了同学无比的崇敬。但是,他在随后的英语课上,睡着了。,第二天,魏程在电脑课上,辅导同学用word,送给同学

3、礼物。之后上课,他没有睡觉。 第三天,魏程上数学课得到老师的鼓励。,第四天,青海农家进入农忙时节,魏程帮爸妈拔了一天的麦子。忽然,他想去黄河看看,对于这个在湖南水乡生活的孩子,奔腾的黄河是他的梦想之地。,第五天中午,魏程出门挑水遭遇大雨,但是,他不会挑担子,狼狈之中,他受不了这样的苦,萌生退出互换之意。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农村的父亲拿出几年积蓄,让他去黄河玩。魏程眼角红了,他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魏程在农村挑水,第六天,魏程到工地打工,筋疲力尽后领到20元工资。这个时候,他开始理解起自己的亲生父母来,他说自己要悔过自新。,魏程到工地打工,筋疲力尽后领到20元工资。他开始理解自己的父母。,魏程拉

4、车,第七天,拿着农村父母塞给他的积蓄,魏程来到了黄河。他因想家而痛哭,说出辍学的缘由。 农村的爸爸坚持要送魏程下山,途中,他们碰上骑车往家赶的高占喜。离别时刻,魏程用工钱买了一个水瓢送给妈妈,只因为农村家中那个已经漏水。随即,魏程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跪在农村爸妈跟前,泪如雨下,久久不肯起来,高占喜在城里的七天,高占喜在车上哭,但是对着记者的镜头则表现平静,连自行车都很少见到的高占喜,第一次坐上飞机,极力想表现得自然,之前还在喂猪挑水的高占喜到了长沙,坐在“新爸爸”的宝马车内,突然哭了,他极力想掩饰他的眼泪,坚持让来机场接他的魏妈妈先上车。随后去一家豪华宾馆,高占喜始终在流泪,吃饭过程中,

5、因惊吓过度,筷子五次掉在地上,高占喜在城里的七天,第一天的城里生活,占喜被电视剧所吸引,全然忘记了看书。 第二天,他爱上了卡丁车游戏。这时,他城里的表弟、表妹特意赶来陪他。晚上,占喜很豪爽的请表弟表妹吃饭。,第三天,占喜买了一大堆零食,他似乎开始学会花钱了。 第四天,占喜逛公园和动物园,买了四本书。,第五天,占喜到妈妈的印刷厂帮忙,觉得很无趣。 第六天,占喜去卖报,他发现城市里并非都是繁华,也有人活得很辛苦。 第七天,占喜收到了城里父母送给他的自行车,他兴奋不已。晚上,他意外得知亲生父亲摔伤脚的消息,决然马上打包,要求回到了那个贫瘠的农家院子。,第八天,占喜拿出自己全部的钱,清晨拉着城里的爸爸

6、妈妈,请他们吃面,还花了很长的时间,画了代表一家人的画,送给城里爸妈。 在机场,占喜拒绝了城里妈妈的拥抱,挥泪离开。 占喜平静地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当中,他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大山。,第一节 社会化一般概述 一、社会化的含义 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学习和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就是社会化。,人类新生婴儿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他有潜力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生存,既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也可能成为反社会成员。 人类婴儿需要受到社会和文化的教化,需要向成人、长辈学习,以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人。 婴

7、儿具有行为潜能,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抑制某些冲动,表现某些行为,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二、人类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人为什么要社会化?,1 人类行为的后天塑造性 人类(后天习得) 高等哺乳动物 低等动物 (行为程式化),2 人类独有的学习潜能:人类大脑的特殊进化,在物种发展中创造了一种罕见的飞跃。 人类婴儿是世界上最不成熟、机能最不完全的幼小动物。 遗传并不是把行为遗传给机体,而是赋予一种能在某种条件下发展一定行为的能力。 当动物进化到人类这种生物时,已经没有什么程式化固定的行为,几乎所有的行为都需要后天学习和教化。 婴儿获得性地遗传了这种学习的潜在能力,这一切都为人类社会化提供了生物学的前提。

8、,3 遗传作用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发展的基本特征、男女性别、单胎或复胎。 遗传因素影响个体成长的智力水平。 不具有人类遗传特质,无法获得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不能实现人类的社会化。(如对黑猩猩研究) 只有人类遗传的生物学基础,缺乏人类社会生活环境,人不可能完成社会化。(如狼孩等),三、社会环境对社会化的影响,1 社会文化 2 家庭 3 学校 4 同辈群体 5 大众传播媒介 6 计算机网络,1 社会文化,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也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习惯等。 社会文化是社会整体性的产物,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心理和

9、行为。,2 家庭,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童年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 儿童对家庭依赖最强烈,父母对儿童的影响力 最大;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各种社会关系 通过家庭反射到儿童身上。 家庭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 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气氛 父母榜样作用,教养方式,宠爱型 放任型 专制型 民主型,3 学校,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与目的的向社会成员传授知识、技能、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 在儿童入学后,学校对个体的社会教化作用增强。 儿童在学校中预演各种社会角色,学习各种社会规范。 课程设置、教师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4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

10、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 同辈群体特点: (1)个体自由组合、平等交往、有高度心理认同感; (2)成员兴趣、爱好相近,交往少强制性; (3)有一套行为规范、价值准则,在榜样、发式、服装上有一致或相近要求; (4)有共同语言。成员间互相倾吐不愿向成人吐露的思想、看法、情感。 (5)个体自由表现,心理上有满足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疏离,同辈群体的影响日益重要。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取决于群体的价值取向,5 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是以报刊、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等为工具,面向大众的信息沟通方式。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得信息,还向人们提供

11、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四、社会化的途径、内容和类型,1 社会化的途径 社会教化(外部动因):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对其成员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以及法庭、监狱和劳动教养所等; 个体内化(内在因素):指个体通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2 社会化的类型 基本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目标是使儿童掌握语言、学习本领,并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内化,与周围人建立感情,了解他人的思想和

12、观点以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平衡。 预期社会化:主要是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例如,学校进行的教育、设置的课程、开展的活动等,都是为学生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所担任的角色做预先的准备。,继续社会化: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个体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指个体完全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主动的再社会化:个体自觉主动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如移居他乡生活,就需要重新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等。 强制性的再社会化:个体被强制的再社会化,如罪犯接受教育和改造。,反向社会化:指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

13、传统社会中反向社会化十分少见,在现代化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在社会急剧发生变革的时代,知识更新加速,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年轻人对世界各方面的信息接受得快,成年人的社会化很可能受到青年文化的影响。反向社会化在移民家庭里非常明显。,3、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 :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现有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法律社会化 :是使人们能按照法律制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道德社会化: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并按照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行为的过程。

14、 性角色(sex roles): 指男性和女性的生物特征; 性别角色(gender roles): 指男性和女性之间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别,诸如在衣着、兴趣、态度、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关于性别的理论观点 生物学:性别差异被不同的生物因素影响 性激素 遗传进化 跨文化一致性(例如男性更倾向化于身体暴力和社会控制)说明这些行为的性别差异存在生物学基础。,社会角色:成年人多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对两性有各自不同的界定和要求。 男人和女人行为的差异是因为两性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不同的社会角色,人们常常会服从社会规范,按照角色期望来行动 如果男人和女人占据相同位置时,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常常是相似的。,社会学习理

15、论的观点:性别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工具性的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而得到的。 人们从童年时代开始进行性别学习,并获得“性别适当”行为。 父母(教养者)强化、玩具和游戏的性别化、媒体性别刻板印象,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儿童是通过以同性父母自居的过程而学会性别角色的。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是其整个认知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性别角色学习的早期模式受更一般的认知发展变化的支配。,中国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家庭中不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内容 家庭中不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家庭与学校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你所推崇的与您实际接受的价值观念 你说接受的与你行为中实际表现的价值观念 你在不

16、同时候、不同场合表现的行为规范 你说熟悉的不同个人所持有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观念,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痛苦,家长控制太严,自己的自由度太小 家长太溺爱,造成自己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弱 自己的个性得不到老师的尊重 学校的思想教育离实际太远 感情上的痛苦 没有知心朋友 自己过于天真、幼稚,在实际面前碰了很多壁 社会上各种不同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互相冲突,自己感到无所适从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自己能力太差 社会风气不好,人际关系复杂,自己感到难以适应,矛盾与冲突的主要社会根源,家庭教育的误区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多元文化的冲突,*留守儿童,研究概况 1994年首次出现,但并未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19942000年,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报道只有5篇 2002年后逐步增多,2004年后,相关研究大幅增加,2004年有30篇,2005年85篇,2 界定,1994年,留守儿童指因父母出国留学或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 现在: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