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110640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民大革命的 兴起和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一、国民革命兴起的背景,1、“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必要性: 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可能性: (1)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 (2)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孙中山的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 (3)在南方又建立了根据地。 (4)他的领导人孙中山几经挫折后,也真诚地欢迎中共同他合作。 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一、国共合作的条件,二、国共合作的方针,1

2、923年中共“三大”制定,1、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保持中共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帮助国民党改造成为工、农、小资、民资联盟的政党。,党内合作,1、这种形式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的身份公开领导工农运动,也有利于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 2、“党内合作”不是合并,共产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自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3、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有影响力的大党,这种形式能为国民党所接受。,“党内合作”的原因:,中共“三大”的局限是什么?,没有提出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三、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把旧三

3、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提出三大政策 2、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概况: 时间:1924年 地点: 军校领导人: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2、黄埔军校教育的特点: 把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3、意义: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1、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发动政变的原因 第一,受南方革命形势的影响; 第二,有一定的朴素爱国思想; 第三,与军阀吴佩孚的矛盾越来越大; 第四,“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人民迫切的要求,人民渴望和平。 (2)政变的性质 是一次具有进步意

4、义的武装政变,它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1)孙中山北上宣言 对内打倒军阀,召开国民会议。 对外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2)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的国民会议运动 3、孙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2、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三)、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尖锐; 五卅惨案(直接原因)。 (2)性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A.领导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B.特点:组成统一战线 C.帝国主义对运动的破坏 高压政策 分化政策 D.各阶级

5、在运动中的态度: 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并破坏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退出; 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3)上海的五卅运动:,A.领导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 B.特点 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C.意义 它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5)五卅运动的意义 A. 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B. 给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4)省港大罢工:,(1)两次东征 对象:陈炯明 胜利的原因: 胜利的重大意义: 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2)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比较可靠的后方基地

6、。 (3)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三、国民革命的发展,1、北伐的背景 (1)时机成熟: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政治、组织条件) B.国民革命军建立和苏联的帮助;(军事条件) C.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冯玉祥国民军的呼应。(群众条件) (2)北方局势: 反动势力联合向进步势力进攻。 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阵线 段祺瑞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方针: (4)先锋: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2、北伐的开始,3、北伐的经过,(1)第一阶段:1926年7月1927年初

7、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三个战场: 两湖战场 消灭吴佩孚主力 江西战场 消灭孙传芳主力 福建浙江战场 未遇抵抗 主要战役: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占领武昌 冯玉祥的配合: 五原 国民军联军,(2)第二阶段:1927年4月开始 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武汉国民政府:郑州会师 南京国民政府:徐州 4、北伐的性质 是国共合作进行的一场旨在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伟大革命战争,综合理解北伐胜利的含义 :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3)实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4)扩大了革命区域。 (5)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工农运动。 没有完成推翻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任务。,5、北伐的

8、结果:,(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 (2)工人运动的高涨。 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 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 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6、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1)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 原因: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表现:英国制造惨案 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 (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7、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四、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一、帝国主义的干涉,北伐胜利进军威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表 现,

9、(1)制造一系列惨案,(2)支持北洋军阀对抗国民革命,原因:,(3)扶植新的代理人,如“一三”惨案,万县惨案,南京惨案,如支持直奉军阀走向联合,二、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1、“国民党右派”的概念 在大革命时期,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左派和右派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水岭。 2、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邹鲁、谢持等,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 公开反对三大政策。,代表:,表现,在上海另立“中央”,(1)阴谋夺权: “中山舰事件” 和“整 理党务案”,3、蒋介石叛变革命,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为以后政变准备了条件。 标志着蒋介石的阶级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2)发动“四

10、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各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勾结,1927.4.18.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大革命局部失败,准备:,经过:,后果:,1927年4月12日、上海、蒋介石,限制工农运动发展,纵容夏斗寅、许克祥发动叛乱,1927.7.15.武汉、汪精卫、“分共”会议,政变前反 革命活动,经过:,影响:,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4、汪精卫叛变革命:“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性质: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功绩: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失败的含义: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11、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1)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敌人强大;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2)主观: 年幼的中共缺少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4、失败原因:,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宣传了中共的反帝反封主张,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 6、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5、影响:,1、革命纲领方面: 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2、革命领导方面: 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发展为国共合作

12、形式。 3、群众基础方面: 由不敢发展群众,依靠会党、新军进行斗争到发动工农群众,依靠群众,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4、革命武装方面: 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5、革命结果方面: 由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篡权到大革命取得空前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给帝国主义者沉重打击。,国民革命比辛亥革命有哪些新的发展及原因 :,1、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合作; 3、国民革命又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原因:,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13、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C,1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在于 A、国情不同 B、斗争对象不同 C、革命性质不同 D、群众基础不同 12、国民革命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 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 A、指导思想上 B、革命任务上 C、领导阶级上 D、革命结局上 13、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 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军阀混战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D,B,A,5、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五卅运动 国民革命军建立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A、 B、 C、 D、,14、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群众基础扩大 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A、 B、 C、 D、,D,B,16、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过去的 农民运动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A、有先进阶级组织领导 B、采用暴力斗争形式 C、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D、斗争走向联合统一 1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A、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B、代表了工人农民的根本利益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