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2556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教学目的: 要求学习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几个主要阶段的理论依据、特征,以及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和优缺点。 教学重点: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以及几个主要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异同点。,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第一节 自由市场经济,1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2 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 3 经济学的三次革命和“自由放任”、“国家干预”思潮的更替 4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5 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 6 垄断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2、展阶段,自由竞争阶段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奥国学派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一.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一)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1.法国重农学派第一次提出了“自然秩序”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向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论”提出了挑战。 2.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证和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学说,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3.法国学者萨伊又提出了“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 4.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从市场经济体系入手,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 5.意大利学者帕累托从资源配置最优和效率的角度

3、论证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6.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从局部均衡的角度论证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资源配置的作用。,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二) 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1.“经济人”假说 亚当斯密没有明确提出“经济人”的概念,但是,他在考察经济生活时,把具有多种品质的人和作为经济上的人区分开来,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运用了“经济人”的假设。 2. “看不见的手”和自然秩序 这是亚当斯密理论中最著名、最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他认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并不是毫无规划地进行的,而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进行调节。 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 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实质上就是反对以垄断和

4、国家干预为特征的经济政策和主张,提倡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三) 经济学的三次革命和“自由放任”、“国家干预”思潮的更替,1776年,国富论出版。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出的手”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彻底推翻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论”,从而完成了西方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斯密革命”。 1870年 前后,边际分析方法被引入经济分析之中,于是引发了经济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书中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一整套的宏观调控理论和政策体系后,“自由市场理论”才被“国家干预理论”所替代,于是,经

5、济学出现了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一)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有: 1.财产关系: 财产完全归私人所有,市场活动主体是自主经营的私人业主企业,国有经济比重很小。 2.政府职能: 国家保证交易和契约的自由,使之具有法律效力。国家依靠法律手段维护私人财产和契约效力,发行货币和征收捐税,没有干预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 3.经济运行与调节: 人们具有消费、就业和投资的充分自由和分散独立的决策,这些独立分散的私人经济活动完全由市场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调节和引导。 西方的自

6、由竞争市场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8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1870-1930年代,有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二)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特征,1.自由私人企业制度 这一时期,市场活动主体是自主经营的中小型私人业主企业,中心人物是私人资本家。 2.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和引导 总体上国家不干预经济活动,也不存在有组织的社会协调中心。资源配置在企业的竞争和优胜劣汰中完成。 3.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波动频繁 企业间竞争的残酷性,加上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使这一时期经济的周期性收缩频繁发生。,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

7、三) 垄断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1.垄断资本家和股份公司制度 自由竞争导致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产生了垄断资本家和垄断企业。股份公司成为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2.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由市场机制和垄断组织共同调节 垄断组织发挥了整合产业内资源配置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周期性。 3.国家开始尝试干预经济活动 主要是作为“反危机”的手段,尚未形成对经济的经常的全面的干预调节。,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国家实行了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可分为两种类型:有国家干预调节的市场经济和有国家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一、有国家干预调节的市场经济1.基本

8、特征生产资料私有制占主体,国有经济和合作经济作为补充形式;市场机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主导方式,国家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对经济干预调节,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由国家直接控制;在市场结构方面,出现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垄断力量,完全竞争市场过渡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但竞争仍占主导地位,所以又称为竞争性市场。,第二节 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2.有国家干预调节的市场经济的三种模式,(1)侧重对市场运行过程的干预调节(英美模式) (2)侧重对市场竞争制度和环境的建立和维护(西德模式) (3)侧重对市场分配结果的干预调节(北欧模式),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二、有国家计划指导

9、的市场经济,1.基本特征 (1)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仍占主导地位,但国有经济占较大份额; (2)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强调计划的作用,计划的特点:协商性、指导性、预测性 2.与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差别 前者是二次调节,后者是二元调节,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三.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非国有化”运动,二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西方国家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主要表现为: 国家预算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迅速上升 国家对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施加影响 通过财政投资和国有化运动,涌现了一批国有企业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复兴和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低下这一弊

10、端充分暴露,导致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私有化”成为一股世界性风潮。到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数目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有了明显的下降。,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第三节 国外市场经济体制模式,1 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模式 2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3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4 北欧的福利国家模式,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一.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模式,(一)主要特点纵观美国市场经济,不难发现它的三大特点:一是它拥有一个得到宪法保护和促进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二是它有一个由宪法保障的私有财产权、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进取精神构成的竞争机制,充满生

11、机和活力。三是强调消费者导向,政府进行调控与否往往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社会习惯与政府政策更多地着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这种倾向不仅反映在个人与企业的行为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赤字方面。,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1.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现代美国经济分两大部类,一类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私营部门,一类是不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公共部门。公共部门又分为两大领域,一是公共财政,是非商业性的,通过财政收支来完成其运行;另一是国有资产,属盈利性和商业性的,它通过国有资产的运转谋求其增值。,(二)美国模式特征分析,

12、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私有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合作经济、“职工持股”企业占有一定比重 国有经济比重尽管不大但对国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2.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 竞争性垄断格局 原则:尽可能与市场保持一致,以保证市场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优先,政府直接参与资源配置的范围尽可能缩小。这也就是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 3.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在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方面,美国没有法国、日本式的经济计划,但这并非意味着政府对市场无所作为。美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凯恩斯主义宏观调节手段,达到既不破坏市场功能的发挥,又能

13、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目的。,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二、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一)“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其早期思想来源于德国的两大经济学派:一是“弗赖堡学派”,二是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他们主张经济自由、平等和竞争,但也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认为纯粹的自由竞争只是古典学派的一种理论推导,与现实相差很远。并且自由放任会导致垄断,引起周期性的经济波动,自由竞争引起的收入不平等反过来又影响竞争和个人的创造精神 。他们还特别强调货币稳定的重要性,主张稳定币值。,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六大信条,竞争尽其可能,计划以其必要 贬抑“资本

14、主义” 国家兴建社会保障 先建法制,再行民主 宗教护卫心灵 科技带动赶超,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总量调节+社会保障 (1)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私有制经济在德国占统治地位,近90%的企业都是私人企业,国有经济占10%左右,在农业和手工业中,则广泛存在着合作经济组织,国家采取一定的扶植措施。 (2)自由市场竞争制度 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德国政府看来,竞争有两层内涵:一是国内市场的自由竞争;二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德国还竭力主张和倡导全球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3)国家对经济的总量调节 政府的职责是制

15、定和执行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私人企业主以指导和支援,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事务。(4)平衡市场结果,促进社会共同进步目标 :使全体成员分享经济成果政策措施:A收入再分配政策:税收与转移支付 B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全民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 C劳资合作与共同决定制度,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社会市场经济”宣称所要建立的经济体制是要消灭社会贫富悬殊,使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增长的果实。社会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竞争基础上的,强调政府对竞争制度的维护,对宏观经济总体的间接调节和市场分配结果的再调节,集竞争效率,调节增长,再分配公平于一体的经济体制。,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

16、及其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利与弊,这种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是通过提高消费者机会、刺激技术进步和创新、按劳分配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来使市场中的各种力量自由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它限制市场力量的过分积累,即这种模式在主张市场有序竞争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 德国是西方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最早的国家。按照救济法,所有无力自助并无法从其他方面获助者都有资格领取社会救济金来维持生活。失业者还可得到相当于工资三分之二的失业救济。,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德国在子女补助方面的慷慨程度也是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为了减轻教育和培养子女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德政府颁布了联邦子女补助金法。每个有抚养义务者都可得到子女补贴,补贴从孩子出生发放到岁,如上学和接受职业培训则发至岁。收入低于一定限度的家庭,每个孩子还可得到个月、每月数百欧元的抚养费。算起来,一个有个孩子的失业家庭每月领到的各种救济、租房补贴等可达到欧元甚至更高,相当于一个高级工程师的月纯收入。此外,德国还通过社会救济的方式来保证穷人获得最起码的法律救助。,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