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1527****560 文档编号:141105882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广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广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广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广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广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桂林十八中2013-201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本试卷共4 页,答题卡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或大题用黑色水性 笔书写,否则不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9小题,共38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募 捐蓦 然回首差 遣差 强人意绚 丽徇 私舞弊 B偌 大一诺 千金稽 首无稽 之谈剽 悍虚无缥缈 C渐 染间 不容发纰缪 未雨绸缪遭殃 怏 怏不乐 D溘 然恪 尽职守偏裨 无裨 于事高亢 引吭 高歌 2.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3 分) A

2、额手称庆积腋成裘意气用事精兵简政 B优柔寡断震聋发聩不记前嫌釜底抽薪 C焕然冰释谈笑风声整齐划一黯然失色 D除强扶弱计日程功结外生枝跚跚来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北京最牛违建业主自2007 年起,就在天台上不断施工,建造“小别墅”,其他业主不堪 其扰,纷纷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 B近年来,世界上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人民毁家纾难 ,流离失所,这一 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C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有四种品质:时空磨砺后的执着、诱惑考验后的淳朴、大浪淘沙中 的坚强品格、沧海横流 中的英雄本色。 D韩寒和郭敬明是80 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

3、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 领域,我们不必求全责备 他们某些过激言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3 分) A中国珠算入选201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 顾客备受信赖的。 C由于朝鲜执意发射卫星的行为,加剧了半岛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南亚的安全环境, 不利于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 D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 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

4、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 经典永恒的乡愁。_,_,_。_,_。 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2 A. B. C. D. 6. 下列语句所描述的文学家,依次是( ) (3 分) (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4)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李 白苏 轼欧阳修 B.白居易曹 植辛弃疾司马迁

5、 C.白居易李 白辛弃疾欧阳修 D.李清照曹 植苏 轼司马迁 7、仿照下面例句的手法,根据字形特点,另写两句字与字的对话。(6 分) 例句:乒对乓说:别再打了,你我都已损失了一条腿了。 8、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不超过30 字) (4 分) 一天, 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 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 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土许多青年人 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 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 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

6、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 后的手工艺, 早就被淘汰了。 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 花。但没想到, 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 眼睛一亮, 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 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结尾: 9、默写(每空1 分,共 10 分) (1)子曰:“岁寒,。 ” 论语 (2)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无欲速,无见小利。 , 。 论语 (4) ,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5)七月七日长生殿, 。 长恨歌 (6)出师未捷身先死, 。 蜀相 (7) ,

7、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8) ,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9) ,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二、阅读与鉴赏(共52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 题。 (3 小题,共9 分) 端午节的文化事象 节日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由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在历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日 子。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 年的历史。如果究其产生原因, 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一)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 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二)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 3 应,所采取的祈福禳灾措施;(三)对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信

8、仰而形成的祭祀活动。“夏至”是 中华民族对天文学的伟大发现;“夏历” 是把阳历和阴历巧妙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这三点,使端午这个节日塑造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龙”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这样深邃的思想必须体现到具体人物上才能生动具体,于是各地区就 选择了不同代表人物,以便使这种精神人格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有受人尊崇的贤 德人物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五大节日传说人物。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因看到国家沦亡而悲 愤投

9、河自杀。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遭到佞臣的诬陷被逼自杀,也是一位悲剧型政 治家。陈临是苍梧太守,组织人民开沟设堤,疏导积水解决水患,因公殉职在水利工地,受 到人民赞扬等等。 从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先贤人物事迹来看,端午节的节日精神首先是爱国 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感情寄托、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精神旗帜。 节日虽然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应对措施,但节日的发展是靠历史积淀下的人文精 神。端午的节日精神最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对人自身的生命关怀;通过不断的发展, 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节日文化上属于人们的时间生活, 人们用有声、有色的民俗文化事象

10、,度过无形无声的时间。不断反复,达到对节日精神的高 度文化认同, 形成了一股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这力量主要表现在人们共同约定的民俗文化 事象中。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反映在五大方面:第一,端午是个诗人节。 把一个全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和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浪慢情怀。 第二,端午是个体育节。龙舟竞渡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 得胜利。除赛龙舟外还有“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第三,端午是 个卫生节, 表现的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关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时间。第四, 端午是个 社交节。重点调节的是以地域为单位的社区人

11、际关系,许多地方赛龙舟均是以乡、镇,村为 单位组队进行。第五,端午是个美食节。粽子集中反映了中华美食“食材广泛,烹饪多样, 医食同源,口味齐全”的特点。 端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 人民是节日的主人,每个人均可以为节日增加色彩。通过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要使我们对自己 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更加热爱和明确。 10下列有关端午节节日精神的表述不正确一项的是( )(3 分) A “龙”所具有的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是中华民族处世精神的一种体现。 B端午节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积淀下形成的,这种精神最终体现在“以人为本” 上。 C端午节的

12、节日精神是一种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寄托人们情感的、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爱 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既是诗人节、体育节,也是卫生节、社交节、美食节,这表明端午节节日精神已 经得到人们的高度文化认同。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至少已有2000 年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之 一。 B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这是历 史悠久的端午节的产生原因之一。 C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是由 4 端午节最先塑造的。 D屈原、伍子胥、陈临等五位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被人们

13、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 成了端午节的传说人物。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龙舟竞渡“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揭 示的是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的道理。 B因为端午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继承它、享受 它、发展它。 C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丰富多彩,作为节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它增加色彩, 使其更加绚丽多姿。 D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传人,是端午节的主人,明确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 是我们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最大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 题。 (4 小题,

14、共 18 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 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 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 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 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 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 母病弥年, 昼夜视颜色, 衣不解带, 及亡,庐墓下, 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

15、,改鄂州。 章惇、 蔡卞与其党论 实录 多诬,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 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 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 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 起监鄂州税, 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 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 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 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

16、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 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 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 晁补之、 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 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 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 选自宋史 黄庭坚传 ) 注:盐策: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骫(w i ) :曲,枉。 ks5u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读书数过 辄诵过:遍 B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不行:不去就任 C轼为侍从时,举 以自代 举:推荐 D孝友之行,追配 古人配:陪衬 14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5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 待问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至是首问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